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山西省考古前置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發布時間:2023-10-09 11:12:00來源: 山西日報

  10月8日,記者在省政府新聞辦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獲悉,省文物局在考古前置工作上加快審批流程、提高服務水平和強化質量監管等方麵積極探索、努力實踐,由“申請後審批”變為(wei) “申請前服務”、由“單個(ge) 項目評”變為(wei) “區域整體(ti) 評”、由“企業(ye) 付費”變為(wei) “政府買(mai) 單”。

  考古前置即“先考古,後出讓”,指把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工作前置到土地擬儲(chu) 備階段,將勘探委托方由建設單位轉變為(wei) 土地權屬部門,便於(yu) 在土地收儲(chu) 規劃時提前介入考古工作。考古調查、勘探是做好地下文物保護的最基礎一步,是揭示本源、探索未知,推進中華文明進程研究的重要基礎工作。近年來,我省圍繞重點工作,持續推進全省考古前置改革,率先出台《山西省基本建設用地考古前置管理規定》,印發《山西省基本建設用地考古前置管理規定操作細則》,進一步明確土地收儲(chu) (出讓)前考古前置工作介入時間節點,確保前置管理規定更具有操作性。目前,運城、臨(lin) 汾、晉中、呂梁、忻州等市已經印發了相應的實施方案。

  同時,針對開發區區域文物保護評估,省文物局製定了《開發區文物考古工作服務指南》,重點針對開發區建設用地麵積較大、用地時間緊迫的突出問題,開展文物保護評估冬季行動,加快推進開發區文物保護評估,保障開發區建設,實現了讓項目方“拿地即開工”。並建立了多部門聯動機製,確保信息對等共享,推進開發區、“標準地”文物保護評估及建設用地考古前置工作。

  據了解,2020年以來,山西省完成考古調查勘探2388項,勘探總麵積約15327.8萬(wan) 平方米,完成考古發掘450餘(yu) 項,有效保護了一批地下文物。同時,省文物局加強全省考古勘探隊伍調度,完成了全省71個(ge) 工業(ye) 類開發區文物評估,在精準圈定考古勘探區域基礎上,釋放不符合地下文物埋藏規律土地共約45774.53萬(wan) 平方米(約合686617.95畝(mu) ),初步探索出一條文物保護與(yu) 經濟建設協調發展路徑。(記者王荔)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