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精彩紛呈 山西博物院四大新展接連開幕
人民網太原9月15日電(記者段思齊)秋日漸涼,但博物館裏熱情不減。在中秋、國慶佳節即將來臨(lin) 之際,山西博物院迎來四大新展,聚焦黃河流域青銅文明、山西文物中的華夏文明、盛唐文明、的開放包容、以及書(shu) 畫藝術,從(cong) 不同視角邀觀眾(zhong) 共享文化盛宴。
3個(ge) 月的展出期間,山西博物院還將舉(ju) 辦國際學術論壇、專(zhuan) 題講座和文化匯演,配套觀眾(zhong) 互動、教育體(ti) 驗、文創交流等活動。四大展覽將陪伴廣大觀眾(zhong) 度過近百天的美好時光。
《大河流金——黃河流域青銅文明特展》匯集了國內(nei) 11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30餘(yu) 家文博單位160餘(yu) 件(組)青銅文物珍品,通過中國青銅器及其蘊含的禮樂(le) 內(nei) 涵兩(liang) 條線,從(cong) 冶銅技術的濫觴到夏商周青銅文明的鼎盛、從(cong) 青銅禮樂(le) 文明的創建到禮樂(le) 精神的延續傳(chuan) 承,全方位呈現黃河流域多元一體(ti) 的文化發展格局,實證中華文明具有的突出特性: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展覽內(nei) 涵豐(feng) 富,精品紛呈。距今4000多年前的“中華第一鏡”七星紋銅鏡;夏都二裏頭遺址出土的嵌綠鬆石獸(shou) 麵紋銅牌飾和“婦好”司母辛觥等,文物珍品薈萃。
《晉·見中國——百件山西文物中的華夏文明》是國家文物局、中央文明辦、中央網信辦2023年度“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培育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主題展覽征集重點推介項目。
展覽分四個(ge) 單元,展出百餘(yu) 件文物,通過山西文物聚焦華夏文明發展曆程,從(cong) 山西古代文明的發展及演變軌跡中深度發掘文物中蘊含的中國精神特質,多層次闡釋文物的多元價(jia) 值,構建多層次、有深度的敘事框架。
若問古今興(xing) 廢事,請君隻看洛陽城。洛陽作為(wei) 大唐的東(dong) 都,連接東(dong) 西方文明的絲(si) 綢之路和貫通中國南北的大運河在這裏交匯。尤其是女皇武則天執政時期,改洛陽為(wei) 神都,廣修宮苑、鑿窟禮佛,對外來文化實行開放包容政策,儒、釋、道三教兼容並蓄。當時的神都洛陽,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八方朝貢,萬(wan) 國來使,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國際大都會(hui) 之一。
《大唐東(dong) 都——唐代洛陽文物精品展》通過100餘(yu) 件/組精品文物,勾勒唐代洛陽城的繁華盛景,展現唐人的文化生活,折射盛唐的開放包容。
翰墨賦情,伉儷(li) 情深。《琴瑟有清聲——古今伉儷(li) 書(shu) 畫展》是一台展示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和傳(chuan) 播良好家風的主題展。
展覽選取趙孟頫與(yu) 管道昇、龔鼎孳與(yu) 顧橫波、謝稚柳和陳佩秋等元明清及近現代6對藝壇伉儷(li) 書(shu) 畫作品,千年觀止。書(shu) 法集萃篆、行、草,筆墨精到,氣韻生動;繪畫涵蓋山水、花鳥、人物等。卷、軸、扇等形式一應俱全,異彩紛呈,妙趣橫生。
此外,山西博物院以主館的《晉魂》和青銅分館的《吉金光華》兩(liang) 大基本陳列為(wei) 統領,每年舉(ju) 辦10多個(ge) 臨(lin) 時展覽,形成了“中華文明”“世界文明”“山西曆史文化”“中國書(shu) 畫藝術”“紅色文化”等主題係列,全麵展示文物保護和科研成果,進一步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傳(chuan) 播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