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城:田地“保姆”管 農民“腰包”鼓
成片金黃的玉米挺拔整齊,一個(ge) 個(ge) 玉米棒顆粒飽滿,大型玉米收割機在田間穿梭,摘穗、秸稈粉碎、裝車等工序一氣嗬成……金秋時節,位於(yu) 交城縣洪相鎮的德榮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2000畝(mu) 玉米種植基地裏,一派生機勃勃的豐(feng) 收景象。
“今年僅(jin) 種植玉米一項就能收入一萬(wan) 多元,把土地托管給合作社真好!”洪相鎮洪相村玉米種植戶張貴忠喜上眉梢。今年,他把12畝(mu) 土地托管給德榮農(nong) 機生產(chan) 合作社來打理,自己則騰出手來在家養(yang) 牛。讓他驚喜的是,不但土地收益不受影響,而且還增加了養(yang) 殖收入。
去年以來,交城縣大力推廣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依托合作社的組織協調優(you) 勢和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的服務優(you) 勢,實施耕、種、管、收、倉(cang) 儲(chu) 、加工、銷售一條龍“保姆式”托管服務,促進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民增收。
“過去種地大多靠人力和畜力,農(nong) 民從(cong) 種到收、從(cong) 春到秋忙個(ge) 不停。如今,農(nong) 業(ye) 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農(nong) 民種地越來越輕鬆。更重要的是,托管後,土地每畝(mu) 可增產(chan) 100斤,甚至150斤糧食。”德榮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覃洋洋說。
在交城縣夏家營鎮大辛村,農(nong) 民們(men) 也切實感受到了土地托管的好處。60多歲的村民王棟華是莊稼地裏的老把式,今年他把土地全部托管給合作社後,又被合作社聘用當上田間技術管理員,掙到了兩(liang) 份收入。
近年來,交城縣把發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托管作為(wei)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的重要舉(ju) 措。今年,依托單環節、多環節、關(guan) 鍵環節的半托管或全托管模式,全縣在轄區8個(ge) 鄉(xiang) 鎮全部開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托管服務,並重點打造夏家營鎮、西營鎮2個(ge) 示範鎮,已累計完成土地托管服務7.3萬(wan) 畝(mu) ,60%以上的農(nong) 民參與(yu) 托管,培育各類服務主體(ti) 25戶,機械化種收率已達84%。
下一步,交城縣將繼續加大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托管的推廣力度,健全完善運行機製,充分發揮黨(dang) 建引領作用,建立“黨(dang) 支部+村集體(ti) 經濟組織+農(nong) 機合作組織+農(nong) 戶”的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ti) 經濟,助力全縣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安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