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晉城:健全“六項機製” 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發布時間:2023-08-28 14:34:00來源: 人民網-山西頻道

  資源開發、對價(jia) 市場,訂單農(nong) 業(ye) 、協議收購,品牌溢價(jia) 、流量變現……近年來,晉城市積極推廣支部領辦、聯建共富、產(chan) 業(ye) 鏈條、土地盤活、能人帶動、服務創收、文化輸出、古堡活化、企地合作、特色小鎮等村級集體(ti) 經濟“十種模式”,健全完善六項利益聯結機製,使村域資源“活”起來,集體(ti) 經濟“壯”起來,農(nong) 民腰包“鼓”起來。

  健全“資源開發、對價(jia) 市場”機製。澤州縣大陽鎮以“整治入市、租賃流轉、作價(jia) 入股、自我盤活”四種模式盤活古鎮宅基地;高平市蘇莊村通過古院落置換、租賃等方式,整合清代古民居,整村打造“喜鎮蘇莊”……晉城市鼓勵村集體(ti) 對農(nong) 戶長期閑置或低效利用的土地(山林、水麵)、房屋等資源資產(chan) 進行確權,通過承包、轉租、拍賣、置換等方式,引入第三方公司開發經營,讓村民獲得長期穩定收益。

  健全“持資入股、折股量化”機製。沁水縣侯村村黨(dang) 支部引進生物基材料製品項目,通過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統一入股公司,入股村民每年分紅;陽城縣中莊村厘清古建築群所有權,升級“布政李府”景區,公司運營後給農(nong) 戶分紅……晉城市引導農(nong) 戶以土地使用權、自有設施設備、財政銜接資金、產(chan) 業(ye) 獎補資金以及折股量化的資源資產(chan) ,入股到市場經營主體(ti) ,通過“保底收益+按股分紅”方式,增加農(nong) 戶財產(chan) 性、經營性收入。

  健全“訂單農(nong) 業(ye) 、協議收購”機製。高平市鐵爐村構建黃梨全產(chan) 業(ye) 鏈,通過“訂單式”“定向式”協議收購,帶動2萬(wan) 餘(yu) 農(nong) 戶人均增收6000餘(yu) 元;陵川縣對接市級百萬(wan) 畝(mu) 連翹項目,通過規模經營、統一定價(jia) ,實現農(nong) 戶收入翻番……晉城市深化“市場+龍頭企業(ye) +基地+合作社(村集體(ti) )+農(nong) 戶”利益聯結機製,帶動更多農(nong) 戶參與(yu) 到產(chan) 、購、銷及精深加工等產(chan) 業(ye) 發展全鏈條、各環節中,切實享受產(chan) 業(ye) 鏈拓展收益。

  健全“崗位開發、服務創收”機製。沁水縣嘉峰鎮由鎮黨(dang) 委、政府整合成立股份製公司,農(nong) 戶就地就業(ye) ,村均集體(ti) 收入達到288萬(wan) 元;城區玉苑村依托白馬寺山高端康養(yang) 示範區建設,村集體(ti) 成立勞務服務公司,組織村民統籌提供勞務、康養(yang) 等服務,每人每年平均工資收入3.6萬(wan) 元……晉城市依托產(chan) 業(ye) 園區、城郊村企業(ye) 集聚效應,鼓勵村集體(ti) 成立服務實體(ti) ,承接建築施工、家政服務、後勤保障等項目,優(you) 先吸納本地村民長期就業(ye) 或季節性務工,帶動農(nong) 戶就業(ye) 增收。

  健全“品牌溢價(jia) 、流量變現”機製。澤州縣司徒村打造多業(ye) 態融合的“司徒小鎮”,帶動村民創業(ye) 就業(ye) ,並將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打鐵花”進行商業(ye) 包裝,巡演隊員人均月薪達7000餘(yu) 元;高平市釜山村依托駐地企業(ye) 長平煤礦消費需求優(you) 勢,打造“田園康養(yang) 綜合體(ti) ”,全村300餘(yu) 農(nong) 戶通過土地流轉、房屋租賃、居間服務、勞務輸出、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等,人均增收3萬(wan) 餘(yu) 元……晉城市健全“旅遊+文化+產(chan) 業(ye) +體(ti) 驗+演藝+展銷”文旅業(ye) 態,發展鄉(xiang) 村旅遊、餐飲服務、休閑康養(yang) 、觀光農(nong) 業(ye) 、文娛演藝等特色經濟,通過文化輸出、品牌溢出效應,將文化軟實力轉化為(wei) 農(nong) 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

  健全“全民共享、二次分配”機製。陽城縣樊溪河畔共同富裕先行區,依托皇城村景區輻射帶動作用,吸收周邊4村共建“五村一體(ti) ”聯合黨(dang) 委,實現五村資源共享、優(you) 勢互補、共同富裕;陵川縣丈河片區整合15個(ge) 村420萬(wan) 元政策資金入股羊明納米新材料有限公司,去年各村集體(ti) 收入全部突破10萬(wan) 元……晉城市探索跨區域創建黨(dang) 建聯盟或黨(dang) 建共同體(ti) ,通過“強村帶弱村、大村帶小村、龍頭帶周邊”,支持資源匱乏、基礎薄弱村利用幫扶資金、閑置資源,與(yu) 經濟強村共建共享、抱團發展,促進農(nong) 村農(nong) 民共同富裕。

  晉城市委組織部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推廣發展集體(ti) 經濟“十種模式”,健全完善利益聯結機製,能盤活農(nong) 村資源、資產(chan) 、資金,不斷增強農(nong) 民群眾(zhong) 內(nei) 生動力、發展活力和抵禦風險能力,走創新發展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之路。

  據介紹,截至目前,晉城市圍繞“十種模式”“六項機製”,已形成一批可複製推廣的典型案例,下一步將指導6縣(市、區)再選擇3—5個(ge) 村進行試點推廣,形成由點及麵、輻射帶動的示範效應。(文/牛前進、郭冰 圖/晉城市委組織部)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