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權賦能 釋放人才活力
從(cong) 零職稱到正高級,需要多長時間?“我隻用了1個(ge) 月不到。”白明峰博士親(qin) 身體(ti) 驗了職稱評審的“安徽速度”。高級技師能取得專(zhuan) 業(ye) 技術高級職稱?蕪湖點金機電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師王德偉(wei) ,被聘為(wei) 安徽工程大學產(chan) 業(ye) 教授,圓了自己的大學教授夢……
近年來,安徽省深化職稱評審製度改革,“不拘一格選拔人才”的案例屢見不鮮。
向改革要動力,以改革增活力。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hui) 提出,要深化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全方位培養(yang) 引進用好人才,在實施人才興(xing) 皖工程上展現更大作為(wei) 。當前,安徽正處於(yu) 厚積薄發、動能強勁、大有可為(wei) 的上升期、關(guan) 鍵期。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出路在創新,關(guan) 鍵在教育,根本在人才。安徽省著力破除製約人才發展的壁壘和藩籬,以製度機製創新引領人人皆想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能成才的良好局麵。
量體(ti) 裁衣靠尺子,評價(jia) 人才看標準。如何讓“量”才的“尺子”更精準?近年來,安徽省不斷優(you) 化完善人才評價(jia) 體(ti) 係,大力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曆、唯獎項”的人才評價(jia) 標準,著力構建以創新價(jia) 值、能力、貢獻為(wei) 導向的人才評價(jia) 體(ti) 係。
近年來,安徽省建立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已有256名高層次人才通過綠色通道獲評高級職稱;率先在全國開展快遞工程專(zhuan) 業(ye) 職稱評審,共評選出快遞工程專(zhuan) 業(ye) 人才227人;在水利水電工程專(zhuan) 業(ye) 開展高、中級職稱“定向評價(jia) 、定向使用”試點;對工程技術研發作出突出貢獻的人才,職稱評審可不受學曆、資曆、身份等8項“台階”限製;先後增設技術經紀、科學傳(chuan) 播、文房製作等職稱專(zhuan) 業(ye) ,滿足安徽省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人才隊伍建設需求。
人才行不行,用人單位最有發言權。在奇瑞汽車公司,從(cong) 技術員到高級工程師,職稱均由公司組建評委會(hui) 自主評審認定。公司先後有6000餘(yu) 人取得初級、中級職稱資格,近200人取得高級工程師資格。
奇瑞不是個(ge) 例。近年來,安徽省大力推行放權賦能,積極向用人主體(ti) 授權,實現“誰用人誰評價(jia) ”,先後授予122家高校科研院所、8家醫院、19家企業(ye) 和3家商協會(hui) 職稱評審權。
用人的評人、評人的用人,有效避免了“想用的人評不上,評上的人用不上”的脫節現象,進一步釋放了人才創新創業(ye) 活力。
圍繞產(chan) 業(ye) 鏈,鍛造人才鏈。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安徽省不斷拓展引進人才評審通道,實現“要什麽(me) 評什麽(me) ”。
設立產(chan) 業(ye) 工程師學院,高校畢業(ye) 生畢業(ye) 即獲學曆、學位、專(zhuan) 業(ye) 技術職稱“三證”,首批共培養(yang) “拿來即用”“用得順手”的工程技術人才213名。麵對數字經濟這一新的增長極,安徽省正致力於(yu) 用1年時間培育上萬(wan) 名數字經濟工程師,逐步構建起數字經濟職稱專(zhuan) 業(ye) 體(ti) 係。
高技能人才是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的中堅力量,長期以來隻有職業(ye) 技能等級一條成長通道。安徽省貫通工程技術領域高技能人才與(yu) 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職業(ye) 發展通道,打破學曆、身份等條件限製,建立職業(ye) 發展“立交橋”,78名身懷絕招、絕技、絕活的“大國工匠”取得了專(zhuan) 業(ye) 技術職稱。
引導鼓勵人才紮根一線,投身基層,服務支撐國家重大戰略,是深化職稱製度改革的重要價(jia) 值取向。
今年,安徽省打通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職稱評審專(zhuan) 項通道,為(wei) 職業(ye) 農(nong) 民“零門檻”評定職稱,目前已評選出1000名鄉(xiang) 村振興(xing) 高級人才。除了發放一次性獎勵外,還配套出台一攬子支持政策。
農(nong) 民評職稱,是身份認定,更是一種價(jia) 值認同,激勵鄉(xiang) 土人才發揮示範帶動作用,讓“土專(zhuan) 家”破土而出,讓“鄉(xiang) 創客”創出未來,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線對人才的吸引力不斷增強。
據介紹,目前,全省職稱評審共設25個(ge) 係列1824個(ge) 專(zhuan) 業(ye) ,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總量達477萬(wan) 人,其中高層次人才49.7萬(wan) 人,較“十三五”末分別增長了9.7%和10.4%,安徽區域創新能力升至全國第7位。
破立並舉(ju) ,放權鬆綁,橫向破除人才職業(ye) 壁壘,縱向打破人才成長“天花板”, 這場破枷鎖、解難題的自我革命,正不斷激起安徽人才創新創業(ye) 的“千層浪”。(記者 班 慧 黃永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