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月江蘇兩項大氣指標改善幅度均居全國前列
今年1—7月,全省PM2.5濃度33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9%,優(you) 良天數比率77%、同比提升3.6個(ge) 百分點,改善幅度分別居全國第五和第一位。近年來,隨著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PM2.5每下降1微克都必須付出巨大努力,在這樣的背景下,江蘇“氣質”持續改善的原因是什麽(me) ?
啃下“硬骨頭”,
交出藍天“高分卷”
“在上海中心大廈552米視角,能從(cong) 外灘一直看到蘇州東(dong) 方之門!”前不久,網友在社交媒體(ti) 發布一段視頻,從(cong) 上海中心大廈向西望去,蘇州的東(dong) 方之門、國際金融中心盡收眼底。很快,蘇州網友發布視頻“回望”,“在蘇州,也可以拍到上海陸家嘴的環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廈、金茂大廈和東(dong) 方明珠電視塔了!”
今年以來,大氣環境質量的話題頻頻在網絡媒體(ti) 引發關(guan) 注。網友跨省“遙望”的背後,既有攝影技術的加持,也充分體(ti) 現了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實實在在的成效。今年以來,受沙塵等影響,空氣質量改善壓力較大。江蘇生態環境係統奮力攻堅,以“一微克一微克去摳”的精神,交出藍天“高分卷”。
“今年5月28日,從(cong) 9時開始,無錫和周邊城市的臭氧指數迅速升高,立即引起我們(men) 的警覺。”無錫市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指揮室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整個(ge) 指揮室進入“戰時”狀態,大家深入分析研判,及時發現管控漏洞,全力排查消除高值區。13時,臭氧飆升趨勢放緩;17時,臭氧指數開始下降;20時,臭氧濃度被控製住。這一天無錫依然“奪”下了“優(you) 良天”。
“工作中我們(men) 發現煤電機組在啟停爐期間,汙染物排放濃度高,嚴(yan) 重影響空氣質量。”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處長王軍(jun) 敏說,“經過充分調研和征求意見,我們(men) 會(hui) 同省發改委出台《江蘇省煤電機組深度脫硝改造工作方案》,在全國率先推進煤電機組深度脫硝改造,要求全省10萬(wan) 千瓦及以上煤電機組2025年底前全部實現有效運行期間的全負荷脫硝,機組啟停爐期間汙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目前全省已有88台完成改造。”
精準服務,
用心用情助企減排
漫步在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廠區,隻見20座約40米高的藍灰色煤筒倉(cang) 並排而立。南鋼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為(wei) 了有效控製煤炭堆場的揚塵問題,南鋼主動廢除原有的煤場抑塵網,新建20座大型筒倉(cang) ,可以存儲(chu) 16萬(wan) 噸煤炭。”7月5日,南鋼成為(wei) 南京市首家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的鋼鐵企業(ye) 。
“鋼鐵行業(ye) 節能減排需要紮紮實實地持續推進,我們(men) 通過檢查加幫扶,助力企業(ye) 綠色發展。”南京市生態環境局大氣處相關(guan) 負責人說。為(wei) 加快推動企業(ye) 完成超低減排,南京市生態環境局組織技術專(zhuan) 家、監測監控等相關(guan) 人員,走進南鋼對標超低改造進行全麵評估,檢查人員指出薄弱環節,幫助進行問題整改。
在助力企業(ye) 減排轉型的道路上,主動服務、靠前服務,已成為(wei) 生態環境部門的常態。今年,我省高質量推進重點行業(ye) 超低排放改造,蘇州4家鋼鐵企業(ye) 均已全麵完成。
鑄造是裝備製造業(ye) 不可或缺的工藝環節,我省鑄造企業(ye) 數量和產(chan) 量均居全國第一。但因技術裝備、管理水平等原因,部分鑄造企業(ye) 環保水平相對較低,廢氣無組織排放問題較為(wei) 嚴(yan) 重。
7月5日—6日,省生態環境廳在常州召開全省鑄造行業(ye) 汙染防治現場會(hui) ,組織各設區市生態環境局負責同誌、鑄造企業(ye) 代表現場考察先進企業(ye) 做法。恒立液壓、朗銳鑄造等已走上“綠色鑄造”之路的企業(ye) 將經驗和做法和盤托出,前來“對標找差”的企業(ye) 紛紛表示收獲頗豐(feng) 。
敢於(yu) 創新,
扭住治汙“牛鼻子”
揮發性有機物(VOCs)作為(wei) PM2.5和臭氧的共同前體(ti) 物,全省排放量仍處於(yu) “百萬(wan) 噸”級,是當前大氣汙染治理麵臨(lin) 的主要“敵人”,各類園區也是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的高值區。
為(wei) 更加精準、科學、依法開展大氣汙染防治工作,今年,省生態環境廳創新出台全省重點園區大氣汙染防治掛鉤幫扶工作製度,省市兩(liang) 級生態環境部門大氣、執法分管領導分別掛鉤1個(ge) 全省重點園區。經幫扶,重點園區VOCs排放高值明顯減少。
各街道實時空氣質量指數、全區汙染源監控、水環境質量……8月17日,記者在南京市雨花台生態環境局的智慧監管平台看到,工作人員輕點鼠標,各項指標便在監測係統上實時顯示。雨花台區約有1200個(ge) 汙染源,包括餐飲企業(ye) 、汽修企業(ye) 、工地等。目前,該智慧監管平台已累計接入水、氣、廢等相關(guan) 數據係統40餘(yu) 個(ge) ,通過 “天地空”立體(ti) 化感知係統,形成預警、交辦、核查、處置、反饋、調度指揮全鏈條快速反應機製。
“通過精準治汙,提升非現場管理水平。”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相關(guan)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全省大氣網格化監測站點、重點工業(ye) 園區空氣質量站點相繼建成投用,越來越多企業(ye) 的汙染源也安裝了在線監控。我們(men) 強化對環境質量監測、汙染源在線監控等各類大數據的分析研判,提升精準發現問題、快速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
“下一步,我們(men) 將強化PM2.5與(yu) 臭氧汙染‘雙減雙控’,堅決(jue) 完成省定年度目標。”王軍(jun) 敏介紹,將堅持項目化減排,推動高質量完成1.6萬(wan) 餘(yu) 項治氣重點工程項目。年底前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7萬(wan) 輛以上,全省鋼鐵企業(ye) 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推進重點行業(ye) 深度治理,推進煤電機組深度脫硝改造,開展鑄造行業(ye) 大氣汙染專(zhuan) 項整治,實施玻璃、建材、塗裝等行業(ye) 綜合整治。(許海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