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邳州:“小田變大田”激活公共空間治理
寒露白,稻穗黃。
走在江蘇省邳州市議堂鎮許窪村的鄉(xiang) 間道路上,一片片稻田染金,一片片蒜地播種。不論是待成熟的水稻,還是新發的蒜苗,田塊個(ge) 個(ge) 齊整,大田已成氣候。據了解,議堂鎮的大田現在有8240塊,是由原來40281塊小田歸並而來的。
堅持土地承包關(guan) 係不變、群眾(zhong) 自願的原則下,邳州市近年在議堂鎮、宿羊山鎮蘇口村等地探索實施“小田變大田”。如今,全市已有15個(ge) 鎮266個(ge) 村民小組完成改革試點,基本實現了“一戶一塊田”,農(nong) 村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約經營水平大幅躍升,而騰挪溢出的3323畝(mu) 土地,也成為(wei) 邳州做好公共空間治理“後半篇文章”的底氣。
大田成片有“錢”景
“父母年紀大了沒法種地,我們(men) 都在外麵工作,想把家裏田地流轉出去但地太碎了沒人願意承包。”宿羊山鎮蘇口村陳之棟家原有3畝(mu) 3分地,分成6塊散落在村裏不同方向。他告訴人民網,以前地塊零散,流轉出去每畝(mu) 也就四五百元,變成大田後,由村裏統一進行分包,一年能進賬3000元。
蘇口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陳之元介紹,他們(men) 按照市裏要求,將“一戶一塊田”改革與(yu) 公共空間治理相結合,由村裏統籌水利工程、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農(nong) 電改造等項目和資金,合理規劃改造後的水源、溝渠、橋涵等工程布局,實現旱能灌、澇能排。“如今,這些田成方、渠成網的大田,更方便推進機械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生產(chan) 。”陳之元說。
“以前種小田請機器耕種、打藥和收割,不足1畝(mu) 也按照1畝(mu) 的價(jia) 格算;現在成本節省了、效益提高了、損耗減少了、收入增加了。”在碾莊鎮孔莊村,種田大戶閆懷亮指著自家“一眼望不到邊”的48畝(mu) 大田說,大田畝(mu) 均用種量可減少2.6公斤,化肥用量下降5.8公斤,勞動工時每年每畝(mu) 節省成本50元以上。
據邳州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周寧介紹,2022年5月,邳州在開展數字賦能公共空間治理時,建立“碼、庫、圖、資源”一體(ti) 化治理清單,其中圖碼管控成果明晰了承包地塊的空間位置、四至範圍和麵積等信息。此後,當地實施圖碼管控賦能“一戶一塊田”改革,通過遙感影像、實地測繪等方式,摸清土地底數,全麵登記、編圖、賦碼、建庫,溢出集體(ti) 土地3323畝(mu) 。
零散地塊變大田,不僅(jin) 村民和承包大戶得了實惠,村集體(ti) 的收入也增加了。在全域試點改革的議堂鎮,現已核查盤活集體(ti) 資源278塊1480畝(mu) ,通過農(nong) 村產(chan) 權交易平台進行交易後,交易金額達350餘(yu) 萬(wan) 元,實現了村集體(ti) 資源變資產(chan) 、變資金。
“取之於(yu) 地,用之於(yu) 民。”議堂鎮黨(dang) 委書(shu) 記郭義(yi) 舉(ju) 了個(ge) 例子:議堂村組建自己的物業(ye) 公司,村民拿少部分物業(ye) 費,由村集體(ti) 兜底物業(ye) 服務,全村60歲以上老年人實現了免費理發、免費洗浴。
空間治理煥新機
“七八月忙抓鬮,九十月忙種田。”2023年下半年以來,邳州的村民們(men) 忙得團團轉,議堂、土山等15個(ge) 鎮91個(ge) 行政村266個(ge) 村民小組完成改革試點,79228畝(mu) 小田變成了大田。眼下,村民們(men) 或忙著秋種,或等著收錢。
9月初,臨(lin) 近秋收秋種,改革也迫在眉睫。碾莊鎮孔莊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閆懷東(dong) 告訴人民網,為(wei) 了節省時間,他們(men) 一次性啟動了6個(ge) 村民小組的改革,從(cong) 征求村民意見到抓鬮分地,中間穿插著各種問題處理。“好在大部分群眾(zhong) 都比較支持,滿意度達到90%以上,改革順利進行,如今全村已溢出110畝(mu) 耕地。”他說。
公共空間收益村民共享,不僅(jin) 是拿到手的真金白銀,村莊公共服務的優(you) 化更直接關(guan) 係到村民幸福感的提升。在議堂鎮張單村,土地平曠、屋舍儼(yan) 然,白牆黛瓦間,水車隨風轉動,一幅美麗(li) 鄉(xiang) 村的模樣觸手可及;在許窪村,房前屋後竹籬笆圍起即食即采的“微菜園”裏,綠色藤蔓間結滿豆角、茄子、辣椒……
據了解,“微菜園”出自此前無法集中使用的零星地塊。這次改革中,議堂鎮化零為(wei) 整與(yu) 村民確權置換,將60餘(yu) 畝(mu) 零散的邊角地打造成了“微菜園”。郭義(yi) 打了個(ge) 比方:“比如你家流轉8畝(mu) 地,種了1分的菜園,隻需要支付7.9畝(mu) 的流轉費。”
溢出的零散公共空間,除了用來打造910個(ge) “微菜園”,議堂鎮還將其用於(yu) 公共事業(ye) 建設。全鎮新建公廁2座、遊園廣場2處和景觀設施5處,並增加了公共停車點、健身器材、便民超市、衛生室等設施。
在議堂鎮,值得一提的還有即將建成的生態長廊景觀——沿著生態河修建的健身步道。75歲的村民潘誌水感慨,“村裏環境和基礎設施改善了,看著比城裏還漂亮。現在每天早晚都要到健身步道走一走,不僅(jin) 自己舒心,孩子在外也放心。”
文明鄉(xiang) 風助振興(xing)
做好公共空間治理“後半篇文章”,描繪文明鄉(xiang) 風新圖景,加快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邳州市以公共空間治理撬動鄉(xiang) 風轉變,讓治理更有效、鄉(xiang) 風更文明。
“舞魅街流行舞”暑期公演活動、全民健身籃球友誼賽、“七彩夏日”係列活動……2023年以來,碾莊鎮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熱鬧不斷,全鎮約10萬(wan) 人次先後參與(yu) 了各類文明實踐活動。碾莊鎮黨(dang) 委委員、副鎮長孫井波介紹,這裏原為(wei) 鎮食品站停車場,後被商戶用以存放物品。在這次公共空間治理行動中,鎮裏收回後建設了2300多平方米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如今已成為(wei) 鎮裏舉(ju) 辦活動、群眾(zhong) 休閑娛樂(le) 的公共空間。
公共空間治理不僅(jin) 在物質層麵,更重要的是通過物質層麵向精神層麵延伸,塑造群眾(zhong) 公共意識,提升文化素質。2023年以來,邳州市各試點地區利用收回的村莊內(nei) 部空間,合理布設小遊園、小綠地、健身器材,提升村民戶外活動環境;積極推進積分製,探索實施“門戶三包”,引導群眾(zhong) 從(cong) “站著看”到“動手幹”;探索“功德榜”“光榮榜”,引導能人鄉(xiang) 賢反哺鄉(xiang) 村建設,引導群眾(zhong) “一家一米路”打通“最後一百米”,實現農(nong) 村人居環境和精神麵貌全麵提升。
此外,邳州在推進“小田並大田”“一戶一塊田”改革過程中,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和殯葬改革,通過整治“亂(luan) 墳頭”,嚴(yan) 禁在“小田變大田”改造區域內(nei) 新建墳墓,探索實施嵌入式“林下墓地”,加快建設村級公墓,引導群眾(zhong) 自覺抵製占用耕地散埋亂(luan) 葬等不良習(xi) 俗。宿羊山鎮蘇口村是平墳試點村,原本散落在田地裏的76個(ge) 墳頭墓穴統一遷到了規劃公墓。
隨著人地關(guan) 係格局的改變,不僅(jin) 村民們(men) 的收入提高了,公共服務更加完善,過去多發的地邊爭(zheng) 端、鄰裏糾紛也顯著減少。如今,在邳州市,以村居“馬紮議事”“五老”共商共議等多種形式為(wei) 代表,共建共治共享的鄉(xiang) 村公共空間治理新局麵正逐步形成,文明鄉(xiang) 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的現代化農(nong) 村模樣也越來越清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