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食安封簽”,讓點外賣更安心(微經濟)

發布時間:2023-08-10 10:42: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舌尖上的安全向來備受關(guan) 注,一次性的“食安封簽”,讓外賣食品安全真正“看得見”。我們(men) 也期待更多創新手段,築牢外賣食品配送全過程安全防線

  數據顯示,我國外賣用戶規模已超5億(yi) 人。在行業(ye) 快速發展的同時,外賣食品安全監管的步伐卻未能完全跟上。比如,在配送過程中,外賣被偷吃、加入異物等事件偶有發生,暴露出一些安全隱患。

  不過,筆者最近點外賣時發現,越來越多外賣的包裝封口處都貼上了一次性封口包裝件“食安封簽”。這種開啟後會(hui) 留下痕跡且無法重複使用或複原的標簽,能夠確保外賣由商家到消費者的過程中不受外界影響。

  對消費者而言,可憑撕毀痕跡確認餐食在配送過程中是否完好無損,避免人為(wei) 或其他外部因素對食品的汙染。一次性的“食安封簽”,讓外賣食品安全真正“看得見”,消費者無疑會(hui) 更放心。

  從(cong) 商家角度來看,過去外賣食品問題到底出在商家還是騎手,責任往往難以劃分,使用“食安封簽”,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區分送餐過程中的安全責任。上海發布的《上海市餐飲外賣食品安全封簽使用管理辦法(試行)》,就進一步明確了餐飲服務提供者、配送人員、消費者在糾紛處置的首負責任。

  此外,筆者還注意到,一些商家主動在封簽上添加個(ge) 性化圖案和元素,也不失為(wei) 一種推廣品牌的方式。

  眼下,北京、河北等多地已出台相關(guan) 方案或條例,推廣使用一次性封口包裝件。但也要看到,這種新工具在推廣落地中也存在一些現實問題。

  比如,有媒體(ti) 報道稱,雖然封簽成本並不高,但究竟采購何種規格和材質的封簽,很多商家仍有疑惑,這也導致了使用意願不高、使用不規範、保護措施不到位等問題。又比如,外賣平台上未標注商家有無封簽,消費者訂餐時還要向商家主動詢問,等等。

  舌尖上的安全向來備受關(guan) 注,讓“食安封簽”成為(wei) 標配,還需多措並舉(ju) 。我們(men) 也期待更多創新手段,築牢外賣食品配送全過程安全防線。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07日 08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