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行“綠波帶” 來雄安體驗智能交通
原標題:暢行“綠波帶” 來雄安體(ti) 驗智能交通
從(cong) “車看燈,讀秒數通行”到“燈看車,按車數放行”
暢行“綠波帶” 來雄安體(ti) 驗智能交通
十幾個(ge) 路口,一路綠燈,是種什麽(me) 樣的體(ti) 驗?9月28日,記者在雄安新區容東(dong) 片區體(ti) 驗了一把“暢通無阻”的快感。
上午8時30分,記者來到樂(le) 安街與(yu) 渥城北路交叉口。當第一個(ge) 交通信號燈變為(wei) 綠燈後,記者乘車隨即沿樂(le) 安街向西出發,車速保持在每小時40公裏。
樂(le) 安街東(dong) 至渥城北路、西至甘棠路路段,全程大約3公裏,中間需要經過十幾個(ge) 交通信號燈。記者發現,每到一個(ge) 路口,交通信號燈就變為(wei) 綠燈,走完整個(ge) 路段,隻用了4分鍾左右的時間。
“早晚高峰時段,在雄安新區容東(dong) 片區的樂(le) 民街、樂(le) 安街等三條東(dong) 西向主幹道和甘棠路、興(xing) 賢路、渥城北路三條南北向主幹道的任意一條道路上以每小時40公裏的速度行駛,若您趕上了一個(ge) 綠燈,後麵大概率就會(hui) 一路綠燈了。”中電信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大數據開發工程師張岩告訴記者。
這一神奇的現象是如何產(chan) 生的呢?原來,這些道路實現了“綠波帶”控製。
張岩說,“綠波帶”是智能交通管理中的一個(ge) 專(zhuan) 業(ye) 名詞。在指定的交通線路上,根據路口間距、交通流量等信息,相關(guan) 工作人員會(hui) 對道路交叉口處相位差、交通信號燈配時等做相應調整,使得車輛行駛至路口時正好遇到綠燈,從(cong) 而減少車輛路口啟停次數,提升駕駛人員行車體(ti) 驗感。
而實現“綠波帶”控製的前端觸點,便是豎立在路口的一根根多功能信息杆柱。
走在容東(dong) 片區,通體(ti) 白色的杆柱隨處可見。它們(men) 看上去普普通通,卻充滿科技感。
“這些杆柱除了安裝有交通信號燈,還配置了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各類傳(chuan) 感器等多功能智能設備。這些設備全天候實時采集、匯聚道路信息,並上傳(chuan) 至統一雲(yun) 平台,供後台工作人員分析和應用。”中電信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數字道路事業(ye) 部副總經理張學剛告訴記者。
在位於(yu) 雄安新區容城縣的容東(dong) 數字道路智慧運營中心,記者通過4塊大屏幕見到了多功能信息杆柱的指揮後台——數字道路智能運營中心係統平台。平台上分布著一個(ge) 個(ge) 柱狀圖、環形圖,實時顯示交叉路口交通現狀、當前道路擁堵指數、當前道路通行量等綜合交通信息,為(wei) 智能調節主幹路上若幹個(ge) 連續交叉路口交通信號燈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
“對城市交通而言,每個(ge) 路口的交通信號燈都像一個(ge) 閥門,它們(men) 各自的開合時間、次序往往影響著整個(ge) 區域的通行效率。”張岩表示,通過數字道路智能運營中心係統平台,工作人員一旦監測到某一路口出現了擁堵,可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形成路口交通信號燈配時策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據統計,目前整個(ge) 容東(dong) 片區已架設了7000多根多功能信息杆柱。樂(le) 民街等6條主幹道早晚高峰進出容東(dong) 片區方向的道路平均通行時長比以往減少了約30%,緩解了交通堵塞,實現了更快通行。
從(cong) “車看燈,讀秒數通行”到“燈看車,按車數放行”,雄安新區智能交通建設仍在進行。
未來,雄安新區將實現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yu) 先進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形成人、車、路、物實時互聯互通、實時感知、瞬時響應、智能決(jue) 策的新型智能交通體(ti) 係,助力打造一個(ge) “不堵車”的未來現代化城市樣板。(記者解楚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