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應戰京津冀特大暴雨洪澇災害紀實
原標題:縛九河入海 保萬(wan) 家平安
8月17日,武清區永定河泛區最後一批轉移安置村民回家;
19日,靜海區群眾(zhong) 夾道歡送支援抗洪官兵;
20日,靜海全區26個(ge) 村3.7萬(wan) 轉移群眾(zhong) 回家……
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應戰這場突如其來、史上罕見的京津冀特大暴雨洪澇災害,天津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1300多萬(wan) 人民群眾(zhong) 的生命財產(chan) 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重心轉向災後恢複重建。
空前大考 九河來洪 生死之戰
九河下梢天津衛。
天津河網密布,水係發達,南運河、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等河流在天津匯流入海。
這個(ge) 夏天,“下梢”之險,驚心動魄。
7月底,受台風“杜蘇芮”影響,包括京津冀在內(nei) 的華北地區大雨滂沱。北京市遭遇140年來最大降雨,總量相當於(yu) 306個(ge) 西湖;河北省臨(lin) 城縣梁家莊站累計降雨1009毫米,兩(liang) 天下了兩(liang) 年雨量;我市7月29日7時至8月1日14時平均降雨量達119.2毫米……海河流域發生1963年以來最大洪水,五大水係21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6條河流超保、8條河流發生有實測資料以來最大洪水,而海河流域75%的洪水要從(cong) 天津下泄入海。
“下梢”之險,險在頭頂著史上罕見、總量巨大的洪水,還險在平原地勢、海潮頂托。天津被稱作“中國海拔最低的城市”,全市平均海拔僅(jin) 3.3米,行洪速度慢,加上高潮時海水比河水還高,數十億(yi) 立方米的洪水入海,隻能“擇機開閘”,泄洪大受影響。
超大城市,經濟重鎮,人口密集。
一場大戰迎麵而來,一次大考迫在眉睫。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天津防汛抗洪救災工作高度重視,時刻關(guan) 心關(guan) 注水情汛情險情,作出重要指示。李強總理對天津防汛抗洪救災提出明確要求。8月5日,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委派,張國清副總理率有關(guan) 部門緊急趕赴天津,轉達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深切牽掛和親(qin) 切慰問,現場指導我市防汛抗洪救災工作。
天津的防洪泄洪工作不僅(jin) 關(guan) 係津城百姓安危,也關(guan) 係到北京、河北等上遊地區數千萬(wan) 群眾(zhong) 的安全。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天津全市上下堅決(jue)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精神,錨定“人員不傷(shang) 亡、水庫不垮壩、重要堤防不決(jue) 口、重要基礎設施不受衝(chong) 擊”目標,全力打好打贏防汛抗洪救災這場硬仗,確保人員安全、堤壩安全、行洪安全──
萬(wan) 名解放軍(jun) 、武警部隊官兵聞令而動、星夜馳援;中央企業(ye) 發揮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一線保障;全市黨(dang) 員幹部把主題教育成效轉化為(wei) 戰勝災害的強大動力,衝(chong) 鋒在前、頑強奮戰;應急救援隊伍、水利專(zhuan) 家、國企尖兵以及各界群眾(zhong) 、社會(hui) 力量等齊心協力、眾(zhong) 誌成城……京津冀協同、央地協同、軍(jun) 地協同、條塊協同,構築起防汛救災、守護家園的堅固防線。
市水務局防汛調度中心內(nei) ,工作人員24小時監測著氣象、雨情、水情,與(yu) 上遊省市和水利部海委保持密切溝通,千方百計加快泄洪入海進度,守好洪水入海“最後一道關(guan) ”。
暫別家園 生命至上 不落一人
永定河洪水來得最急。
7月31日1時,永定河盧溝橋閘加大泄量。14時,盧溝橋下泄流量2550立方米/秒,天津拉響永定河洪水紅色預警,要求泛區內(nei) 人員立即轉移。
“水有那麽(me) 大嗎?”不少村民有疑惑。畢竟,上一次啟用永定河泛區,還是60年前。大洪水已是遙遠的記憶。
應轉盡轉、應轉快轉,不落一戶、不落一人!麵對上遊來水的嚴(yan) 峻形勢,市區兩(liang) 級果斷決(jue) 策。
武清區邵七堤村,是永定河上遊洪水進入天津的第一站。
7月31日,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寇之明帶領村幹部挨家挨戶敲門,敲了好幾輪,直到確信村裏240戶、600多位村民全部平安撤離。8月4日,洪水不但淹沒了村裏的道路農(nong) 田,還漫過了永定河上的邵七堤橋。
同在永定河泛區內(nei) 的北辰區雙街鎮龐嘴村,7月31日下午接到通知,不到5個(ge) 小時,2000多人全部轉移。“很多村民都選擇了投親(qin) 靠友,盡量減輕國家負擔。”龐嘴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石建軍(jun) 說。
與(yu) 此同時,大清河上遊新蓋房樞紐流量加大,大清河水位持續上漲!國家防總決(jue) 定,8月1日2時,東(dong) 澱蓄滯洪區正式啟用。3日中午12時,趕在預測的洪水到來之前,西青、靜海蓄滯洪區群眾(zhong) 轉移工作全部完成。
家園難舍,牽掛萬(wan) 分。唯有把工作做得更細,才能得到群眾(zhong) 理解支持。
在靜海區的群眾(zhong) 轉移現場,大巴車就停在村口,800餘(yu) 名幹部連夜奮戰,2700餘(yu) 名應急人員時刻待命,全程實施“點對點”安全轉運,確保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年齡大、身體(ti) 不好的老人是重點保護對象,由一輛輛救護車送到區內(nei) 養(yang) 老院;家裏值錢的東(dong) 西,一一登記在冊(ce) ,拍照留存;區第六中學安置點一大早就鋪好被褥,臨(lin) 時設置的電影放映廳安排了影片點映,聯通公司工作人員專(zhuan) 門前來配置WiFi網絡服務,醫護人員、公安民警、紅十字會(hui) 誌願者也都陸續到位。
西青區赤龍南街啟用4個(ge) 安置小區,作為(wei) 靜海區轉移安置群眾(zhong) 的“臨(lin) 時港灣”,連夜組織人手對小區房間進行維修搶修、拓荒保潔,盡最大努力將轉移群眾(zhong) 安頓好、服務好。
“一盤棋”,渡難關(guan) 。短短的時間內(nei) ,武清、北辰、靜海、西青等區爭(zheng) 分奪秒,設立20餘(yu) 個(ge) 轉移安置點,轉移安置群眾(zhong) 8.6萬(wan) 餘(yu) 人,其中,累計集中安置5480餘(yu) 人。
風險區群眾(zhong) 舍小家顧大局,暫別家園、安全轉移,為(wei) 奪取這次抗洪搶險救災的勝利贏得了最大主動。
固堤排險 日夜鏖戰 嚴(yan) 防死守
堤防固,行洪穩,百姓安。
抗洪搶險,堤防是最前線、生命線。
進入汛期,天津即加緊完善防汛工程。特大洪水發生後,中央應急搶險救災物資陸續運抵天津,人民子弟兵緊急支援,天津統籌市區兩(liang) 級物資人員力量投入應戰,對全市薄弱堤段進行加固。應急部門、水利專(zhuan) 家、部隊官兵、各級幹部群眾(zhong) 組成聯合巡堤隊伍,不顧日曬雨淋、不分白天黑夜,24小時全天候巡查河堤圍墊,及時發現、及時處置管湧、滲漏、潰口等險情。
隨著洪水的演進,天津南線抗洪形勢日益嚴(yan) 峻。我市在靜海區台頭鎮成立前方指揮部,中部戰區也在台頭鎮設立了抗洪搶險天津方向軍(jun) 地聯合指揮所,軍(jun) 地領導機關(guan) 分層加入各級指揮機構,統一信號發布、統一力量調配、統一控製行動,統籌指揮一萬(wan) 餘(yu) 人的救援部隊、民兵和地方專(zhuan) 業(ye) 應急力量,形成強大合力。
曾記否,靜海大堤突發管湧──
位於(yu) 靜海區王口鎮的茁頭排幹渠是一條南北向的溝渠,連接著大清河和子牙河。位於(yu) 這條溝渠西側(ce) 的大堤,是麵對洪水的最主要防線。
8月10日,大清河上遊文安縣灘裏幹渠東(dong) 側(ce) 堤防決(jue) 口,大清河洪水從(cong) 清北堤防的側(ce) 翼突然襲來,11日清晨6時,臨(lin) 近北茁頭村的堤段突發滲水管湧,洪水一度將堤壩衝(chong) 開長約3米的決(jue) 口。危急關(guan) 頭,部隊官兵不停投入鋼板、沙袋,工程車緊急封堵……上午11時左右,險情被成功化解,洪水再次被阻擋在防線以外。
曾記否,強降雨之夜,大家全力奮戰──
11日晚至12日有強降雨!雨天加夜間雙重不利因素下,堤防加固、作業(ye) 麵打通能否順利推進?土堤能否經受住降雨衝(chong) 刷?巡堤查險如何區分雨水和滲水?……前方指揮部緊急調度,人民子弟兵勇挑重擔,當地幹部群眾(zhong) 連夜增援,專(zhuan) 業(ye) 力量全力支援,消防、公安、水務、城建、電力……各部門各單位人員密切配合,固堤巡堤、管理現場、處置險情、拓展作業(ye) 麵。
那一夜,大堤上燈火通明,猶如白晝。4.2公裏長的渠堤上,機器轟鳴、人聲鼎沸,雨水泥濘中築起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線。
經過一整夜的冒雨奮戰,茁頭排幹西堤防線不但守住了,而且得到鞏固。到8月14日14時,經過86個(ge) 小時不間斷奮戰與(yu) 堅守,茁頭排幹西堤加固工程全部完成。
黨(dang) 旗飄揚 堅強堡壘 堅固防線
與(yu) 上遊一些地方不同,天津迎戰洪峰、行洪泄洪的時間格外漫長。這考驗著堤墊的韌性,也考驗著堅守防汛一線黨(dang) 員幹部的韌性。
連日來,風雨中、堤壩上、洪水邊、安置點裏,一個(ge) 個(ge) 堅強有力的黨(dang) 組織,一位位全力以赴的黨(dang) 員幹部,構築起一道道堅實的“紅色堤壩”。
在抗洪一線,有三天三夜連軸轉的“一肩挑”──
邵七堤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寇之明時刻繃著防汛弦。轉移安置群眾(zhong) 那幾天,他又是協調防汛,又是巡堤,又要帶著村幹部挨家挨戶動員群眾(zhong) 轉移,三天三夜沒睡個(ge) 像樣兒(er) 的覺,黑夜連白天,衝(chong) 鋒在前。
在抗洪一線,有帶著速效救心丸上大堤的村書(shu) 記──
從(cong) 7月29日開村裏的防汛動員大會(hui) ,到大喇叭喊、小喇叭催村民轉移,再到天天巡查大堤險情、防止人員回流,西青區第六埠村黨(dang) 委書(shu) 記兼村委會(hui) 主任郝慶水一直輪軸轉。最忙的那幾天,他一宿沒法安睡,惦記著堤壩和百姓的安危,轉天又帶著速效救心丸,上堤查險。
在抗洪一線,有40多個(ge) 小時奮戰一線的黨(dang) 支部書(shu) 記──
大清河管理中心獨流減河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魏強,妻子在新疆支援工作,父親(qin) 剛做完心髒手術,兩(liang) 個(ge) 年幼的孩子在家無人照料。抉擇之下,他毅然讓兩(liang) 個(ge) 孩子獨自坐飛機去新疆,又請了護工照顧父親(qin) ,自己一心撲到工作崗位上。他舍小家、顧大家,連續40多個(ge) 小時奮戰在一線。
一個(ge) 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dang) 員就是一麵旗幟。全市黨(dang) 員幹部聞“汛”而動、衝(chong) 鋒在前,在抗洪搶險鬥爭(zheng) 中見成色、顯擔當,檢驗主題教育實效。
烈日當空,大清河大堤上,“天津軌道交通建設防汛抗洪突擊隊”的紅色旗幟非常醒目,200人的突擊隊頂風冒雨,吃住在堤岸邊,日夜巡河堤、固堤坡。衣服幹了濕,濕了幹,有的曬脫了好幾層皮,有的身上濕疹起了一層又一層,但沒一個(ge) 喊苦喊累。
靜海區消防救援支隊專(zhuan) 門組建了黨(dang) 員突擊隊。作為(wei) 入黨(dang) 積極分子,黃山路消防救援站副站長王恒亮主動請纓,多次到抗洪第一線完成最艱巨的排險任務、值守最危險的點位。巡查10公裏的大堤,幾天下來,王恒亮和隊員們(men) 的鞋子都磨爛了。
永定河河道中的220千伏鐵塔,是武清京津城際高鐵牽引站的輸電線路。為(wei) 保障“水中塔”在行洪過程中安全穩固,國網天津電力黨(dang) 員突擊隊隊員姚昕宇身著專(zhuan) 業(ye) 下水褲、駕駛皮劃艇進入洪區,曆時數小時在塔基周圍加築防汛沙袋。
全市廣大黨(dang) 員幹部用實際行動向黨(dang) 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優(you) 異答卷。
恢複重建 暖心守護 村民回遷
堤壩圍墊防護不斷鞏固,主要行洪河道水位緩緩下降,防汛抗洪戰果終於(yu) 一天天擴大。
8月12日,北辰區龐嘴村可以回遷了──
“這十幾天,想的就是回家。”村民張淼淼清理著院裏鑽出的雜草。工作人員走家串戶幫著進行防疫消殺。
8月13日,武清區雙河村群眾(zhong) 回家了──
68歲的蔣寶芹趕緊看了看家裏“留守”的三隻雞,雞把院裏的花啄壞了,蔣大娘卻很高興(xing) ,“都活著呢。”
回家,是防汛抗洪的階段性勝利。
回家,是生活回歸正常的開始。
消殺、檢修、清理、做衛生、領物資、配合水電氣部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部署之下,回遷之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有序開展。《洪災過後“十要十不要”須牢記》《涉水地區電力客戶複電溫馨提示》……看似簡單的一些“明白紙”,回遷村民拿在手裏,暖在心裏。
回遷群眾(zhong) 到家時,村裏道路環境清理、公共區域防疫消殺已經完成,水、電、氣也經過了檢修。爐灶點著了,燈也亮了,保證居民回家屋裏亮堂堂。
菜籃子,與(yu) 百姓生活息息相關(guan) 。市商務局第一時間成立保供專(zhuan) 班,針對不同區域精準施策,全力守護好百姓的“菜籃子、果盤子”。
“行洪期間,地下供水管線處於(yu) 帶壓狀態,洪水不會(hui) 進入自來水管線,但由於(yu) 長時間停水,管壁容易滋生細菌。”武清區雍北供水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永凱介紹,公司在退水後第一時間做好管線管網消殺,並加大巡線力量,確保群眾(zhong) 用水安全。
市水務部門會(hui) 同各區全力排除農(nong) 田積水。截至8月19日11時,永定河泛區武清區農(nong) 田積水全部退淨,比預定時間提前3天完成。
人保財險天津分公司第一時間到武清區徐官屯鎮、大黃堡鎮的田間地頭,為(wei) 受災群眾(zhong) 送賠款,幫農(nong) 戶恢複生產(chan) 。
8月18日、19日,大清河洪水預警級別兩(liang) 日兩(liang) 降,21日進一步調低為(wei) “藍色”。
8月20日,靜海區的群眾(zhong) 回家了──
台頭鎮、王口鎮、獨流鎮26個(ge) 村的37000餘(yu) 名轉移安置群眾(zhong) 陸續回到家中,恢複正常的生活生產(chan) 。靜海區按下“暫停鍵”十多天的村莊,正恢複生機。
便民蔬菜水果店開門了,商品都挺新鮮,有水果、雞蛋、各種麵食。在台頭鎮,老黨(dang) 員郝運昊回到家簡單收拾後,就跑到村委會(hui) 找活兒(er) ,掃掃大街,貼上橫幅──“大家一條心,台頭日日新”。
小村的喧囂又回來了。
這“煙火氣”來得珍貴,更鼓舞人心。(記者 周誌強 耿堃 張立平 王音 劉雅麗(l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