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出台海洋產業發展行動方案規劃建設十大海洋產業鏈

發布時間:2023-09-15 16:43:00來源: 新華日報

  9月13日,省政府召開“以學促幹、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係列新聞發布會(hui) 第二場,相關(guan) 部門圍繞新近發布的《江蘇省海洋產(chan) 業(ye) 發展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詳細解讀並回應各地如何以海洋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為(wei) 抓手推進海洋經濟做大做強,為(wei) 江蘇向海洋強省進發規劃好高質量“航線”。

  “量身定做”,將十大海洋產(chan) 業(ye) 鏈作為(wei) 主攻方向

  位於(yu) 我國東(dong) 部沿海中心地帶的江蘇,海域麵積3.75萬(wan) 平方公裏,海岸線954公裏,海洋資源稟賦獨特,沿海灘塗約占全國1/4。近年來,我省持續向海進發,海洋強省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去年,全省實現海洋生產(chan) 總值9046.2億(yi) 元,比上年增長7.4%,快於(yu) 全國5.5個(ge) 百分點,其中連雲(yun) 港、鹽城、南通沿海三市的海洋生產(chan) 總值全省占比過半。

  然而與(yu) 海洋資源大省地位不相匹配的是,在全國11個(ge) 沿海省市中,我省海洋生產(chan) 總值僅(jin) 排在第6位,“藍色引擎”作用還未充分發揮,盡管沿海三市具有豐(feng) 富資源稟賦和巨大增長潛力,但尚未成長為(wei) 輻射帶動力強的經濟帶。

  “海洋產(chan) 業(ye) 是海洋經濟的構成主體(ti) 和重要基礎,以海洋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為(wei) 抓手推進海洋經濟做大做強,對我省提升綜合實力和高質量發展意義(yi) 重大。”省發改委副主任林康介紹,在此背景下,近日,經省委同意,省政府印發《江蘇省海洋產(chan) 業(ye) 發展行動方案》,對我省今後一段時期海洋產(chan) 業(ye) 發展作出具體(ti) 部署。

  夯優(you) 勢、補短板,此次《行動方案》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提出將“十大海洋產(chan) 業(ye) 鏈”作為(wei) 主攻方向,集中力量、重點突破。

  “這十大產(chan) 業(ye) 鏈的選擇,是基於(yu) 我省海洋產(chan) 業(ye) 發展的現實基礎,量身定做。”林康分析說,這其中既有海洋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比如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ye) 、海洋船舶工業(ye) 等,通過加快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加強自主配套水平,推動產(chan) 業(ye) 鏈向價(jia) 值鏈高端攀升,提高產(chan) 業(ye) 附加值和競爭(zheng) 力;也有具有一定基礎但發展不夠充分的產(chan) 業(ye) ,比如海洋旅遊業(ye) 、海洋漁業(ye) 等,盡快強鏈補鏈延鏈,豐(feng) 富門類,創新業(ye) 態,做大產(chan) 業(ye) 規模;還有尚處於(yu) 起步階段的海洋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比如海洋藥物和生物製品業(ye) 、海洋技術服務業(ye) 、海洋信息服務業(ye) 等,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和新技術的應用,明確加強應用場景拓展,推動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迅速突破。

  “經過分類謀劃、層層推進,我們(men) 期待通過海洋產(chan) 業(ye) 的發展帶動海洋強省建設取得新突破。”林康介紹,方案中定下明確目標:到2025年,全省海洋產(chan) 業(ye) 增加值突破4200億(yi) 元;到2030年,突破6800億(yi) 元,在2022年基礎上翻一番。

  向“新”向“綠”,搶占海洋產(chan) 業(ye) 發展“新藍海”

  我省科教資源豐(feng) 富,搶占海洋產(chan) 業(ye) 發展新藍海有條件也有優(you) 勢。

  為(wei) 占據海洋技術製高點,《行動方案》提出兩(liang) 大行動——

  實施海洋經濟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行動,構建海洋科技產(chan) 學研、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大中小企業(ye) 聯合聯動的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體(ti) 係,鼓勵高校設立海洋技術轉移中心,引進培養(yang) 一批海洋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著力解決(jue) 我省大專(zhuan) 院校涉海成果多但轉化少的問題。

  實施海洋產(chan) 業(ye) 開放合作行動,加強與(yu) 長三角地區深度對接,共建海洋領域技術創新平台、技術轉移平台和產(chan) 業(ye) 孵化基地,推動沿江地區重大涉海創新成果在沿海地區產(chan) 業(ye) 化落地,形成“研發+製造”“總部+基地”等區域合作模式,更好促進沿江科創優(you) 勢和沿海製造業(ye) 基礎的深度融合。

  “我省除了沿海三市形成海洋石化、海上風電、船舶和海工裝備等一批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南京、無錫、蘇州、揚州、泰州等沿江地區也結合自身特色,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海洋產(chan) 業(ye) 。”省工信廳二級巡視員馬小平表示,將支持各涉海產(chan) 業(ye) 發展地區促進現有園區功能優(you) 化提升,擴大總量、提升層次、強化功能,進一步壯大涉海產(chan) 業(ye) 集聚效應。

  綠色化、智能化也是海洋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一大主要方向。此次《行動方案》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提出實施海洋產(chan) 業(ye) 綠色化數字化發展行動——

  一方麵,開展數字化和綠色化協同發展試點,比如提出加快零碳產(chan) 業(ye) 園試點項目建設等新舉(ju) 措,培育智慧海洋牧場、智慧港口等“智慧+”海洋產(chan) 業(ye) ,構建海洋立體(ti) 綜合感知網,推進涉海智能製造示範應用。

  另一方麵,堅持海洋產(chan) 業(ye) 發展與(yu) 生態環境保護並重,重點塑造“三個(ge) 百裏”濱海精華段落:連雲(yun) 港結合全省珍稀的基岩島礁、沙灘岸線與(yu) 近代港城遺存塑造“藍灣百裏”,鹽城結合全球罕見的潮間帶和濕地資源塑造“生態百裏”,南通結合江海交匯遼闊景觀與(yu) 張謇鹽墾文化遺存塑造“繽紛百裏”。

  “破浪”護航,以載體(ti) 聚資源以清單促落實

  海洋產(chan) 業(ye) 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jue) 於(yu) 各類平台牽引帶動和“護航”。《行動方案》中明確提出實施“123”引培工程行動,以園區、平台、企業(ye) 為(wei) 載體(ti) ,培育形成10家海洋產(chan) 業(ye) 特色園區,培育形成20家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涉海創新平台,培育打造30家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guan) 鍵核心技術、在產(chan) 業(ye) 鏈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龍頭企業(ye) 和關(guan) 鍵企業(ye) ,加速海洋領域高端資源要素集聚整合,提升海洋產(chan) 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

  “為(wei) 突出‘以市場為(wei) 主導’的導向,方案中鼓勵涉海國有企業(ye) 特別是省屬企業(ye) 增加海洋產(chan) 業(ye) 作為(wei) 主業(ye) ,加大海洋戰略資源整合力度,做大做強海洋產(chan) 業(ye) 實體(ti) 經濟。”林康補充說。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策舉(ju) 措中特別涵蓋財政、金融、要素、人才等支持政策,且“含金量”高:多個(ge) 部門優(you) 化調整現有專(zhuan) 項資金支持方向,加大力度支持海洋漁業(ye) 、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旅遊業(ye) 等產(chan) 業(ye) 發展;省級新增安排預算資金,重點支持海洋產(chan) 業(ye) 龍頭企業(ye) 引進、涉海園區打造、海洋交通運輸樞紐建設;設立總規模100億(yi) 元的江蘇省海洋經濟投資基金,以市場化方式支持海洋產(chan) 業(ye) 發展。

  “在政策措施上,將進一步加大海洋領域科技創新平台的支持力度,對國家級和省級研發平台載體(ti) 給予1000萬(wan) 元至5000萬(wan) 元不等的建設或運行經費支持,對海洋領域新型研發機構予以重點獎補支持。”省科技廳副廳長趙建國介紹。

  “航向”既定,如何讓《行動方案》乘著政策之風真正“破浪”見效?“我們(men) 堅持清單化落實,項目化推動。”林康表示,將研究提出近3年可實施的“海洋築基”等11項重點牽引工程清單,可打造的20個(ge) 重點科創平台清單,建立總投資10億(yi) 元以上的111項重點項目清單,引領海洋產(chan) 業(ye) 調結構、增動能,“通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力爭(zheng) 在短期內(nei) 推動海洋產(chan) 業(ye) 發展取得突破,加快推動我省海洋經濟總量規模爭(zheng) 先進位,為(wei) 江蘇‘走在前、做示範’貢獻‘藍色力量’。”(付奇)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