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站在群眾的角度想問題(一線行走)

發布時間:2023-09-07 16:44: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幹好工作,要學會(hui) 站在群眾(zhong) 的角度想問題、尋對策、找思路,在辦案中傳(chuan) 播法治理念  

  農(nong) 家小院,房前屋後,地裏青菜長勢正好。伴著蔬菜清香,聊起農(nong) 活,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區人民法院石人鎮人民法庭庭長趙紅波熟門熟路。

  薅芹菜,抖浮土,收進筐。“大爺,您說鄰居占了咱兩(liang) 壟地,有啥證據不?”趙紅波蹲在地頭邊幫忙,邊大著嗓門詢問。“村裏老人多,去趟鎮裏挺難的。那咱就把服務送到地頭!”

  趙紅波紮根鄉(xiang) 鎮法庭32年,她所在的石人鎮人民法庭下轄50餘(yu) 個(ge) 自然屯,近幾年,案件調撤率超75%。“幹好工作,要學會(hui) 站在群眾(zhong) 的角度想問題、尋對策、找思路,在辦案中傳(chuan) 播法治理念。”

  鄉(xiang) 村辦案,得嘮“土嗑”。村民劉某,因工致殘,起訴要求賠償(chang) 。立案後,趙紅波發現兩(liang) 項賠償(chang) 主張重複,無法同時支持。“這倆(lia) 名字都不一樣,咋就重複了?”劉某摔了卷宗。趙紅波也不急,“老弟,那野菜‘山芹’和‘大葉芹’,名不同,卻是同一種菜。咱這倆(lia) 賠償(chang) 主張也是這樣,一個(ge) 是老提法,一個(ge) 是新定義(yi) ,但都是同一個(ge) 訴求。”趙紅波講得很細致。村民不太熟悉法律,溝通時,如果專(zhuan) 業(ye) 術語過多過硬,難免“事倍功半”。想讓村民願意聽、聽得進,“法官說話得接地氣、有耐心,把專(zhuan) 業(ye) 概念融進村民的日常。”趙紅波說。

  鄉(xiang) 村司法工作,還有哪些難處?許多案件金額不大,情節簡單,可涉訴鄉(xiang) 親(qin) 多是鄰裏親(qin) 屬,人際疙瘩咋解開?前不久,一名村民背著八旬老母親(qin) 坐到法庭門口,“大哥不養(yang) 老媽,我要告他!”不急著立案,開車半小時,趙紅波帶兩(liang) 人返回村委會(hui) 。親(qin) 兄妹、老村幹、舊相識一道叫來,直說得幾人慢慢降了聲調,紅了眼眶。“以後老媽住老三家,其他人付贍養(yang) 費,定期去看,成不?”趙紅波順勢給出建議。各方吐淨委屈,講清是非曲直,矛盾自然好調解。臨(lin) 走前,趙紅波不忘囑咐:“當著鄉(xiang) 親(qin) 們(men) 點頭了,以後大家可都幫我監督著你們(men) 呢。”

  鄉(xiang) 村司法工作,不僅(jin) 關(guan) 乎當事人的權益保障、未來生活,也影響著其他村民對公平正義(yi) 的理解。這就需要法官走進田間地頭,接地氣,花心思,講方法,把法律法規送進千家萬(wan) 戶,讓法治精神生根發芽。

  (作者為(wei) 本報吉林分社記者)

  欄目投稿郵箱:yxxz8494@163.com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07日 11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