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刀代筆”毫厘之間刻千字 吉林絕活亮相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
人民網天津9月18日電 微雕細刻,內(nei) 壁生花,秋毫之處,盡顯方寸之美……在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技能大集現場,來自吉林的“任氏微刻”項目吸引了一大批觀眾(zhong) 圍觀。
“暮春之初,會(hui) 於(yu) 會(hui) 稽山陰之蘭(lan) 亭……”顯微鏡下,印章之上,隸書(shu) 蘭(lan) 亭序躍然眼前。任延生是“任氏微刻”的創始人,從(cong) 事微刻至今已經三十多年了。據了解,“任氏微刻”技藝是一種“以刀代筆”、以隸書(shu) 微刻為(wei) 特征的雕刻藝術。
“七十年代末參加工作,就是刻章,這一刻就是幾十年。”酷愛書(shu) 法的任延生在從(cong) 事微雕雕刻之初,發現微刻曆史上沒有隸書(shu) 微刻,因此專(zhuan) 攻隸書(shu) 微刻。在任延生的微雕作品中,《前後出師表》最讓他驕傲,在不足一平方厘米的麵積上,將一千五百餘(yu) 字雕刻其中,字跡工整,入木三分。
“雕刻出一個(ge) 好作品,必須要有良好的書(shu) 法功底,還要有專(zhuan) 注、細致、能坐得住板凳。”任延生介紹,雕刻的時候不允許有一絲(si) 雜念,要全身心投入其中,這樣才能雕刻出滿意的作品。
多年來,任延生不斷創新研發,把微刻雕刻和藝術融合,研創出內(nei) 壁雕刻,把528個(ge) 不同寫(xie) 法的篆書(shu) 福字,刻在螺旋壁上,由大到小直至中心孔壁,360度旋轉弧線成行,堪稱絕技。
“大賽讓我們(men) 看到了沒有看過的技能,之前我們(men) 沒有接觸過,也沒了解過微刻。在那麽(me) 小的石頭上,刻了那麽(me) 多書(shu) 法,真是太讚了。”來自天津職業(ye) 大學的大三學生許師遠說,聽任老師講述每件作品,能感覺到他很驕傲很自豪。
作為(wei) 吉林省首屆工藝美術大師、“任氏微刻”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傳(chuan) 承人,任延生常被問起,“微雕需要用放大鏡或者顯微鏡嗎?”“在顯微鏡下雕刻,怎麽(me) 雕刻?”任延生解釋道,肉眼不可見,微雕便成了“盲雕”,“全靠經驗,腦子裏提前構思、想刻成什麽(me) 樣,手下就隨之而動。”
微雕之美,蘊藏於(yu) 其將書(shu) 法、雕塑濃縮於(yu) 毫厘之間,任延生說:“當一個(ge) 手藝人,要有匠心,要忍受常人難以想象的孤獨寂寞,常常要雕刻至夜深人靜,有時連刻刀刻在玉石上的聲音都聽得清清楚楚。”
“獨具匠心!”天津職業(ye) 大學的大三學生徐飛揚表示,大賽給年輕人提供了學習(xi) 技能技藝的平台,關(guan) 鍵技能和絕招絕技需要有更多年輕人學習(xi) 、傳(chuan) 承。(馬俊華 孫偉(we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