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十二個村上榜 有產業有風光
近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公示2023年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名單,經地方推薦和專(zhuan) 家審核,全國256個(ge) 村落入選,重慶有12個(ge) 村上榜。
這12個(ge) 鄉(xiang) 村分別是:涪陵區大木鄉(xiang) 武陵村、沙坪壩區豐(feng) 文街道三河村、南岸區南山街道雙龍村、綦江區叢(cong) 林鎮綠水村、綦江區石角鎮新農(nong) 村、江津區先鋒鎮保坪村、合川區草街街道古聖村、南川區木涼鎮漢場壩村、銅梁區南城街道西來村、榮昌區清江鎮河中村、武隆區後坪苗族土家族鄉(xiang) 文鳳村、巫山縣雙龍鎮白坪村。
重慶本次入選的12個(ge) 鄉(xiang) 村有何特色?
記者梳理發現,這12個(ge) 鄉(xiang) 村中,有些鄉(xiang) 村依托特色產(chan) 業(ye) 推動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建設。
如南岸區南山街道雙龍村。該村地處海拔300至800米的南山風景區腹地,森林覆蓋率達85%。上世紀50年代,南山植物園開始建設,市政園林需要當地村民管護,雙龍村很多村民因此成為(wei) 花卉苗木種植的行家裏手。花卉苗木種植、盆景蟠紮造型等在當地蔚然成風,不僅(jin) 讓村莊變成了“盆景”,蠟梅、羅漢鬆、三角楓等數十個(ge) 品種的“南山盆景”也漸漸有了知名度。如今,全村1157名村民中,有350多人以盆景為(wei) 業(ye) ,苗木種植麵積達2000畝(mu) ,年產(chan) 值2000多萬(wan) 元。
榮昌區清江鎮河中村也是如此。近年來,河中村形成以優(you) 質糧油和大米加工為(wei) 主、水果采摘為(wei) 輔的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在此基礎上,當地不斷提升田園綜合體(ti) 功能,以河中島為(wei) 核心,依托草坪、文化廣場等設施,打造“生態公園島”,順勢發展研學、康養(yang) 、民宿等項目,建成五彩稻田、共享農(nong) 場等一大批休閑旅遊配套設施。同時,圍繞“農(nong) ·作、農(nong) ·事、農(nong) ·食、農(nong) ·藝”主題,開展研學活動,每年接待中小學生研學2萬(wan) 餘(yu) 人次。
重慶另一類上榜村莊,則是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發展產(chan) 業(ye) ,將綠水青山轉化為(wei) 金山銀山。
例如,涪陵區大木鄉(xiang) 武陵村平均海拔1600米,森林覆蓋率超過90%,年空氣優(you) 良天數達360天,先後榮獲中國森林氧吧、重慶市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重慶十佳避暑休閑目的地等稱號。近年來,武陵村積極探索農(nong) 村生活汙水資源化利用新模式,大力開展全域水資源保護,嗬護當地生態環境;同時,依托武陵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打造集現代農(nong) 業(ye) 、休閑旅遊、田園村莊於(yu) 一體(ti) 的田園綜合體(ti) 。
又如,武隆區後坪鄉(xiang) 文鳳村境內(nei) 坐落著天池苗寨,是重慶市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少數民族傳(chuan) 統民居建築群之一。天池苗寨建造於(yu) 晚清時期,以井幹式吊腳樓為(wei) 主,文鳳村曾被列入“中國傳(chuan) 統村落”目錄、第二批全國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名錄。2018年,武隆區啟動天池苗寨鄉(xiang) 村旅遊示範點標準化建設項目,推進“三變”改革,成立了重慶市武隆區苗情鄉(xiang) 村旅遊股份合作社。喀斯特旅遊集團公司以300萬(wan) 元現金入股苗情鄉(xiang) 村旅遊股份合作社,44戶農(nong) 戶以寨田土林房10年經營權入股,形成“公司+合作社+農(nong) 戶”的經營模式,采取“固定分紅+收益分紅”方式共同打造天池苗寨民宿精品,從(cong) 而實現了“資源變資產(chan) 、資金變股金、農(nong) 民變股東(dong) ”,不僅(jin) 壯大了村集體(ti) 經濟,也拓寬了農(nong) 民增收渠道。
據悉,自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評選啟動以來,重慶已有78個(ge) 村成功入選。
本報記者 栗園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