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建設“博物館之城” 山西優勢獨特

發布時間:2023-09-19 14:48:00來源: 山西日報

  “文物是博物館建設的基礎和支撐,建設‘博物館之城’,山西有著獨特優(you) 勢。”9月15日,2023北京文化論壇“文化遺產(chan) :係統保護與(yu) 活態傳(chuan) 承”平行論壇上,6位國內(nei) 外知名專(zhuan) 家學者圍繞“世界遺產(chan) 城市與(yu) 博物館之城建設”主題展開圓桌對話,山西博物院院長張元成作為(wei) 對話嘉賓,就山西如何將豐(feng) 厚的曆史遺產(chan) 與(yu) “博物館之城”建設相銜接、相融合和大家進行了探討交流。

  “山西文化資源比較豐(feng) 厚,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山川形勢使山西留下了眾(zhong) 多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這些物質的和非物質的文化遺產(chan) ,也是山西建設文化強省的一個(ge) 重要的組成。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山西現有不可移動文物53875處,全國排名第四;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31處,居全國第一;古建築28027處,約占全國十分之一;元代及元代以前木構古建築509處,占全國的80%以上;全國僅(jin) 存的3座唐代木構古建築均在山西;唐代以來彩塑1.2萬(wan) 餘(yu) 尊和壁畫5萬(wan) 餘(yu) 平方米,數量全國第一;古戲台2800餘(yu) 座,數量全國第一;古遺址、古墓葬17775處;舊石器遺址、地點800餘(yu) 處,居全國前列;曆代長城1401公裏共4266個(ge) 點、段,牆體(ti) 長度居全國第五,點段數量居全國第三。現有可移動文物320萬(wan) 件,還有民間收藏的大量藏品。這些豐(feng) 富的文化遺存是活態傳(chuan) 承的特色資源。”張元成開門見山,就山西的優(you) 勢資源給現場的專(zhuan) 家們(men) 進行了介紹。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曆史文化遺產(chan) 的保護和傳(chuan) 承,按照國家安排部署,先後出台了《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實施方案》《關(guan) 於(yu) 推動新時代山西文物事業(ye) 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了以山西博物院為(wei) 龍頭、市級博物館為(wei) 骨幹、縣級特色博物館為(wei) 支點、非國有博物館為(wei) 補充的全省博物館發展體(ti) 係。也明確提出,要利用特色文化資源,建設黃河文化、古建築、壁畫、戲曲等標誌性專(zhuan) 題博物館;全麵支持太原、大同、晉城、臨(lin) 汾等地建設博物館之城。

  博物館對城市意味著什麽(me) ?該怎麽(me) 建?“博物館作為(wei) 當地最重要的遺產(chan) 機構,在保護和傳(chuan) 播文化遺產(chan) 價(jia) 值、把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引向一個(ge) 更可持續的未來這方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博物館協會(hui) 理事長劉曙光認為(wei) ,建設博物館之城,不能“千城一麵”。每座城都應該找準自己的定位和優(you) 勢,打造具有地區特色和國際水準的博物館之城。還要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公共教育和文化活動,鼓勵和支持市民參與(yu) 博物館之城建設,提高市民對城市曆史和文化價(jia) 值的認識,提升市民普遍的文化素質和對文化事業(ye) 的熱心關(guan) 注。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chuan) 承珍貴文化遺產(chan) 的重要載體(ti) 。山西作為(wei) 文物資源大省,登記備案的博物館共217家,其中國有博物館142家、非國有博物館75家。這些博物館、紀念館通過推出豐(feng) 富的專(zhuan) 題展覽、打造精品的博物館文化服務項目、不斷拓展文化傳(chuan) 播的方式方法,全麵展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讓人民群眾(zhong) 共享文化遺產(chan) 保護成果。

  “博物館作為(wei) 保護和傳(chuan) 承人類文明的重要場所,是城市文化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yu) 賦能城市未來、推動城市更新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獨到作用。要在明確各類博物館的功能定位基礎上分類施策。支持鼓勵2至3家綜合性國家大館做大做強做優(you) ,發揮行業(ye) 頭雁作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建議,建設博物館之城,要加強平台建設,盤活不同博物館的文物展覽資源,構建城域內(nei) 展覽資源的協調合作機製,“引導不同類型博物館圍繞重大主題開展展覽合作交流,推進文物互借,在實踐中蹚出一條新時代博物館高質量發展之路。”(記者王荔)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