“臨時的家”也溫暖
8月3日晚上8點半,河北涿州市職教中心安置點的臨(lin) 時指揮部裏,安置點負責人、該校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韓雪鬆正在安排工作,手機鈴聲不時響起。
“新到了一批救援物資,數量比較多,咱們(men) 怎麽(me) 安排?”
“稍等,我馬上過來。”結束通話,韓雪鬆叫上後勤保障組的幾名同誌,一起去協調救援物資的安放。
回到臨(lin) 時指揮部,已是夜裏11點。韓雪鬆放心不下:晚上會(hui) 不會(hui) 下雨?明天還會(hui) 有多少受災群眾(zhong) 轉移過來?大家的心理疏導工作做得怎麽(me) 樣?
目前,涿州市職教中心安置了群眾(zhong) 2100餘(yu) 人。“食宿安排、心理疏導、環境消殺、物資發放,哪一項都馬虎不得。”韓雪鬆說。
7月31日,雨已經下了兩(liang) 天,“水一直漲,淹了不少地方。”晚上,韓雪鬆接到緊急任務:市職教中心地勢高、空間大,被定為(wei) 受災群眾(zhong) 臨(lin) 時安置點。
接到任務,韓雪鬆立即趕往學校,同時在工作群中通知學校黨(dang) 員幹部迅速返崗,支援受災群眾(zhong) 安置工作。
“書(shu) 記,我馬上到!”“算上我一個(ge) !”“我離得近,申請返崗!”……大家積極響應。當天晚上,所有未被洪水圍困的黨(dang) 員均到崗,一些教職工得知情況後也加入安置點的工作中。
雨一直下。當晚10點半,第一批群眾(zhong) 從(cong) 蓮池村轉移過來。韓雪鬆冒雨帶著群眾(zhong) 前往宿舍樓登記、搬行李,交代注意事項。隨後,又陸續安置了轉移過來的500餘(yu) 名群眾(zhong) 。
正值暑假,食堂沒開,第二天群眾(zhong) 的早餐怎麽(me) 辦?韓雪鬆第一時間跟涿州市商務局聯係協調。涿州受災嚴(yan) 重,雖然好不容易聯係到貨源,但由於(yu) 城區不少地方積水深,運不過來。韓雪鬆和同事們(men) 又分頭緊急聯係周邊市縣。最終,從(cong) 高碑店市協調了充足的物資送來學校。
工作人員忙得一夜未眠。麵包、雞蛋、牛奶……8月1日一大早,一份份“愛心早餐”送到了安置點的群眾(zhong) 手中。
協調、溝通、處理各類保障事項,一天200多個(ge) 電話,韓雪鬆一刻都閑不下來。
為(wei) 盡可能讓群眾(zhong) 在“臨(lin) 時的家”過得安心,涿州市職教中心安置點成立了“安置領導小組”“醫療保障組”“安置組”“後勤保障組”“環境整治組”5個(ge) 小組,做好方方麵麵的保障工作。
8月1日下午,來自蓮池村的何大爺和兒(er) 子、兒(er) 媳3人轉移到職教中心。何大爺的兒(er) 子半身不遂,一開始和多人住在一起,生活不方便。第二天,何大爺向學校教職工表達了難處。很快,學校協調好新宿舍,把何大爺一家轉移到了新的住處。
“感謝安置點工作人員、誌願者的幫助,我感到很溫暖。”何大爺說。
56歲的李愛民去年腿部動過手術,但仍然主動請纓、投入工作;高春燕帶上15歲的孩子一起返校,自己堅守崗位,孩子也當起誌願者……連日來,韓雪鬆和職教中心的黨(dang) 員幹部始終奮戰在一線,不畏難、不叫苦。“作為(wei) 黨(dang) 員,越是危難時刻,越要衝(chong) 鋒在前。”韓雪鬆說。
“臨(lin) 時的家”,也溫暖。涿州市職教中心全體(ti) 黨(dang) 員用行動彰顯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擔當。
(人民網記者付兆颯參與(yu) 采寫(xie) )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10日 04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