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右玉:接續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初秋時節,走進朔州市右玉縣威遠鎮康平村,一排排嶄新整齊的房屋映入眼簾,筆直的硬化路延伸至村子的每一個(ge) 角落,一幅幅內(nei) 容豐(feng) 富的文化牆增添了濃濃的文化氣息,廣場上三五成群的婦女們(men) 跳著歡快的舞蹈……脫貧後的群眾(zhong) 臉上掛滿了笑容,後續幫扶政策讓他們(men) 獲得了實實在在的“紅利”。
右玉,曾經是山西省的國定貧困縣。2017年,該縣大力弘揚右玉精神,高質量完成126個(ge) 貧困村退出、15918名貧困人口減貧,徹底摘掉了貧困縣帽子。
脫貧摘帽後,該縣強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工作,繼續書(shu) 寫(xie) 當地群眾(zhong) 幸福的“後半篇文章”。
下好先手棋,全麵推動促銜接
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摘掉貧困帽子後,如何實現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
2023年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關(guan) 鍵之年。右玉縣舉(ju) 全縣之力向年度目標任務發起總攻,確保鞏固銜接工作進位爭(zheng) 先、走在前列。
“以最迅速的行動、最嚴(yan) 格的標準、最堅決(jue) 的態度和最果斷的措施,用心用情用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各項工作,和時間賽跑,與(yu) 任務角力,快馬加鞭,全員出擊,勇往直前……”
做好銜接工作,關(guan) 鍵在人。右玉縣委常委會(hui) 、右玉縣政府常務會(hui) 常態化調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全力做好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4方麵29項指標補短強弱工作。製定縣級領導幹部和縣直部門聯係指導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方案,構建“主要領導統籌抓、分管領導牽頭抓、部門鄉(xiang) 鎮具體(ti) 抓、工作專(zhuan) 班督查跟蹤抓”的工作格局,形成“人人要擔責、人人必盡責”的責任落實體(ti) 係。
同時,右玉縣還持續加強駐村幫扶,突出“好中選優(you) 、優(you) 中選強”原則,紮實推進102支駐村工作隊伍輪換工作確保了172個(ge) 行政村結對幫扶全覆蓋,46個(ge) 重點脫貧村(易地移民集中安置區)縣、鄉(xiang) 領導班子和駐村工作隊結對幫扶全覆蓋。
打好主動仗,鞏固成果見實效
“月功,身體(ti) 恢複得咋樣了?”
“好多了。”
“還有啥困難沒?”
“沒有,都挺好的,你們(men) 辛苦啦。”
2023年1月18日,春節臨(lin) 近,楊千河鄉(xiang) 金牛莊村第一書(shu) 記張彥俊來到村民王月功家,噓寒問暖。作為(wei) 村裏的防返貧監測“網格員”,張彥俊時刻關(guan) 注著這家人的生活狀況。
脫貧攻堅成果來之不易,鞏固成果同樣艱巨。右玉縣下大力氣穩固脫貧基礎,精準聚焦“一收入兩(liang) 不愁三保障”,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脫了貧不代表沒困難,有收入不代表沒風險。右玉縣持續深化“三級書(shu) 記”“五個(ge) 同責”,通過“幹部摸排、包村到戶、篩查預警、合力監測”等措施,年內(nei) 排查新增“三類戶”98戶128人。
兜底保障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立解決(jue) 相對貧困長效機製的製度安排。當地分層分類實施社會(hui) 救助,做到應保盡保、應兜盡兜、應退盡退,切實築牢防返貧最後防線。同時,投入資金125萬(wan) 元為(wei) 全縣7149戶13908人購買(mai) 防返貧和家財險兜底保障,做到未貧即扶,返貧致貧即幫。
義(yi) 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當地嚴(yan) 格落實控輟保學、勸返複學等要求,健全動態監測對象台賬,確保義(yi) 務教育鞏固率達100%。紮實開展“一對一”送教上門和勸返複學工作,持續跟進落實“雨露計劃”等資助政策。穩步推進全民醫保計劃,最大限度減輕就醫負擔。開展常態化住房安全動態監測,摸排“六類戶”房屋隱患70套,8月底完成修複。並投資1000萬(wan) 元實施農(nong) 村飲水安全提升工程,飲水安全保障成果進一步鞏固提升。
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zhong) 的後續生活,右玉縣同樣及時跟進落實“後搬遷”時代各項幫扶舉(ju) 措。落實每月回訪製度,完善遷出地和遷入地雙向結對幫扶,開設創業(ye) 就業(ye) 服務點3個(ge) ,設立安享工程養(yang) 老站2個(ge) 。特別是依托縣城鎮居民事務服務中心,采取微網格管理辦法,將縣城11個(ge) 集中安置點劃分33個(ge) 網格管理,每棟樓選聘1名樓長,實現了活動有陣地、事情有人管、後續有保障。目前實現775戶1373人穩定就業(ye) ,95名失獨、失能老人全部享受了“安享”供餐服務。前三季度收入測算易地移民搬遷戶人均純收入達到13579萬(wan) 元、增幅達15.9%。
跑出加速度,鄉(xiang) 村振興(xing) 譜新篇
一隻隻生態肉羊,膘肥體(ti) 壯;一座座日光大棚,鱗次櫛比;一個(ge) 個(ge) 項目現場,如火如荼……初秋的右玉大地,處處洋溢著產(chan) 業(ye) 發展的蓬勃生機。
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基礎,近年來,當地紮實推動羊肉、雜糧、沙棘、食用菌、中藥材“五大”特色主導產(chan) 業(ye) 發展,推動馬營河、紅旗口、殺虎口等沿長城旅遊路村莊發展鄉(xiang) 村民宿、農(nong) 耕體(ti) 驗、特色觀光等新型業(ye) 態,加速推動農(nong) 業(ye) 與(yu) 旅遊、文化、康養(yang) 等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讓農(nong) 民共享全產(chan) 業(ye) 鏈增值帶來的收益。
在“西口古道第一村”殺虎口風景名勝區馬營河村,鬆柏蒼翠,綠樹濃蔭,村莊被綠色環抱,街道幹淨整潔,清一色的柏油路。一進村南,道路東(dong) 側(ce) 的古戲台、亭台和古廟映入眼簾,部分村民建起了臨(lin) 街仿古建築。
“村裏又投資1000萬(wan) 元進行村容村貌、庭院環境提升改造,建設農(nong) 耕體(ti) 驗園、古驛站、古堡文化園等項目,打造集‘農(nong) 、林、文、旅、康’於(yu) 一體(ti) 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朱義(yi) 說。
產(chan) 業(ye) 嵌特色,鼓起“錢袋子”。昔日,右玉人為(wei) 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種下的沙棘苗,如今也已經成為(wei) 當地“三大優(you) 勢產(chan) 品”之一。目前,右玉縣以引進新品種改造低效林、研發高附加值產(chan) 品為(wei) 主,分五年完成8萬(wan) 畝(mu) 沙棘林改造,帶動全縣12家沙棘企業(ye) 從(cong) 沙棘初加工向沙棘保健品和藥物深加工發展,並開展沙棘產(chan) 業(ye) 鎮規劃建設工作,全力推進沙棘黃酮、沙棘果酒、沙棘化妝品等生產(chan) 線引進建設,力爭(zheng) 年內(nei) 投產(chan) 達效。
將目光投向沙棘林下,赤鬆茸正在成為(wei) 康平村村民新的“致富法寶”。“赤鬆茸香味濃鬱,營養(yang) 豐(feng) 富,深受市場青睞。”山西醫科大學駐康平村第一書(shu) 記兼包村隊長薑瑞鵬介紹,村裏按照“高校+幫扶村+企業(ye) +村集體(ti) +農(nong) 戶”發展模式,自主研發打造本土特色沙棘食用菌種植基地,通過林下、庭院種植沙棘鬆茸,可以進一步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赤鬆茸生長周期可持續3個(ge) 多月,預計畝(mu) 產(chan) 可達3500—4000斤,試種5畝(mu) 多,村集體(ti) 每畝(mu) 將增收1萬(wan) 多元,庭院種植戶均增收700多元。”
乘風破浪,千帆競發。放眼1969平方公裏的塞上綠洲,右玉縣正乘勢而上,以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為(wei) 底線,以促進農(nong) 民增收為(wei) 核心,以改善農(nong) 村人居環境為(wei) 著力點,努力繪就鄉(xiang) 村振興(xing) 壯美畫卷,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前行。(辛泰、劉曉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