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四鏈”融合,何以徐州?

發布時間:2023-09-08 16:38:00來源: 人民網-江蘇頻道

  場內(nei) ,政府搭台,126項技術需求、6600多個(ge) 崗位靜待折桂,168家企業(ye) 亟待524.03億(yi) 金融活水滴灌;場外,企業(ye) 唱戲,172項技術先進、成熟度高、強鏈補鏈的科技成果正待揭榜,183萬(wan) 人才奔湧而來……

  在不久前舉(ju) 行的徐州“343”創新產(chan) 業(ye) 集群四鏈融合對接會(hui) 上,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的場景清晰呈現。

  當前,徐州這個(ge) 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錨定2025年躋身“萬(wan) 億(yi) 城”的目標,發力建設國家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示範區、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深入推動“四鏈”深度融合,著力建強高能級科創中心、打造高能級產(chan) 業(ye) 集群、建設高能級資本市場、構建高能級人才高地。

  創新與(yu) 企業(ye) 共生耦合

  8月15日,在徐州市“343”創新產(chan) 業(ye) 集群“四鏈”融合對接會(hui) 上,暨南大學與(yu) 江蘇金發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就“低氣味FDA級再生塑料包裝材料的研發及產(chan) 業(ye) 化”項目進行了現場簽約。

  “我們(men) 的材料主要用於(yu) 食品包裝等,要達到食品級的要求。通過這項技術,廢舊塑料可以實現高質化的再循環再利用。”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熊冬意說,項目簽約把校企合作的壁壘打通了,在促進校企合作的同時,讓雙方更了解產(chan) 業(ye) 之需和彼此需求。

  “每回收1噸塑料,我們(men) 的技術可實現降碳1.5噸~2.2噸,完全符合國家‘雙碳’戰略的要求。”暨南大學食品科學與(yu) 工程係教授胡長鷹介紹,該項目已經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支持。

  順應新一輪科技和產(chan) 業(ye) 變革趨勢,要應對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物質要素投入邊際效益遞減的挑戰,唯有創新。從(cong) 老工業(ye) 城市轉型而來的徐州,從(cong) 來不乏創新的基因和毅力。如今,當地17家省級以上園區加快轉型,雲(yun) 龍湖深地實驗室、高端工程機械及核心零部件製造業(ye) 創新中心等高能級創新矩陣加速構建,全市包括省級以上科研平台238家、科技孵化載體(ti) 74家在內(nei) 的要素集聚能力不斷提升。

  此外,瞄準“卡脖子”技術,徐州有65款核心零部件打破國外壟斷、達到國際水準,工程機械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和產(chan) 品居行業(ye) 首位;集成電路領域大矽片和光刻膠、生物醫藥領域“四高一抗”和中樞神經藥、安全應急領域礦山和消防安全裝備產(chan) 品行業(ye) 領先,國內(nei) 首顆礦用遙感衛星“礦大南湖號”發射升空。當下,徐州已高分通過國家創新型城市驗收,成功獲批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

  產(chan) 業(ye) 與(yu) 科技攀高逐新

  “目前產(chan) 品正在中試階段,預計明年上半年投產(chan) 。”日前,徐州市洛克爾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與(yu) 中國林業(ye) 科學研究院林產(chan) 化學工業(ye) 研究所簽約了一個(ge) 新項目,公司副總經理王世昌介紹,該項目產(chan) 品將用於(yu) 建築節能材料、礦用填充材料的生產(chan) 與(yu) 製備,可實現進口替代,未來還將拓展到表麵活性劑、潤滑劑和增塑劑等多個(ge) 下遊細分領域。

  破解科研與(yu) 產(chan) 業(ye) “兩(liang) 張皮”,徐州市讓政府“搭台子”,企業(ye) “唱主角”,打通科技創新的“最後一公裏”。“我們(men) 把專(zhuan) 家和企業(ye) 集聚在一起,讓專(zhuan) 家的成果能夠轉化,企業(ye) 的產(chan) 品能夠銷售出去。”賈汪區科技局局長張兆友說,從(cong) 研發到成果轉化全流程,賈汪區提供諸如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人才企業(ye) 創新資助等一係列的政策支持。

  人民網了解到,圍繞“343”創新產(chan) 業(ye) 集群培育,徐州市建立健全“工作專(zhuan) 班+產(chan) 業(ye) 聯盟+創新體(ti) 係+要素支撐”“四個(ge) 一”推進機製,去年十大產(chan) 業(ye) 實現產(chan) 值6058.7億(yi) 元、占全市規上工業(ye) 的99.3%,數字經濟、綠色低碳能源等6個(ge) 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今年上半年實現兩(liang) 位數增長,工程機械躋身首批國家先進製造業(ye) 集群。目前,徐州躍居中國先進製造業(ye) 百強市第23位。

  “日前發布的172項‘343’創新產(chan) 業(ye) 集群科技成果清單中,項目技術先進、成熟度高、強鏈補鏈。”徐州市科技局局長鮑斌說,大多數科技成果攻克了產(chan) 業(ye) 前沿關(guan) 鍵技術,形成了一批新工藝、新產(chan) 品,具備了從(cong) 實驗室、中試基地走向市場的條件,搶占了產(chan) 業(ye) 發展製高點,填補了產(chan) 業(ye) 鏈關(guan) 鍵環節,能夠引領產(chan) 業(ye) 高端發展。

  金融與(yu) 企業(ye) 共生共榮

  “由於(yu) 沒有抵押擔保,我們(men) 在多家銀行申請貸款都碰壁了,多虧(kui) 交通銀行徐州分行給了我們(men) 純信用方式1000萬(wan) 元授信。”作為(wei) 一家從(cong) 事激光芯片材料研發、生產(chan) 的科創企業(ye) ,江蘇華興(xing) 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積累開始邁入高速成長期,被評為(wei)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和“小巨人”企業(ye) 。今年以來,隨著訂單量增加,企業(ye) 設備等采購需求也開始增加,急需一筆資金經營周轉。然而,由於(yu) 其輕資產(chan) 運營等原因,貸款進程一度停滯。

  “對於(yu) 科創型企業(ye) ,交行創新了評估模式,更關(guan) 注企業(ye) 的股權融資和估值情況、技術背景和核心競爭(zheng) 力、商業(ye) 模式和市場化路徑。”交通銀行徐州分行普惠部產(chan) 品經理王曙光告訴人民網,華興(xing) 激光屬於(yu) 徐州“343”創新產(chan) 業(ye) 集群中的新興(xing) 創新產(chan) 業(ye) 集群,是交行的重點支持對象,銀行在充分考慮擔保方式及貸款利率後,最終以純信用方式給予其1000萬(wan) 元授信,貸款年化利率隻有3%。

  企業(ye) 成長需要嗬護,而資金鏈的扶持引導,是打造優(you) 越產(chan) 業(ye) 生態體(ti) 係的關(guan) 鍵支撐。人民網了解到,今年以來,徐州市淮海經濟區金融服務中心建設有序推進,百餘(yu) 家金融類和總部型企業(ye) 簽約入駐,設立產(chan) 業(ye) 基金28支258.67億(yi) 元、科創投資基金10億(yi) 元,“蘇科貸”貸款數額、資助企業(ye) 數均居全省第一;今年1—6月,全市“343”創新產(chan) 業(ye) 集群貸款餘(yu) 額796.06億(yi) 元,較年初增長19.63%。

  8月以來,當地金融部門全麵梳理出168家企業(ye) ,總融資需求524.03億(yi) 元。其中,優(you) 勢創新產(chan) 業(ye) 集群需融資359.83億(yi) 元、占比達到69%,新興(xing) 創新產(chan) 業(ye) 集群占比16%,特色創新產(chan) 業(ye) 集群占比15%。“從(cong) 融資額看,專(zhuan) 精特新中小微企業(ye) 融資需求旺盛,是我們(men) 各類金融機構服務的重中之重。”徐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孫秀雲(yun) 說,下一步,徐州將強化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服務科技創新導向,加速提升淮海經濟區金融服務中心承載力集聚力。

  人與(yu) 城雙向奔赴

  博納晶科精密材料科技(徐州)有限公司是歸國團隊創立的企業(ye) ,負責人盧嘉曾作為(wei) 核心成員參與(yu) 了金剛石膜電極和高級電氧化汙水處理技術的研發。該技術最終成功運用於(yu) 工業(ye) 生產(chan) 汙水的處理工藝中,並在今年“世界水日”當天,被奧地利政府授予創新實用技術大獎。從(cong) 歸國創業(ye) 至今,該公司研發團隊已申請了5項專(zhuan) 利,其中3項發明專(zhuan) 利、2項實用新型專(zhuan) 利先後在多個(ge) 賽事評比中斬獲獎項。

  “最重要的一點,是徐州近年來持續出台招引政策,對高端人才及初創企業(ye) 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談起落地徐州的緣由,博納晶科總經理劉海波告訴人民網,2022年徐州高新區“雙創計劃”賽事中,該團隊獲得了“A類”(高層次創業(ye) 人才)認定,得到了徐州市包括資金資助、人才公寓協調、企業(ye) 成長指導等一係列扶持與(yu) 幫助。

  “徐州作為(wei) 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交通區位優(you) 、科教資源密集,便於(yu) 企業(ye) 招攬人才;此外,老工業(ye) 城市基礎雄厚,這裏眾(zhong) 多企業(ye) 都是我們(men) 的目標客戶。”劉海波說,盡管也獲得長三角另一個(ge) 城市高層次人才創業(ye) 團隊的“A類”人才評定,他們(men) 最終還是選擇了徐州。

  “我們(men) 深入摸排全市260餘(yu) 家重點企業(ye) 需求,征集6600多個(ge) 崗位。”徐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崔鵬說,崗位主要集中在全市重點發展的工程機械、集成電路、數字經濟等主導產(chan) 業(ye) 領域,既有徐工集團、萬(wan) 邦藥業(ye) 等本土知名企業(ye) ,也有徐礦集團、大屯煤電等部省屬企業(ye) ,還有利民股份、格利爾數碼等上市企業(ye) 。“除普遍較高的薪資外,各類人才還可享受在徐創業(ye) 最高2000萬(wan) 元項目資助等政策禮包和集成服務。”崔鵬說。

  讓人才安心留下、讓企業(ye) 安心成長,在徐州,人與(yu) 城的“雙向奔赴”正成為(wei) 一種常態。出台“人才高地28條”,實施“彭城英才計劃”、“555”引才工程,高規格舉(ju) 辦首屆淮海人才峰會(hui) ,高品質打造人才公寓,著力構建“賦能型”人才服務體(ti) 係……一項項製度舉(ju) 措環環相扣,目前徐州全市人才資源總量達183萬(wan) 人。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