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基層法庭32年,這位“江蘇最美法官”舉“輕”若“重”
“徐法官,我被拖欠的西瓜款到賬了,感謝您!”王義(yi) 成是江蘇省東(dong) 台市三倉(cang) 鎮的西瓜種植戶,今年6月,他種植的西瓜喜獲豐(feng) 收,卻怎麽(me) 也高興(xing) 不起來。原來,西瓜賣出去了卻遲遲不見回款,無奈之下他找到鎮上法庭求助。
江蘇省東(dong) 台市人民法院三倉(cang) 人民法庭庭長、一級法官徐劉根在調解這起糾紛時分析出案件的症結點在買(mai) 賣雙方並未簽署合同,隻有口頭協定。最終,通過多番調查取證,徐劉根抓住關(guan) 鍵證據還原了事實真相,幫助王義(yi) 成成功追回了10多萬(wan) 元拖欠的西瓜款。
東(dong) 戶澆死西戶的樹,村裏頭誰家又鬧離婚、誰家又不贍養(yang) 老人了……從(cong) 家庭瑣事到鄰裏糾紛,在徐劉根眼中,這些家長裏短、甚至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是“大事”。紮根鄉(xiang) 鎮法庭32年,徐劉根經手的4000餘(yu) 件案件在結案後無一信訪,也無一纏訴,解決(jue) 了4000+家庭的心頭難題。徐劉根先後獲得江蘇省高院個(ge) 人二等功1次、鹽城中院個(ge) 人三等功2次,以及全省法院係統先進工作者、鹽城最美法官、鹽城市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今年2月,他還被評為(wei) “江蘇最美法官”。
基層“善治”鄉(xiang) 土情
今年55歲的徐劉根出生於(yu) 鹽城東(dong) 台方東(dong) 村的一個(ge) 農(nong) 民家庭。1991年,他從(cong) 江蘇公安專(zhuan) 科學校畢業(ye) 後,選擇回到家鄉(xiang) 的鄉(xiang) 鎮法庭工作,一幹就是32年。
生於(yu) 斯,長於(yu) 斯,徐劉根接觸得最多的是農(nong) 民,了解得最深的是農(nong) 民,牽掛得最切的還是農(nong) 民。“讓老百姓都能夠放心而來、滿意而去”,是徐劉根始終堅守的“人心標準”。
和他做了25年同事的朱長青對這一點很是認同。“他是個(ge) 很在意細節的人。”朱長青說,多年如一日,徐劉根在調解時很少打斷別人說話,在座位安排上也總是與(yu) 雙方保持一樣的距離,這些細微之處的安排能夠於(yu) 不經意間給人公平公正感,常常能安撫情緒激動的當事人。
去年夏天,一戶村民在給自家地灑水時不慎越了界,導致鄰戶900多株樹苗受損。徐劉根接到訴求後,顧不上中午休息,當即拉上當事雙方,冒著高溫來到田間地頭一株一株排查樹苗受損情況,邊查看邊溝通,大家將心比心,賠償(chang) 事宜很快有了定論。
對於(yu) 法官而言,不能為(wei) 了結案而結案,不能隻是“坐堂辦案”,更要深入現場,耐心地做當事人的工作。東(dong) 台市人民法院黨(dang) 組成員、副院長趙建東(dong) 介紹,近三年來,徐劉根參與(yu) 的各類案件調解率達70%,而這都源於(yu) 他既講原則、又不機械的辦案手法。
“現在婚姻自由,人老了找個(ge) 伴,算不得啥醜(chou) 事!”“宅基地本來就是你媽媽的,到頭來她連個(ge) 住的地方都沒有,這是什麽(me) 道理?”“老太太是有點錢,但她自己還要養(yang) 老。現在把錢都交出來,將來買(mai) 塊豆腐豈不是還要問你們(men) 要錢?”……紮根鄉(xiang) 鎮法庭32年,家庭糾紛是徐劉根經手案件中最常見的類型。在他看來,處理這類案件結局不該是贏了官司輸了親(qin) 情,而是應該讓介入再前置,把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衝(chong) 突消弭於(yu) 萌芽狀態。
為(wei) 此,徐劉根想到將法官納入基層社會(hui) 治理網格,掛鉤擔任村居社區的“法官村長”,利用“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聯合片警、網格員、司法協理員、平安誌願者等多重力量,及時掌握家事糾紛的“第一手”信息,搭建糾紛化解的“第一道”防線,確保預防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
“最美法官”傳(chuan) 幫帶
“處理家長裏短的糾紛看似容易,但沒有經驗體(ti) 係支撐,很容易出紕漏。”青年法官常備是三倉(cang) 人民法庭近年來新引進的年輕骨幹,在他眼中,辦案經驗豐(feng) 富、擁有省市級“最美法官”等多個(ge) 榮譽稱號的老徐,對他們(men) 年輕一代基層幹警來說,亦師亦友。
常備記得剛參加工作不久參與(yu) 調解了一起贍養(yang) 糾紛,事後他主動向老徐分享做法,結果被對方一眼看出疏漏:對於(yu) 800元每月的贍養(yang) 費,雙方都比較接受,但調解忽略了對贍養(yang) 費兌(dui) 現時間的約定,可能會(hui) 導致執行困難。最後還是在老徐的建議下,常備主動邀請村裏有聲望的鄉(xiang) 賢人士參與(yu) 矛盾化解,最終妥善處理了這起家事糾紛。
後來,三倉(cang) 人民法庭依托徐劉根這套經驗做法,延伸出基層法庭調解、處理家事糾紛的“五勤五治”工作法——堅持“腿勤跑”,依托“法官村長”機製實現“源頭治”;堅持“腦勤思”,依托巡回審理機製實現“專(zhuan) 業(ye) 治”;堅持“耳勤聽”,依托道德評議機製實現“協同治”;堅持“筆勤寫(xie) ”,依托定期回訪機製實現“跟蹤治”;堅持“口勤講”,依托以案釋法機製實現 “聚合治”。 讓大大小小的家事糾紛做到小事不成訟、大事不出鎮、矛盾止於(yu) 此。剛入職的青年幹警依托這套工作法,也能很快了解村裏的鄉(xiang) 情民情,工作很快上手。
“我最近正在學習(xi) 網遊方麵的法律法規,並在裁判文書(shu) 網上查閱、分析相似案件。”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服務、網絡直播、遊戲代練等新類型疑難複雜案件數量呈上升態勢,徐劉根“見招拆招”,利用新掌握的“武器”,積極引導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
前不久,蔡某在淘寶網頁上委托某網絡科技公司進行遊戲代練服務並支付相應價(jia) 款,後因該公司使用修改類工具修改遊戲數據,導致蔡某遊戲賬戶被封停10年,於(yu) 是蔡某將該公司起訴至法庭,要求賠償(chang) 損失。案件調解當天,徐劉根結合法律規定和裁判文書(shu) 網上查閱相似案件,厘清了案件的症結所在,認定被告網絡科技公司存在過錯,應當給予原告蔡某一定賠償(chang) 。有了這道“準線”,雙方很快簽訂了調解協議。
知識有“保質期”、本領有“折舊率”、能力有“迭代率”。在同事眼中,徐劉根幾乎每天都是最晚下班的那一個(ge) 。日常工作中,除了逐字逐句看材料,每次新出台司法解釋或上級法院下發新文件,他都會(hui) 第一時間製定學製訂習(xi) 計劃、學習(xi) 內(nei) 容,帶領法庭幹警學習(xi) 研究。
“法官得像工程師,必須法律法規精通、方式方法精準、技能技巧精益,方能實現矛盾糾紛的實質性化解,推動案結、事了、人和。”徐劉根時常和年輕法官分享自己的辦案心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