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持續推進傳統能源行業安全高效轉型
巨大的電子屏幕實時顯示數據畫麵,井下的各個(ge) 生產(chan) 係統平穩有序運行……9月18日,走進潞安化工集團新元公司調度室,井下安全生產(chan) 狀況和設備運行情況一覽無餘(yu) 。
作為(wei) 全國首座5G智能礦井,新元公司開創並引領了中國礦業(ye) 領域5G技術應用潮流,通過了國家能源局首批智能化示範礦井驗收。目前,該公司共完成4個(ge) 智能化綜采工作麵、15個(ge) 智能化掘進工作麵驗收。新元公司是我省加快煤礦智能化建設、推進傳(chuan) 統能源行業(ye) 安全高效轉型的一個(ge) 縮影。
作為(wei) 全國綜合能源基地,我省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社會(hui) 經濟健康平穩運行方麵作出了突出貢獻。在連續兩(liang) 年煤炭產(chan) 量增幅超過1億(yi) 噸、連續三年總產(chan) 量全國第一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全省規上企業(ye) 原煤產(chan) 量達到6.78億(yi) 噸,占全國的29.48%,繼續保持全國第一。同時,今年前8個(ge) 月全省外送電量超1053.9億(yi) 千瓦時,同比增長14.1%。
在完成國家重大保供任務的同時,我省立足長遠,持續推進傳(chuan) 統能源行業(ye) 安全高效轉型。我省傳(chuan) 統能源主要有兩(liang) 大行業(ye) ,一是煤炭行業(ye) ,二是電力行業(ye) 。
在煤炭方麵,我省重點推進煤炭綠色開發利用。一是提升增產(chan) 保供能力。加快煤礦先進產(chan) 能核增,推進建設煤礦順利投產(chan) ,加快煤炭資源配置和接續替代煤礦核準進度。支持煤炭企業(ye) 增擴資源儲(chu) 量,延長礦井服務年限。健全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工作機製,守住煤炭安全生產(chan) 底線。預計2023年全省煤炭產(chan) 量達到13.65億(yi) 噸。2025年根據保供需要全年煤炭產(chan) 量穩定在10億(yi) 噸以上,並具備3000萬(wan) 噸應急保障能力。2027年具備5000萬(wan) 噸應急保障能力。二是推進煤礦數字化轉型。製定全省煤礦智能化建設標準規範,建設煤炭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分類推進煤礦智能化改造。2023年新增80座智能化礦井,2025年大型和災害嚴(yan) 重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2027年全省各類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三是完善煤炭產(chan) 銷儲(chu) 運體(ti) 係。科學規劃煤炭儲(chu) 備項目,鼓勵省屬煤炭集團在中轉地港口、消費地建設儲(chu) 煤場。推動鐵路專(zhuan) 用線建設,優(you) 化運煤通道基礎設施。建立煤炭智慧物流體(ti) 係,實行運力調配和運輸過程智能化管理。完善第三方煤炭交易電子商務平台,推進全省煤炭統一上線交易。完善產(chan) 銷儲(chu) 運信息平台,建立供需預警機製。
在電力方麵,我省重點優(you) 化煤電裝機結構和提高電力外送能力。一是優(you) 化煤電結構。推動煤電項目“上大壓小”,推進煤炭和煤電一體(ti) 化融合發展。有序發展大容量、高參數、低消耗、少排放煤電機組;“十四五”積極淘汰30萬(wan) 千瓦以下落後煤電機組。健全電力供應保障機製,推動煤電向基礎保障性和係統調節性電源並重轉型。支持新建項目以坑口煤電模式開展一體(ti) 化建設運營,鼓勵存量煤電項目通過戰略重組、交叉持股、長期協議等方式實施煤炭、電力一體(ti) 化運營。預計2023年,全省電力裝機容量達到1.28億(yi) 千瓦,2025年全省電力裝機容量達到1.66億(yi) 千瓦,2027年全省電力裝機容量達到1.88億(yi) 千瓦。二是推進外送電通道建設。加快實施大同—懷來—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通道建設,加快已規劃實施的“西電東(dong) 送”通道調整係列工程建設,加快晉北采煤沉陷區大型風電光伏外送基地及配套電源建設,優(you) 化完善山西主網架結構與(yu) 華北主網的聯絡,著力增加外送電能力。三是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按照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要求,深化推進電力現貨試點,通過市場化改革引導煤電企業(ye) 持續開展技術改造,提高技術裝備和經營管理水平。持續健全完善省間電力現貨和中長期市場交易機製,理順價(jia) 格傳(chuan) 導機製,引導更多企業(ye) 參與(yu) 跨省跨區電力交易。挖掘通道富餘(yu) 能力,推動跨省跨區電力餘(yu) 缺互濟,不斷拓展晉電外送市場規模和範圍。(記者張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