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問題更多解決在“家門口”(金台潮聲)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近日在浙江考察時參觀了楓橋經驗陳列館,了解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指出要堅持好、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正確處理人民內(nei) 部矛盾,緊緊依靠人民群眾(zhong) ,把問題解決(jue) 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意味著群眾(zhong) 的訴求在“家門口”就得到了積極回應,矛盾和糾紛在“家門口”就得到妥善處理,這無疑對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能力要提升。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靠發展,也靠治理。群眾(zhong) 訴求多元,要精準回應,就必須提高服務水平。基層黨(dang) 組織就在群眾(zhong) 身邊,了解群眾(zhong) 所思所想所盼,必須增強服務功能。比如,通過黨(dang) 建引領,建立服務平台,匯聚政府部門、行業(ye) 和群體(ti) 等各種力量和資源,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更全麵更專(zhuan) 業(ye) 的服務;同時通過黨(dang) 建聯建等方式,將黨(dang) 組織嵌入現代物業(ye) ,提升對社區公共事務的參與(yu) 效能。想方設法把黨(dang) 的領導落實到基層,通過黨(dang) 的建設和黨(dang) 的工作引領推動各項工作,基層治理就有了主心骨,治理效能自然就得到提高。
優(you) 勢要發揮。密切聯係群眾(zhong) ,是我們(men) 黨(dang) 的最大政治優(you) 勢。但要充分發揮這一優(you) 勢,要求黨(dang) 員、幹部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強化黨(dang) 性修養(yang) ,走好群眾(zhong) 路線。基層幹部都有體(ti) 會(hui) ,做群眾(zhong) 工作需要很強的耐性、韌性和主動性,缺乏為(wei) 民情懷,就不可能做好群眾(zhong) 工作。麵對多樣的訴求,要平心靜氣、耐心傾(qing) 聽;麵對複雜的矛盾糾紛,要細辨曲直、公正平允。很多時候,不隻要做到接訴即辦,還要主動上門入戶聽民聲、解民憂,努力做到未訴先辦。工作難做,但做好了就會(hui) 事半功倍。平時就和群眾(zhong) 同坐一條板凳,把群眾(zhong) 利益真正放在心上,這樣在矛盾發生時,說話才有人聽;幹事創業(ye) 時,才有人跟。
渠道要暢通。能否實現“矛盾不上交”,很大程度上要看群眾(zhong) 參與(yu) 基層治理的渠道是否暢通。當前,社會(hui) 需求日趨多樣多變,基層麵臨(lin) 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應以黨(dang) 建引領為(wei) 紐帶,結合當地特點,建設和暢通群眾(zhong) 訴求表達、議事協商等渠道,充分了解群眾(zhong) 在想些什麽(me) 、盼些什麽(me) ,充分匯聚民心、民力、民智。通過共同參與(yu) 、共同協商、共同決(jue) 策,使民意得到充分尊重、充分吸收、充分表達,老百姓對基層事務的在場感和參與(yu) 感強了,大事小情在“家門口”商量著辦,矛盾自然就少了。
群眾(zhong) 工作是我們(men) 的看家本領,我們(men) 黨(dang) 靠群眾(zhong) 工作起家,同樣要靠群眾(zhong) 工作實現長期執政。廣大黨(dang) 員、幹部要堅持好、發展好我們(men) 黨(dang) 開展群眾(zhong) 工作的好做法、好經驗,夯實基層基礎,善用各種渠道,把問題更多解決(jue) 在“家門口”,把工作做進老百姓心坎裏。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17日 18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