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為中國開放發展開辟了新天地(人民觀點)

發布時間:2023-10-17 15:48: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

  共建“一帶一路”搭建起世界與(yu) 中國互聯互通、互利共贏的橋梁,推動我國對外開放持續深化,使國內(nei) 各區域開放潛力有效釋放,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雲(yun) 計算產(chan) 業(ye) 園內(nei) ,約2萬(wan) 個(ge) 渲染節點為(wei) 國內(nei) 外電影特效畫麵提供渲染技術,海量數據在直達北上廣國際互聯網數據專(zhuan) 用通道上晝夜“奔行”,不斷建成的標準機櫃能為(wei)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提供強大算力。戈壁“油城”的“智能”蝶變,成為(wei) 共建“一帶一路”推動中國開放發展的縮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共建‘一帶一路’不僅(jin) 為(wei) 世界各國發展提供了新機遇,也為(wei) 中國開放發展開辟了新天地”。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今年是改革開放45周年,中國經濟已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對今天的中國來說,問題已不是要不要對外開放,而是如何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經濟發展的內(nei) 外聯動性。作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中國要實現現代化,就必須更好統籌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大局,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帶一路”建設對我國發展具有積極意義(yi) 。“一帶一路”建設符合我國經濟發展內(nei) 生性要求,有助於(yu) 推動我國開放空間從(cong) 沿海、沿江向內(nei) 陸、沿邊延伸,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對接,帶動形成陸海內(nei) 外聯動、東(dong) 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截至目前,中歐班列聯通中國境內(nei) 112個(ge) 城市,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覆蓋中國中西部18個(ge) 省(區、市),六大經濟走廊建設為(wei) 中西部地區開啟開放發展的快車道。共建“一帶一路”搭建起世界與(yu) 中國互聯互通、互利共贏的橋梁,推動我國對外開放持續深化,使國內(nei) 各區域開放潛力有效釋放,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

  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共建“一帶一路”有力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共同繁榮,中國也受益良多。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開通,有效節約運輸時間、降低運營成本,讓寧夏枸杞原漿和葡萄酒、廣西螺螄粉、貴州茶葉等曾“藏在深閨人未識”的特色商品,不斷走向世界、成為(wei) 新的外貿增長點。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已與(yu) 65個(ge) 國家標準化機構以及國際和區域組織簽署了107份標準化合作文件,促進了民用航空、氣候變化、農(nong) 業(ye) 食品、建材、電動汽車、油氣管道、物流、小水電、海洋和測繪等多領域標準國際合作。在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引領下,共商共建共享已成為(wei) 處理國家間關(guan) 係和開展國際合作的一個(ge) 重要原則,中國理念收獲各方認同。更加開放的中國為(wei) 世界注入活力,一個(ge) 更加繁榮的世界也將為(wei) 中國提供更優(you) 環境。

  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人類社會(hui) 麵臨(lin) 許多挑戰,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曆史潮流不可阻擋。保持戰略定力,樹立全球視野,紮實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繼續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才能在大變局中把握航向、在大潮流中破浪前行。中國把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緊密銜接起來,積極參與(yu) 全球治理體(ti) 係改革和建設,對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具有重要意義(yi) 。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中國將與(yu) 共建國家共同營造有利於(yu) 發展的國際環境,共同培育全球發展新動能。

  古道悠悠、茶香縷縷,人文、旅遊、經貿等往來密切,“晉商萬(wan) 裏茶路”在中俄兩(liang) 國綻放全新的生命力;磨機運轉、隆隆轟鳴,印尼海螺孔雀港項目水泥磨機順利投產(chan) ,為(wei) 當地帶來巨大經濟效益;望聞問切、配藥調製,多名中醫師來到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為(wei) 患者診脈開方,中醫藥漂洋過海展現東(dong) 方魅力……10年回眸、碩果累累,“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共同發展的大道越走越寬。開放的中國,張開雙臂歡迎各國人民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的“一帶一路”倡議,歡迎更多國家投身參與(yu) ,為(wei) 世界共同創造和平、發展、合作的未來。

  (本係列評論到此結束)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16日 07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