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數字經濟高校雙創大賽創新成果展示暨頒獎典禮舉辦
9月16日,首屆數字經濟高校雙創大賽創新成果展示暨頒獎典禮在忻州舉(ju) 辦。省委書(shu) 記藍佛安致賀信,教育部副部長、黨(dang) 組成員孫堯發表視頻致辭,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徐廣國出席活動。
藍佛安在賀信中指出,當今時代,數字浪潮正以迅速崛起、深度滲透的姿態席卷而來,成為(wei) 影響全球格局、重塑競爭(zheng) 秩序、加速時代變革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山西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論述,認真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關(guan) 於(yu) “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重大部署,大力推動產(chan) 業(ye) 數字化和數字產(chan) 業(ye) 化,全省數字經濟跑出加速度、邁上新台階。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hui) 明確將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壯大作為(wei) 六大轉型行動之一,必將為(wei) 山西進一步加快轉型發展、奮進“兩(liang) 個(ge) 基本實現”目標注入強勁動能。
藍佛安強調,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關(guan) 鍵在創新,根本靠人才。數字經濟高校雙創大賽為(wei) 大學生青年才俊擁抱數字浪潮、投身創業(ye) 創新提供了新的平台,在高校、企業(ye) 、資本和創新項目之間搭建了新的橋梁。希望同學們(men) 打牢知識基礎、勇攀科技高峰,以昂揚向上的朝氣、敢為(wei) 人先的銳氣,在探索美好未來、逐夢數字時代的征途上大展身手,努力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同時,也希望參與(yu) 和支持本次大賽的省內(nei) 外各高校、企業(ye) 和機構,攜起手來,加強合作,共創數字山西美好未來,助力數字中國建設。
孫堯在致辭中強調,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山西省教育廳和省工商聯主辦的這場數字經濟高校雙創大賽,是培養(yang) 數字經濟創新創業(ye) 人才的有效途徑,也是推動數字經濟產(chan) 教融合創新發展的重要平台,對促進高校學生創新創業(ye) 、推動項目落地見效具有積極作用。希望這些年輕的創業(ye) 者繼續保持創新的激情,成為(wei) 民營經濟數字化轉型的中堅力量。希望大賽持續舉(ju) 辦,將其打造為(wei) 我國數字經濟領域的一個(ge) 重要平台,營造鼓勵創新創業(ye) 創造的社會(hui) 氛圍,推動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
據介紹,這是全國首個(ge) 圍繞數字經濟領域,麵向高校學子的雙創大賽。大賽以“輕輕聯動·數實融合”為(wei) 主題,旨在為(wei) 高校、政府、企業(ye) 、資本和創新項目之間建立起溝通橋梁,推動數字經濟領域人才培養(yang) ,助力山西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大賽圍繞產(chan) 業(ye) 數字化、數字產(chan) 業(ye) 化設置創新創業(ye) 和新媒體(ti) 雙賽道,通過打造高水平的創新創業(ye) 平台,積極引導高校畢業(ye) 生留創本地,助力年輕人實現創新創業(ye) 夢想,共同為(wei) 山西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
大賽自6月5日正式啟動以來,獲得全國60多所高校、近百家數字經濟企業(ye) 的積極響應,大賽抖音話題#這YOUNG很山西#累計播放量已突破1.1億(yi) 次,線上線下累計參賽人數超10萬(wan) 人。創新創業(ye) 賽道報名項目525組,項目領域涵蓋數字文娛、數字能源、數字農(nong) 業(ye) 、數字智造、數字醫療、數字教育、數字生活、數字基建等多個(ge) 方麵,最終甄選出12組數字經濟領域具有引領性和廣闊發展前景的科技創新成果,培育出一批實用型數字經濟人才。新媒體(ti) 賽道入圍優(you) 秀作品突破3000個(ge) ,創作內(nei) 容主要圍繞山西的厚重曆史、自然風光、文明古跡、特色美食、人文情懷、數字經濟發展等多個(ge) 角度,最終評選出20個(ge) 獲獎視頻和12名周冠軍(jun) 、32名優(you) 秀創作者,把短視頻打造成為(wei) 展示山西文化底蘊、開放形象和經濟發展的重要窗口,並搭建起了短視頻創作人才庫,形成了多角度、廣觸達、高曝光的山西特色新媒體(ti) 宣傳(chuan) 矩陣和人才梯隊,為(wei) 我省數字經濟及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活力。
本次大賽數字經濟成果豐(feng) 碩,科技成果轉化成效突出,3家企業(ye) 對大賽中的優(you) 秀參賽選手現場發出入職邀請。本次大賽還促成北京北投教育科技集團與(yu) 忻州市人民政府關(guan) 於(yu) “大賽之都”和“數字人才研學基地”合作簽約。(記者李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