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灤入津40周年:飲水思源 豐碑永存
天津依水而建,因水而興(xing) 。水是天津發展的命脈,是人民幸福的源泉。
1983年9月11日,甘甜的灤河水汩汩入津門,結束了天津人民喝鹹水的曆史。40年來,引灤入津工程累計向天津供水330多億(yi) 立方米,發揮了巨大社會(hui) 經濟效益,也深深改變了天津發展軌跡。
艱難歲月——天津曾極度缺水
地處九河下梢、渤海之濱的天津被水環抱,卻也曾經是一座極度缺水的城市。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天津城市生活和工農(nong) 業(ye) 用水不足現象日益突出,缺水嚴(yan) 重製約著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資源短缺迫使人們(men) 超量抽取地下水,天津地下水開采高峰期年開采量達10.38億(yi) 立方米,結果造成大麵積漏鬥區,地麵平均每年以80毫米的驚人速度沉降,已經到了不能再抽的地步。
回首那段艱難的歲月,天津全市日供水量被壓縮到60萬(wan) 噸的極限,即使如此,蓄水量也僅(jin) 夠維持1個(ge) 月時間。
天津水源無以為(wei) 繼,幾百萬(wan)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受到極大威脅,老百姓喝的都是苦鹹水,人們(men) 戲稱“天津一大怪,自來水可以醃鹹菜”。
回首那段艱難歲月,今年76歲的市民張誌強仍然有著深刻的記憶:為(wei) 了吃水,在大街小巷,到處可見提桶攜水的人流;在機關(guan) 單位,幾乎都在設法尋找備用水源;為(wei) 了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工業(ye) 用水一壓再壓,除了保證人民必不可少的食品、副食、糧油加工、醫藥、發電等行業(ye) 的生產(chan) 用水外,全市工業(ye) 生產(chan) 完全陷入癱瘓狀態。為(wei) 了保證市民生活用水,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糧田不再供水,稻田改旱田,菜田供水減半;為(wei) 了解決(jue) 用水,全市各行各業(ye) 采取限水措施,共渡難關(guan) ……
天津水源危機牽動著黨(dang) 和國家領導人的心,國務院在1981年8月召開的京津用水緊急會(hui) 議上決(jue) 定引黃濟津,豫魯冀三省人民顧全大局,立即響應。10月28日,黃河水從(cong) 人民勝利渠千裏迢迢抵達津門;11月27日,山東(dong) 潘莊、位山也同時提閘放水。這次引黃,國家投入巨資,豫魯冀三省人民幫助天津解決(jue) 了燃眉之急。
眾(zhong) 誌成城——創造水利史奇跡
英雄引灤奪天工,萬(wan) 壑千山架長虹。
1981年9月25日,國務院以(81)國函字133號文件正式批複,同意實施引灤入津工程,並明確將引灤入津全部權力和責任交由天津負責。這一英明決(jue) 策是解決(jue) 困擾天津已久的城市供水問題的正確戰略性抉擇,也開創了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由地方政府全權實施的先河,極大調動了天津人民的積極性。
說起40年前參加引灤入津工程的往事,時任中建六局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副局長的張蘭(lan) 祥如數家珍。“引灤工程隻能成功不能失敗,大會(hui) 戰取得勝利的一項法寶是建設者頑強拚搏的鬥誌。我們(men) 為(wei) 了全力推進項目施工,白天黑夜三班倒,大家瞄準一個(ge) 目標,那就是要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任務。許多職工負傷(shang) 流血不下火線,病痛在身仍堅守在施工一線。不少女職工為(wei) 全身心投入建設,把年幼的孩子委托給親(qin) 屬照料。”張蘭(lan) 祥說。
在工程建設最緊張的階段,進度是以日報進行統計的。張蘭(lan) 祥回憶,當時由於(yu) 多個(ge) 下屬公司同步施工,各單位和班組之間創優(you) 爭(zheng) 先,工程節奏不斷加快,材料供應計劃經常滯後於(yu) 現場需求。因為(wei) 當時材料采購還沒有完全市場化,隻有將鋼材等物資供應計劃不斷加大提前量,才滿足了不斷刷新的工程進度。
張蘭(lan) 祥腦海中揮之不去的記憶,是引灤入津工程爭(zheng) 分奪秒、日夜趕工的一個(ge) 縮影。
1983年2月初,國務院委托水利部在天津召開通水協調會(hui) ,明確指出:“所有蓄水和通水工程,都按照7月完工、8月試水、9月驗收、‘十一’通水的統一部署進行。”1983年8月15日10時,潘家口和大黑汀水庫同時提閘放水,灤河水噴湧而出,飛奔天津。引灤入津工程開始全線試通水,24日10時停止,曆時9晝夜。1983年9月5日8時,潘家口、大黑汀水庫和引灤樞紐閘依次提起,正式向天津供水,9月11日,甘甜清澈的灤河水流進千家萬(wan) 戶。至此,天津人民結束了喝苦鹹水的曆史。
引灤入津工程共投資11.34億(yi) 元,完成土石方3460萬(wan) 立方米,石方166.67萬(wan) 立方米,澆築混凝土63.73萬(wan) 立方米,使用鋼材11.2萬(wan) 噸,木材5.4萬(wan) 立方米,水泥36萬(wan) 噸,設備1776台套。工程初步計劃3年完成,經過奮戰,僅(jin) 用了1年零4個(ge) 月。1984年,引灤入津工程被國家質量獎審定委員會(hui) 評為(wei) 國家優(you) 質工程,榮獲金質獎。2011年,引灤入津工程被全國土木工程建設行業(ye) 內(nei) 組織推選為(wei) “百年百項傑出土木工程”。
勵精圖治——奮力前行四十年
40年來,引灤入津工程累計向天津市安全供水332.8億(yi) 立方米,在支撐城市經濟社會(hui) 發展、服務高品質生活創造方麵碩果累累。
水資源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有效支撐了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目前,天津市已經形成“一縱一橫”引灤引江輸水幹線為(wei) 骨架,於(yu) 橋、爾王莊、王慶坨、北塘、北大港等五座水庫調蓄調度,輻射城鄉(xiang) 的供水安全保障體(ti) 係,全市年供水總量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不足20億(yi) 立方米提高到2022年的33.55億(yi) 立方米。依托引灤水源,天津市城市供水事業(ye) 也不斷取得突破,截至目前,全市33座水廠總供水能力達到480萬(wan) 噸/日,是引灤通水前的5倍,城市供水水質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農(nong) 村供水水質合格率達到90%以上,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引灤水環境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引灤水質持續穩定向好。2000年以來,隨著引灤沿線地區經濟社會(hui) 快速發展,引灤水富營養(yang) 化趨勢明顯,影響了供水安全。近二十年來,天津市水務部門積極協調市有關(guan) 部門和引灤沿線區縣,累計投入57億(yi) 元開展引灤水源保護工作。截至目前,引灤全線水質均達到地表水Ⅲ類及以上,潘家口、大黑汀水庫、於(yu) 橋水庫動植物多樣性逐步恢複,有力地保障了引灤供水安全。
節水型社會(hui) 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以用水微增長支持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引灤水來之不易,必須倍加珍惜,引灤通水以來,天津始終把節水作為(wei) 一項戰略措施常抓不懈。引灤通水四十年來,天津市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了經濟社會(hui) 發展用水需求。截至目前,全市萬(wan) 元GDP用水量20.57立方米,位居全國第二,萬(wan) 元工業(ye) 增加值用水量8.48立方米,農(nong) 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0.722,位居全國第三。
引灤生態保障能力充分顯現,助力全市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水平。引灤調水有效地增加了天津市可利用水資源量,通過置換超采地下水、實施生態補水等措施,有效遏製了天津市地下水位下降和河湖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實現水資源優(you) 化配置,有力地帶動了全市生態文明建設。
“引灤入津工程曆久彌新、未來可期。”天津市水務局副局長王洪府說,當前天津正處於(yu)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大都市的關(guan) 鍵時期,水務部門將聚焦“四高”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大都市建設目標,持續推動引灤入津工程和天津市供水事業(ye) 高質量發展,助力市委、市政府“十項行動”,努力為(wei) 高品質生活創造提供支撐和保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