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鄉心萬裏同(僑界傳真)
“清晨的泉州港,滿是即將下南洋的年輕人和前來送別的人……”2023“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福建泉州營開營儀(yi) 式上,來自菲律賓的華裔營員許伊晗和小夥(huo) 伴們(men) 自編自導自演的“僑(qiao) 批小劇場”,講述了老一輩華僑(qiao) 華人下南洋艱苦創業(ye) ,憑借僑(qiao) 批傳(chuan) 遞銀信、聯絡親(qin) 情鄉(xiang) 情,並在多年後榮歸故裏、回饋桑梓的故事,讓現場觀眾(zhong) 動容。
7月起,由中國僑(qiao) 聯主辦、各地僑(qiao) 聯承辦的“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陸續開營,來自世界各地的華裔青少年回到祖(籍)國尋根問祖,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知中國發展的日新月異。
“參加‘尋根之旅’,讓我們(men) 更加深刻地了解老一輩僑(qiao) 胞外出打拚、情係家鄉(xiang) 的深厚情懷,也讓我們(men) 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對祖(籍)國有了更強的文化認同。”10天時間裏,許伊晗和泉州本地學生結對子、交朋友,和小夥(huo) 伴們(men) 一起學習(xi) 漢語知識,參加非遺手作、閩南風俗文化研學參訪等體(ti) 驗活動,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憶。
在橘子洲頭,感受“書(shu) 生意氣,揮斥方遒”的豪邁;到嶽麓山下,探訪弦歌不斷、人才輩出的千年書(shu) 院……40多名來自德國、西班牙等國的華裔青少年,來到湖南長沙。來自西班牙的營員林路易對夏令營中的漢字元素格外感興(xing) 趣,小夥(huo) 伴們(men) 走進宋旦漢字藝術博物館,了解中國造紙術、活字印刷術的曆史,還拿起刻刀和印章體(ti) 驗漢字藝術的魅力。“我了解了漢字的造字和演變過程,漢字陪伴我們(men) 的祖先走過了幾千年,它的演變記載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曆史和悠久燦爛的文化,我愛中國漢字!”林路易說。
浙江青田是著名僑(qiao) 鄉(xiang) 。來自意大利、西班牙等40多個(ge) 國家的500多名青田籍海外華僑(qiao) 華人新生代在“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中齊聚家鄉(xiang) ,遊覽青田名勝,學習(xi) 人文曆史,領略家鄉(xiang) 風采。
“石雕是我們(men) 青田的一張名片。曆史上,青田石雕就曾由華僑(qiao) 華人帶出國門,走向世界。”來自法國的00後陳皝在參觀青田石雕博物館後滿是自豪地說。在體(ti) 驗環節,他製作了“世界”“青田”“同心”3種字樣的印章。“雕刻一枚小小的印章尚且需要十分耐心專(zhuan) 注,可想而知,精美的青田石雕需要投入多少工匠心血。”陳皝說,“我要把製作的3枚印章帶到國外,讓身邊的華裔朋友和外國友人也關(guan) 注青田石雕,了解青田的人文曆史。”
在山城重慶,來自俄羅斯、意大利等國家的27名華裔青少年學習(xi) 武術、漢語、剪紙等,體(ti) 驗麻花、餃子、粽子等美食製作和漢服文化,參觀獅子灘水電站、重慶三峽博物館等獨具巴渝特色的人文景觀。“這次夏令營是我體(ti) 驗最美好的一次。”來自俄羅斯的營員安德烈受母親(qin) 影響,自小就喜歡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和曆史。他對重慶解放碑的印象十分深刻,“重慶解放碑是中國抗戰勝利和重慶解放的曆史見證。我親(qin) 眼看見了解放碑,真切感受到中國人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
“海外華裔青少年‘尋根’,尋的不僅(jin) 是親(qin) 情之根,更是文化之根、精神之根。”俄羅斯莫斯科東(dong) 方中文學校校長、俄羅斯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hui) 副秘書(shu) 長張曉君是重慶分營的領隊之一,她曾多次帶領海外華裔青少年回中國“尋根”。
舉(ju) 辦“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的同時,中國僑(qiao) 聯還舉(ju) 辦了“親(qin) 情中華·為(wei) 你講故事”網上營,讓居住在不同國家的華裔青少年跨越時空相約“雲(yun) 端”,聽中國故事、學中華文化、結深厚友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