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9月江蘇兩項大氣指標同比雙改善 長江太湖水質持續好轉
今年1—9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優(you) 良天數比率實現同比“雙改善”;長江幹流江蘇段水質穩定保持Ⅱ類;今年3—9月,太湖藻情穩中向好,藍藻平均聚集麵積、最大麵積、密度同比均呈下降趨勢……這一份最新“成績單”,印證美麗(li) 江蘇成色不斷提升。
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hui) 聚焦美麗(li) 江蘇建設,要求更大力度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把長江大保護和太湖治理作為(wei) 重中之重,持續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積極探索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機製,率先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做好“加減法”,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
長江之濱,老牌鋼鐵企業(ye) 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投入100多億(yi) 元,實施100多項環保治理項目,完成了全流程、全工序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完成以後,汙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的排放量比改造前分別下降60%、75%和90%。“南鋼還入選全國工業(ye) 旅遊示範基地,每年接待遊客超1萬(wan) 人次。”南鋼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朱平介紹,下一步,南鋼將通過源頭減碳、過程降碳、末端固碳,全方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為(wei) 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作出更大貢獻。
美麗(li) 江蘇建設,要更大力度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這既需要在企業(ye) 綠色轉型、環境基礎設施上“做加法”,也需要在低端落後產(chan) 能、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上“做減法”。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季鳴表示,將加快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綠色低碳轉型,研究出台高耗能企業(ye) 綠色轉型的具體(ti) 辦法。把推動“雙碳”工作作為(wei) 經濟社會(hui) 全麵綠色轉型的引領,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統籌降碳、減汙、擴綠、增長,做到在發展中降碳、在降碳中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及時清理回收廢舊地膜,是減少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的重要舉(ju) 措。“真沒想到,廢舊農(nong) 膜還能換錢!”淮安市洪澤區岔河鎮種植大戶高愛春告訴記者,他在當地承包60畝(mu) 地種蔬菜,每畝(mu) 設施大棚內(nei) 需鋪設約15斤地膜。今年以來,洪澤區在各鄉(xiang) 鎮建立廢舊農(nong) 膜回收網點,以每公斤6元的價(jia) 格收購廢舊地膜。據了解,淮安市正加快回收網絡全覆蓋建設,各縣區在主要蔬菜園區、蔬菜栽培規模基地建立102個(ge) 廢舊農(nong) 膜回收點,基本構建了完善的廢舊農(nong) 膜回收體(ti) 係。
“我們(men) 將扛牢政治責任,強化使命擔當,加快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li)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主要負責人表示,將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關(guan) 於(yu) 美麗(li) 江蘇建設的部署要求,更高標準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更大力度推進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更加有力解決(jue) 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更為(wei) 科學提升本質治汙能力,更加堅決(jue) 守護生態環境安全,更實舉(ju) 措服務高質量發展,努力開創新時代江蘇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麵。
牢記“國之大者”,把長江大保護和太湖治理作為(wei) 重中之重
近日,國內(nei) 極為(wei) 罕見的琉球山椒鳥現身太湖三山島。近些年,三山島還觀察到斑頭雁、白腹毛腳燕等少見候鳥。
“稀客”頻頻現身,是對太湖生態的無言讚許。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hui) 把“推進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作為(wei) “在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上走在前”的重大任務,聚力打造世界級生態湖區。
今年7月,我省印發《推進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行動方案》,細化分解100項具體(ti) 任務,以更大力度、更高標準開展治太工作。各地各相關(guan) 部門緊鑼密鼓抓好任務落實,將“路線圖”變成“施工圖”——省發展改革委編製《太湖流域禁止和限製的產(chan) 業(ye) 、產(chan) 品目錄》,為(wei) 工業(ye) 企業(ye) 關(guan) 閉搬遷、改造提升明確依據;省生態環境廳組織排查出19975家涉磷企業(ye) ,逐個(ge) 過關(guan) ,摸清總磷產(chan) 汙環節,全麵推進涉磷企業(ye) 專(zhuan) 項整治;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分解落實化肥減量增效配套示範任務28.5萬(wan) 畝(mu)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麵積1301萬(wan) 畝(mu) ……
“全省生態環境係統對照100項具體(ti) 任務年度計劃安排,全麵推進任務實施。”省生態環境廳主要負責人表示,重點圍繞工業(ye) 汙染治理,生活汙水全量收集,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治理,主要入湖河流、小流域和洮滆片區綜合整治,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等方麵,加強任務調度跟蹤,確保高質量推進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
近兩(liang) 年,無錫治太投入均超過100億(yi) 元。“我們(men) 將更大力度守護太湖碧水安瀾。”無錫市副市長馬良說,將把太湖治理作為(wei) 無錫生態文明建設的標誌性工程,聚焦入湖河道、西部湖區等重點區域,聚焦工業(ye) 、生活、農(nong) 業(ye) 、湖體(ti) 氮磷汙染治理,全麵實施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三年行動方案和9個(ge) 專(zhuan) 項方案,確保太湖無錫水域水質2030年穩定達到Ⅲ類,高質量實現“兩(liang) 保兩(liang) 提”。
秋日的南通濱江地區,樹蔭照水、滿目蒼翠。近年來,南通持續推動沿江生態保護修複,構築江海生態景觀帶,貫通400多公裏江海岸線,以生態綠廊“勾勒”江海,迎接新一輪“滄桑巨變”。南通市副市長、市政府秘書(shu) 長淩屹介紹,南通將全力守好出江入海生態屏障,以更嚴(yan) 標準推進生態保護和修複,有效銜接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yu) 國土空間規劃,為(wei) 生態保護劃線立規;強化岸線整治和保護,建設“南通之鏈”濱江綠道;加快推進生物多樣性觀測站、軍(jun) 山生態島等項目建設。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江蘇把長江保護修複擺在壓倒性位置,狠抓突出環境問題整改,國家長江警示片披露的前4個(ge) 批次54項問題全部整改清零;完成1.6萬(wan) 個(ge) 長江入河排汙口排查溯源工作,整治率達98%。通過不斷努力,江蘇“黃金水道”再現水清岸綠、江豚騰躍的喜人景象。下一步,我省將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複攻堅戰,守護好“一江清水”,推動長江江蘇段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係統保護修複,繪就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新畫卷
9月25日,以“綠色低碳發展 共享生態濱海”為(wei) 主題的2023全球濱海論壇會(hui) 議在鹽城開幕,來自34個(ge) 國家的近千名嘉賓共同見證濱海生態保護的“中國之治”。
全球濱海論壇,是展示鹽城乃至江蘇綠色發展成就的“窗口”,也折射出鹽城更大力度嗬護生態的決(jue) 心。建設美麗(li) 江蘇,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當下,如何構建從(cong) 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提升生態係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守護萬(wan) 物共生的美麗(li) 家園,2022年起,我省創新開展生態島試驗區建設,在“四帶三區多點”自然生態保護總體(ti) 布局上,建設若幹生態島試驗區,為(wei) 生物棲息、繁衍、遷徙提供良好場所和生態通道。
藍圖正在一步步落地。省生態環境廳近日對全省首批確定的宜興(xing) 龍池山、溧陽天目湖湖群等8個(ge) 生態島試驗區試點地區進行授牌。省財政近期安排1.82億(yi) 元,支持8個(ge) 生態島試驗區項目建設,首批補助資金5460萬(wan) 元已下達。
“我省將持續加強空間規劃引領,持續嚴(yan) 守資源安全底線,持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持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構建從(cong) 陸域到海域、從(cong) 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全空間全要素全方位推動美麗(li) 江蘇建設。”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孫衛東(dong) 說。
9月12日,江蘇潤城排水有限公司與(yu) 江蘇京宿環境服務有限公司簽訂再生水水權交易合同,交易2萬(wan) 立方米市政及環衛用水。這是宿遷生態產(chan) 品市場交易的又一次新探索。宿遷市以水權交易為(wei) 突破口,先後開創全國地下水水權交易先河、完成全省首例農(nong) 業(ye) 用水轉工業(ye) 用水交易、實現全國首例蒸汽冷凝水水權交易,打出水權交易“組合拳”……作為(wei) 全省唯一全域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試點市,宿遷“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之路越走越寬。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江蘇將持續總結推廣地方實踐中的經驗做法,建立健全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的政策體(ti) 係、技術體(ti) 係和產(chan) 品體(ti) 係,積極探索政府主導、企業(ye) 和社會(hui) 各界參與(yu) 、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路徑。(許海燕 洪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