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在家門口享受更便利生活(政策解讀)

發布時間:2023-09-21 10:24: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小區門口的早餐店喝一碗新鮮豆漿,到社區菜店挑選幾樣青菜,來社區便民中心修一修小物件……對於(yu) 城市居民來說,家門口的社區商業(ye) 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9月6日,商務部對外公布,全國第三批城市一刻鍾便民生活圈試點地區70個(ge) 已經確定,加上前兩(liang) 批80個(ge) 試點地區,城市一刻鍾便民生活圈試點已實現省級全覆蓋。

  此前,商務部等13部門發布《全麵推進城市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推進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取得哪些進展?建設一刻鍾便民生活圈有哪些難點、堵點?下一步將在哪些方麵發力?記者進行了采訪。

  前兩(liang) 批試點地區已建便民生活圈2057個(ge)

  商務部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2021年,城市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啟動。截至今年6月底,前兩(liang) 批80個(ge) 試點地區累計建設便民生活圈2057個(ge) ,涉及商業(ye) 網點45萬(wan) 個(ge) ,帶動社會(hui) 投資440多億(yi) 元,帶動就業(ye) 300多萬(wan) 人,直接服務社區居民4200多萬(wan) 人。更加便利的消費,更加全麵的服務,給試點區域的居民帶來實惠。

  網點布局優(you) 化。一方麵,重點補齊便利店、菜市場、早餐店及維修點等短板,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另一方麵,著重發展特色餐飲、運動健身、養(yang) 老服務、幼兒(er) 托管等品質提升類網點,滿足居民休閑、娛樂(le) 、社交、健康需要。有條件的社區商業(ye) 網點推動專(zhuan) 業(ye) 化運營,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招商、統一運營、統一管理”。例如,小修小補便民地圖推廣,讓居民有修車配鑰匙等需求時“看得見、找得到”。

  商業(ye) 業(ye) 態豐(feng) 富。有條件的社區,重點發展鄰裏中心、商業(ye) 中心等綜合型設施,配齊業(ye) 態,滿足“一站式”消費。一些新建社區發揮街區優(you) 勢,讓居民在消費的時候,走一走、看一看,舒心愉快。對於(yu) 一些資源稟賦弱的老舊小區,引導盤活閑置資源,靈活“見縫插針”,把移動商業(ye) 設施作為(wei) 補充。例如,江浙滬地區積極發展鄰裏中心、社區食堂、社區工坊、親(qin) 子中心等便民業(ye) 態,推廣智能售貨機、智能快遞箱和即時零售等;北京探索的公交車賣菜,受到居民歡迎。

  服務功能拓展。首先,鼓勵便利店等節點,搭載代收代發、上門服務等項目,一店多能;其次,推廣“線上下單+就近門店配送”新模式,發展即時零售,服務到家;此外,鼓勵數字化便民,普及無接觸服務、自助結算、自助售貨、小程序平台等技術。例如,浙江寧波市江北區推出便民生活圈智慧平台,購物、餐飲、服務、文體(ti) 等412家商戶入駐,實現“針頭線腦”小物件和“小修小補”微服務“一覽點位、一鍵導航”。

  服務質量提升。大型連鎖企業(ye) 下沉社區,目前試點便民生活圈網點的平均連鎖化率達到32%。大型物業(ye) 公司發揮產(chan) 權集中和近民優(you) 勢,提供優(you) 質的“物業(ye) 服務+生活服務”。例如,湖北武漢市引導企業(ye) 對自持物業(ye) 統一運營管理,為(wei) 居民提供零售、配送、洗護、家政等全方位的生活服務保障;浙江杭州楊柳郡好街的綠城物業(ye) ,圍繞打造“社區會(hui) 客廳”,引進新業(ye) 態,提升服務品質。

  把居民需求清單轉為(wei) 項目清單

  在總結前期試點經驗的基礎上,《行動計劃》將相關(guan) 工作從(cong) 試點轉向全麵推開。商務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仍存在一些難點、堵點。

  從(cong) 全國範圍看,在城市外延式發展的過程中,社區商業(ye) 配套設施是相對不足的,以社區居民為(wei) 服務對象的社區商業(ye) 發展相對滯後,在一些城市社區還存在商業(ye) 網點布局不科學、設施老舊、業(ye) 態傳(chuan) 統、服務單一等問題,居民生活不便利的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

  “有沒有”的問題多數得到解決(jue) ,還需要努力回應“好不好”的關(guan) 切。例如,一些新小區入住率不高,商業(ye) 配套招商還不齊全,生活不夠便利。一些老舊社區,商業(ye) 設施老舊、業(ye) 態傳(chuan) 統,由於(yu) 曆史原因,改造提升的空間有限;老年人占比較高,相應的助餐助浴、康複護理等服務還不足。

  下一步,商務部將重點從(cong) 以下方麵推動《行動計劃》加快落地:

  建立以居民滿意度為(wei) 核心的工作標準,堅持“因城施策、一圈一策”,以“基礎型、提升型、品質型”分級分類進行便民生活圈建設,按照“缺什麽(me) 、補什麽(me) ”原則,把居民的需求清單轉為(wei) 項目清單,對標對表研究“補什麽(me) 、如何補”,將居民滿意度測評作為(wei) 評價(jia) 衡量工作成效的“金標準”。

  總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案例經驗,培育形成一批典型社區和重點企業(ye) 案例,推廣政策創新、製度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等方麵的經驗,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成熟模式和經驗做法。

  細化係列可操作可落實的工作舉(ju) 措,分期分批對第一、二批試點進行評估和複核,鼓勵地方建立市長(區長)負責製,製定實施方案,協調支持政策。

  強化工作落實落地落細的政策保障,通過盤活利用資源、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優(you) 化營商環境等保障措施,提升社區居民生活消費的便利化、品質化水平,將便民生活圈打造成為(wei) 保障和改善民生、恢複和擴大消費的重要載體(ti) 。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21日 03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