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垃圾桶站防蚊有妙招 豐台街道東幸福街社區多措並舉抓實垃圾分類

發布時間:2023-08-30 11:02:00來源: 人民網-北京頻道

  “這分類垃圾桶上還貼著防蚊貼呢,太可愛了。我說最近這桶站附近的蚊蟲少了呢,這肯定是我們(men) 社區‘包桶到人’的社工辦得好事!”近日,豐(feng) 台區豐(feng) 台街道東(dong) 幸福街社區居民李女士發現自家樓下的分類垃圾桶被貼上了可愛的防蚊貼,她料想一定是社區工作者想到的妙招。

  東(dong) 幸福街社區共有11個(ge) 小區、21組垃圾桶站。其中7個(ge) 小區都是老舊小區,居住人群多為(wei) 退休老人,垃圾分類物業(ye) 管理難度較大。但自2020年5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以來,東(dong) 幸福社區相關(guan) 投訴幾乎為(wei) 零,這個(ge) 以老舊小區為(wei) 主的社區是如何做到的呢?有著10年社區工作經驗的杜軍(jun) 紅道出了東(dong) 幸福社區的經驗。

  自發組隊伍,值守有溫情。東(dong) 幸福街社區有一支30多人,由退休老幹部、退伍老兵、在職黨(dang) 員、社區黨(dang) 員和青少年自發成組成的垃圾分類誌願者先鋒隊,多年來,他們(men) 不僅(jin) 以身作則帶動自己家庭,身邊鄰裏、朋友的開展垃圾分類,還積極參與(yu) 社區的桶站值守,現場對分類不準確的居民給予指導。  

  在值守過程中,誌願者們(men) 會(hui) 主動為(wei) 居民提供幫助,“著急上班吧?你給我,我給你倒進去。”上班早高峰時,經常有這樣的對話發生,誌願者們(men) 的溫情值守,讓居民們(men) 倍感親(qin) 切,助推了分類工作的開展。

  包桶到人,拓展居民訴求渠道。社區自2020年以來一直堅持實行垃圾分類“包桶到人”製度,每一名社區工作人員保證要每天巡查至少3遍,發現問題第一時間整改。比如給垃圾桶貼上防蚊貼的貼心舉(ju) 動,就是包桶社區工作者杜軍(jun) 紅在巡查期間無意聽到居民念叨天氣熱了蚊蟲滋生而想到的辦法。“五六月天氣剛開始有點熱的時候,我們(men) 就著手開始給垃圾桶貼上驅蚊貼,想試試效果如何,沒想到還真有用,驅蚊貼需要定期更換,我們(men) 利用桶站巡查的功夫就可以完成。”杜軍(jun) 紅說。

  同時,社區還給每個(ge) 桶站都安裝了攝像頭,利用社區“天眼”實時監控各桶站的衛生情況,保證容器實時幹淨,周邊整潔。

  入戶宣傳(chuan) 、積極回收,讓居民從(cong) 源頭上形成分類觀念。垃圾分類僅(jin) 有巡查和值守還不夠,關(guan) 鍵是要居民從(cong) 源頭上開始行動,建立正確的分類意識。於(yu) 是,社區工作人員每周上門入戶宣導,每月舉(ju) 辦各種垃圾分類專(zhuan) 題講座及活動,還在社區的黨(dang) 員日、運動會(hui) 、義(yi) 診等活動中融入垃圾分類的宣傳(chuan) ;在促進舊物回收方麵,東(dong) 幸福街社區一年開展多次舊物兌(dui) 換活動,社區統一購買(mai) 米、麵、油等生活必需品,與(yu) 居民置換瓶瓶罐罐、紙殼等舊物,即能培養(yang) 居民的分類意識,又能減少樓道等公共空間的堆物堆料問題。

  綠色環保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態度。多年來,東(dong) 幸福街社區工作人員堅持“包桶到人”服務製度,第一時間獲取居民心聲,第一時間安排解決(jue) 方案,做到了未訴先辦,讓居民成為(wei) 社區垃圾分類的真正受益者。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