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正確處理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的關係(人民觀點)

發布時間:2023-08-14 15:59:00來源: 人民日報

  一係列硬杠杠、硬約束,讓生態環保法律規定長出“鐵齒銅牙”,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築牢製度基礎,為(wei) 美麗(li) 中國建設保駕護航

  生態文明是人民群眾(zhong) 共同參與(yu) 、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ye) ,把每個(ge) 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調動起來,就一定能攜手打造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未來

  一大清早,浙江杭州上城區望江街道的民間河長胡福慶,就拿上撈竿、夾子、垃圾袋等,開始了一天的巡河。從(cong) 2014年起,胡福慶一直堅持巡查河道,清理河道兩(liang) 側(ce) 垃圾,監督水體(ti) 環境質量。河水清了,環境好了,老百姓生活更加愜意。得益於(yu) 我國全麵建立的河湖長製體(ti) 係,全國省市縣鄉(xiang) 村五級120餘(yu) 萬(wan) 名河湖長忠實履職盡責、守護碧水清波。製度安排提供外部約束,理念提升激發內(nei) 生動力,為(wei) 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匯聚起強大合力。

  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闡述了新征程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處理好的五個(ge) 重大關(guan) 係,其中之一就是“外部約束和內(nei) 生動力的關(guan) 係”。這就要求我們(men) 始終堅持用最嚴(yan) 格製度最嚴(yan) 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保持常態化外部壓力,同時弘揚生態文明理念,培育生態文化,激發起全社會(hui) 共同嗬護生態環境的內(nei) 生動力。

  保護好生態環境,防止過度索取、肆意破壞,就要有明確的邊界、嚴(yan) 格的製度,做到取用有節、行止有度,這就離不開強有力的外部約束。作為(wei) 我國乃至亞(ya) 洲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青藏高原一方麵生物多樣性極其豐(feng) 富,另一方麵生態環境又比較脆弱。如何更好應對青藏高原生態環境變化和生態風險?今年4月26日,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表決(jue) 通過,將於(yu) 今年9月1日起施行,為(wei) 守護好青藏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提供法治保障。新時代以來,從(cong) 製定修訂環境保護法、大氣汙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到出台《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總體(ti) 方案》等重要文件,再到推行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建立環境保護“黨(dang) 政同責”和“一崗雙責”製度……一係列硬杠杠、硬約束,讓生態環保法律規定長出“鐵齒銅牙”,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築牢製度基礎,為(wei) 美麗(li) 中國建設保駕護航。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不僅(jin) 關(guan) 係經濟發展質量,而且攸關(guan) 每個(ge) 人的生活品質。隻有人人動手、人人盡責,激發起全社會(hui) 共同嗬護生態環境的內(nei) 生動力,才能把建設美麗(li) 中國轉化為(wei) 全體(ti) 人民自覺行動。山西省右玉縣70多年前荒漠化形勢極度嚴(yan) 峻,風沙肆虐,地瘠人貧。新中國成立後,右玉人民爭(zheng) 做“種樹者”,在山梁溝壑間栽下上億(yi) 棵樹木,將林木綠化率從(cong) 不足0.3%提高到現在的57%。一座城、一片綠、一群人,築起了右玉防風固沙的屏障,更生動闡釋了全民行動的力量。隨手關(guan) 燈關(guan) 水、少用一張紙巾、夏季空調設置不低於(yu) 26攝氏度、點外賣不要一次性餐具、優(you) 先綠色購買(mai) 、開通個(ge) 人碳賬戶……今天的中國,“每個(ge) 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日益成為(wei) 共識。實踐充分證明,生態文明是人民群眾(zhong) 共同參與(yu) 、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ye) ,把每個(ge) 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調動起來,就一定能攜手打造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未來。

  事物發展變化是內(nei) 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處理好外部約束和內(nei) 生動力的關(guan) 係,體(ti) 現了外因與(yu) 內(nei) 因辯證統一、相互聯係、互相轉化的關(guan) 係。新征程上,我們(men) 要繼續實行最嚴(yan) 格的製度、最嚴(yan) 密的法治,強力督察、嚴(yan) 格執法、嚴(yan) 肅問責,讓製度成為(wei) 不可觸碰的高壓線,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同時,不斷創新體(ti) 製機製,真正讓保護者、貢獻者得到實惠,把利益融入責任中,實現責任和利益雙向轉化,讓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成為(wei) 各責任主體(ti) 的自覺行動。

  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翠雲(yun) 廊,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人工栽植驛道古柏群令人心曠神怡。不久前來到這裏考察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之所以能夠延續得這麽(me) 久、保護得這麽(me) 好,得益於(yu) 明代開始頒布實行“官民相禁剪伐”、“交樹交印”等製度,一直沿襲至今、相習(xi) 成風,更得益於(yu) 當地百姓世代共同守護。麵向未來,既狠抓外部約束,又注重內(nei) 生動力,既有“要我做”的剛性約束,又有“我要做”的積極主動,持之以恒、久久為(wei) 功,就一定能把生態文明建設這篇大文章做好,讓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you) 美。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