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陽曲① | 文旅融合,“詩與遠方”牽手前行
天地一新塵垢洗,人間最美是金秋。
“在這裏,我感受到了詩和遠方!”來自太原的遊客尚俊明感慨地說,平時忙於(yu) 工作,整天奔波在鬧市,片刻不得閑。驅車一小時,一趟陽曲之旅,不僅(jin) 讓身體(ti) 得到了徹底放鬆,也讓心靈得到了一次洗禮,“聽聽鳥鳴山澗,看看清溪流泉,遠山近水皆是風景,此刻,心裏無比安寧!”
“千裏一曲,曲當其陽。”陽曲縣緊鄰太原市區,號稱太原北大門,大自然的厚愛和厚重的曆史文化眷顧,賦予了陽曲縣瑰麗(li) 多姿、豐(feng) 富多彩的旅遊資源,也孕育了“三晉首邑”的別樣魅力。
文與(yu) 旅相伴,旅因文而興(xing) 。乘著文旅融合發展的東(dong) 風,陽曲縣深入實施“文旅興(xing) 縣”戰略,立足大生態,構建大交通,發展大旅遊,打造大產(chan) 業(ye) 。如今的陽曲,文化更有活力、旅遊更有魅力,文旅融合正為(wei) 全縣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的動力源泉。
聚焦品質提升 文旅融合風帆勁
沿著太原環城旅遊公路蜿蜒而上,在陽曲縣侯村鄉(xiang) 西龍莊村北山露營基地,開啟一場露營之旅。
清晨,被清新的空氣喚醒,掀開露營的帳篷,一束明媚的陽光照進來,眼前一片翠綠;夜晚,靜靜地躺在帳篷裏,仰望星空,感受大自然的靜謐,抬頭便是星辰和月光。
遠離車馬喧囂,在陽光下嬉鬧,星光下散步,天為(wei) 羅帳地為(wei) 氈,星鬥蟲鳴伴我眠,在這裏,遠方已不再遙遠。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ti) ,文化與(yu) 旅遊融合是“詩與(yu) 遠方”的牽手相伴。
一直以來,陽曲縣依托獨特的自然環境、優(you) 美的田園風光、悠久的農(nong) 耕文明、淳樸的鄉(xiang) 情民風,以創建“全省農(nong) 林文旅康養(yang) 產(chan) 業(ye) 融合試點縣”為(wei) 抓手,建設創新引領產(chan) 業(ye) 美、生態宜居環境美、鄉(xiang) 土特色風貌美、人文和諧風尚美、業(ye) 新民富生活美的宜居宜業(ye) 宜遊美麗(li) 鄉(xiang) 村。
國慶假日期間,一批遊客慕名來到店子底村,在店子底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石狗拴的帶領下,開啟了一次特殊的紅色之旅。
“最後一碗米送去做軍(jun) 糧,最後一尺布用來做軍(jun) 裝,最後一件老棉祆蓋在擔架上,最後一個(ge) 親(qin) 骨肉送去上戰場……”在支前紀念館,遊客們(men) 靜靜聆聽著石狗拴深情講述“我們(men) 多流汗,戰士少流血”的英雄事跡,追憶烽火歲月。
店子底村在侯村鄉(xiang) 南部山區,是攻克牛駝寨、打開太原門戶的必經之路,在解放太原,攻克牛駝寨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被太原戰役前線指揮部和後勤指揮部命名為(wei) “支前模範村”。
依托紅色文化資源優(you) 勢,店子底村將紅色教育、紅色旅遊及綠色發展融為(wei) 一體(ti) ,2009年建成了全國第一家村級解放戰爭(zheng) 支前紀念館,並於(yu) 2016年被太原市確定為(wei) 弘揚支前精神文化教育基地。
“近年來,店子底村共接待社會(hui) 團體(ti) 300多個(ge) ,接待當年支前人物80人,接受捐贈和收集文物300多件。截至2022年底,已累計接待學員21萬(wan) 人次,近千個(ge) 黨(dang) 組織前來參觀學習(xi) 。”石狗拴介紹。
最靚麗(li) 的名片是山水,最厚重的底蘊是文化,最優(you) 秀的稟賦是生態。
“詩酒田園”上安村、“三藏古寺”龍泉村、“支前模範”店子底村、“清涼氧吧”坪裏村……一個(ge) 個(ge) 文旅融合的“大手筆”,彰顯著陽曲縣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的無限潛力和強勁勢頭,成為(wei) 打開全縣高質量發展新大門的“金鑰匙”。
盤活文化遺產(chan) 歲月煥發新魅力
惟妙惟肖的麵塑、栩栩如生的剪紙、氣韻生動的根雕……在陽曲縣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非遺傳(chuan) 習(xi) 中心,幾十個(ge) 人正在興(xing) 致勃勃地學習(xi) 麵塑,紅臉金甲的關(guan) 公,手撫長須,雙眉高挑,眼睛微眯,神情肅然地坐於(yu) 紅椅上,一股凜然正氣撲麵而來。
“自2021年建立以來,非遺傳(chuan) 習(xi) 中心已經接待中小學生、社會(hui) 團體(ti) 、人民群眾(zhong) 、黨(dang) 校學員3000多人次,為(wei) 展示陽曲非遺搭建了很好的平台。”陽曲縣美術館館長楊治國介紹說。
弘非遺彰顯陽曲魅力,尋古韻傳(chuan) 承首邑文脈。目前,全縣建設有陽曲源盛號手工釀醋技藝傳(chuan) 承點、青龍古鎮農(nong) 耕文化傳(chuan) 承點和民間藝術傳(chuan) 承點、陽曲蜂蜜釀技藝傳(chuan) 承點、陽曲非遺美食小院傳(chuan) 承點、陽曲山藥湯製作技藝傳(chuan) 承點等14個(ge) 傳(chuan) 承點,陽曲縣正在逐步形成“非遺傳(chuan) 承中心+點”的發展格局。
陽曲始於(yu) 西漢元鼎三年,是山西、太原府治所在地,曆史悠久,文化遺存珍貴。全縣不可移動文物達579處,其中國家級6處,省級4處,市級22處,縣級69處。
2010年,陽曲縣被國家文化部列為(wei) 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太原市四縣區之一。截至目前,該縣通過挖掘、整理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公布了五批陽曲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共45項。
文物是承載曆史、凝結鄉(xiang) 愁的重要載體(ti) ,更是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資源。
圍繞“保護為(wei) 主、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陽曲縣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推出了紮實有效的舉(ju) 措。
——製定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陽曲保護區工作方案,成立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實施陽曲縣“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規劃。
——在縣域範圍內(nei) 組織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普查工作,挖掘、整理並積極申報了一批社會(hui) 影響大、文化價(jia) 值高、瀕臨(lin) 滅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重要資料和珍貴實物。
——把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工作納入全縣“十四五”規劃,成立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領導組辦公室,出台《陽曲縣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工作實施方案》,采取具體(ti) 對策和措施實行有效保護。
……
一係列有力舉(ju) 措,讓留下歲月滄桑痕跡的文物古跡和非遺文化得到保護,讓它們(men) 重煥生機、綻放光彩,向八方遊客述說著一個(ge) 個(ge) 精彩的陽曲故事。
加快項目建設 文旅產(chan) 業(ye) 添動力
魚貫而入的車流,成排閃爍的車燈,夜色深重,位於(yu) 陽曲縣的太原方特東(dong) 方神畫依舊熙攘。
在黑暗的夜空中,絢麗(li) 焰火如流星雨般閃耀,呈現在遊客眼前,焰火表演連同精心設計的神州塔燈光秀相互呼應,燈光變幻和璀璨焰火的交織,創造出令人目眩神迷的視覺盛宴,為(wei) 遊客打造了一場文化與(yu) 科技交融之下的“中國式浪漫”。
陽曲縣文化和旅遊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方特共接待遊客約66.8萬(wan) 人,旅遊收入達到2.25億(yi) 元。
和經濟發展一樣,項目是發展之基,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要實現大發展,也離不開一個(ge) 個(ge) 項目的支撐。
如何推進文化和旅遊各領域、多方位、全鏈條深度融合?如何推動文旅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陽曲給出的答案是:不斷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加速產(chan) 業(ye) 提檔升級。
在立足和突出現有文化旅遊資源特色的基礎上,陽曲縣持續用力將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把推動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移植到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上,重點扶持、培育一批輻射力強的大項目,挖掘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潛力,以項目建設帶動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
據介紹,該縣將方特、青龍古鎮作為(wei) 全縣文旅“鏈主”,大力發展店子底紅色遊、錄古咀鄉(xiang) 村遊、六固村生態遊、侯村鄉(xiang) 休閑遊、萬(wan) 向生態康養(yang) 遊等旅遊新業(ye) 態。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陽曲,利用項目推動,立足自身稟賦特色推動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的實例比比皆是。
從(cong) 陽曲縣城出發,沿著首邑北路行駛10公裏,便來到營響未來千曲國際教育營地。
走進營地,藍天白雲(yun) 綠地相映成趣,景色宜人。在這裏,羊博物館新奇有趣、極限運動區活力滿滿、階梯圖書(shu) 館書(shu) 香四溢……
總經理王浩介紹,2014年5月,山西樺桂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曆時五年建成了集技術培訓、養(yang) 殖研發、鮮果采摘、休閑觀光、有機肥加工為(wei) 一體(ti) 的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
在工業(ye) 、農(nong) 業(ye) 項目的穩步發展同時,2019年5月,營響未來千曲國際教育營地在此基礎上建成,占地麵積2300餘(yu) 畝(mu) ,投資近5億(yi) 元,以“有愛、自然、喚醒、成長”為(wei) 價(jia) 值觀,致力於(yu) 為(wei) 大中小學生提供有溫度的教育,構建有歸屬感的營地。“未來,我們(men) 將繼續加強項目創新和提升教育服務品質,努力把營響未來打造成中國一流的綜合性教育營地。”王浩信心滿滿。
不僅(jin) 如此,陽曲縣還實施“文旅+”行動,形成“旅遊+鄉(xiang) 村”“旅遊+康養(yang) ”“旅遊+體(ti) 育”等多業(ye) 態融合發展新局麵。
如今,逐步深度融合的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正日漸成為(wei) 助推陽曲縣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柱產(chan) 業(ye) 。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wan) 紫千紅春滿園。今日的陽曲,發展旅遊產(chan) 業(ye) 天時、地利、人和齊備,大有可為(wei) ,亦能大有作為(we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