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安徽肥西:“四好農村路”實現“大道通衢、阡陌縱橫”

發布時間:2023-09-14 15:12:00來源: 人民網-安徽頻道

  “過去路不好走,地裏的莊稼成熟了要用三輪車一點一點往外馱,下雨後更是艱難,每天都是一身泥,現在柏油馬路修到了家門口,每年都有人上門收莊稼,那嗡嗡的發動機聲音就是致富聲。”說起家門口煥然一新的張二路,肥西縣銘傳(chuan) 鄉(xiang) 白龍村村民們(men) 讚賞有加。

  一路通,百業(ye) 興(xing) 。農(nong) 村公路不僅(jin) 是關(guan) 乎經濟發展的“毛細血管”,更是關(guan) 乎農(nong) 民幸福生活的“民生基礎”。近年來,肥西縣全力推進“四好農(nong) 村路”高質量發展,積極暢通群眾(zhong) 出行的“最後一公裏”,讓農(nong) 村公路真正成為(wei) 經濟發展的“振興(xing) 之路”。

 

官亭鎮農(nong) 村公路。合肥市交通運輸局供圖

  著眼美麗(li) 富民,譜寫(xie) 交通惠民新篇章

  張二路全長816米,穿行於(yu) 田地與(yu) 村莊之間,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生機盎然的莊稼地,緩緩步入白龍村居中,此時此刻“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的場景次第展開。

  張二路的修建,讓當地居民實現從(cong)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出門水泥路、抬腳就上車”的轉變。在此基礎上,當地還完善了道路安全防護,增設了停車場等附屬設施,促進實現因路而治、因路而興(xing) 、因路而富的美好願景。

  以上圖景是肥西縣“四好農(nong) 村路”建設的一個(ge) 縮影。

  近年來,“四好農(nong) 村公路”全國示範縣——肥西縣緊緊圍繞“四好農(nong) 村路+融合發展”主題,統籌“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一體(ti) 化推進,大力推進“四好農(nong) 村路”各項建設,助推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山南鎮農(nong) 村公路。合肥市交通運輸局供圖

  肥西縣山南鎮及柿樹崗鄉(xiang) 境內(nei) 的山袁路,路線全長約7.74公裏,是山南連接袁店、柿樹崗的主要道路之一。隨著農(nong) 村公路提質改造工程的順利完工,當地實現了柿樹崗鄉(xiang) 村村通硬化路的目標,解決(jue) 了當地特色果品運輸、出村難的問題。

  諸如此類的農(nong) 村公路並非少數。在肥西縣,資源路、旅遊路、產(chan) 業(ye) 路,一條條鄉(xiang) 間公路,就像一把把打開山門的“金鑰匙”,打通鄉(xiang) 村振興(xing) “微循環”,為(wei) 廣大農(nong) 村地區帶來了勃勃生機。

  著眼綠色崛起,構建農(nong) 村公路網新格局

  “公路延伸到哪裏、產(chan) 業(ye) 就發展到哪裏、物流就配送到哪裏”,公路交通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城貨下鄉(xiang) 、山貨進城、電商進村、快遞入戶的良性互動,肥西縣進一步完善美麗(li) 農(nong) 村公路網,也全力打造出公共交通出行服務的“肥西樣本”。

 

紫蓬山農(nong) 村公路。合肥市交通運輸局供圖

  近年來,肥西縣堅持“綠色發展、交通先行”理念,累計完成農(nong) 村道路暢通工程和農(nong) 村公路提質改造工程等農(nong) 村公路建設裏程達2700公裏。

  其中,公路等級全部提升至縣道二級、鄉(xiang) 道三級、村道不窄於(yu) 5米,“縣縣相通、鎮鎮相連、村村相接、戶戶相交”的農(nong) 村公路網日趨完善,交通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基礎性、服務性、先導性作用進一步凸顯。

  除此之外,肥西縣還創新管理模式,開創“數字公路”新時代,建成肥西縣農(nong) 村公路信息管理平台,率先在全省推行農(nong) 村公路信息管理“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協同聯動”工作新機製。

  平台運營後,已實現路網基礎數據的統計查詢和適時更新,能準確定位專(zhuan) 管員和養(yang) 護人員的上路巡查軌跡,可以統計查詢各鄉(xiang) 鎮、養(yang) 護公司的養(yang) 護管理工作成果,全麵開創農(nong) 村公路管養(yang) “互聯網+”新時代。

 

山袁路。合肥市交通運輸局供圖

  肥西縣交通運輸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在新征程新起點的奮鬥路上,該縣將進一步鞏固提升“四好農(nong) 村路”全國示範縣成果,持續推動“四好農(nong) 村路”高質量發展,切實為(wei) 農(nong) 業(ye) 發展、農(nong) 村進步、農(nong) 民致富提供交通基礎保障。

  在肥西,越來越多的夢想“照”進了現實。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