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既“塑形”又“鑄魂” 鄉村蝶變滿目新

發布時間:2023-10-17 16:25:00來源: 人民網-湖南頻道

  民族要複興(xing) ,鄉(xiang) 村必振興(xing) 。

  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湖南省嶽陽市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dang) 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深入學習(xi) “千萬(wan) 工程”經驗,堅持以學促幹,以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事業(ye) 高質量發展成效檢驗主題教育成果,不斷開創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事業(ye) 新局麵。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黨(dang) 建聯盟賦能“一村一品”

  平江縣浯口鎮,美在產(chan) 業(ye) ,美在舌尖。

  在這裏,“一鎮一業(ye) 、一村一品”初現崢嶸:品一口白玉絲(si) 瓜,清香甘甜;享一場蝦蟹盛宴,酣暢淋漓;來一片樂(le) 才生薑,醒神通脈;嗦一碗三聯茴粉,勁道爽滑……各村數不盡的特色農(nong) 產(chan) 珍味“連片成景”,走出浯口、走向省外,既興(xing) 了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又美了村民心田。

  群眾(zhong) 富不富,關(guan) 鍵在支部;地區強不強,關(guan) 鍵看“領頭羊”。為(wei)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平江縣將主題教育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緊密結合,積極探索“黨(dang) 建聯建+產(chan) 業(ye) 聯盟”發展模式。

  與(yu) 之而來的是一係列“硬核”舉(ju) 措:設立每年不少於(yu) 2000萬(wan) 的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引導資金;開展“服務上門”等活動,幫助企業(ye) 解決(jue) 用工、供電、供水、資金、人才等問題;創新開展“啟明星光·黨(dang) 員就在你身邊”誌願服務活動,打造黨(dang) 員誌願服務崗、黨(dang) 員責任區。

  如今,平江縣成功打造勁仔深海小魚、麻辣王子辣條、山潤山茶油、九獅寨高山茶、穀雨煙茶等一批特色農(nong) 業(ye) 品牌,組建產(chan) 業(ye) 聯盟15個(ge) ,輻射基層黨(dang) 組織108個(ge) ,培育黨(dang) 員產(chan) 業(ye) 大戶200餘(yu) 戶,帶動村集體(ti) 經濟增收超過1000萬(wan) 元。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嶽陽立足當地實際,因地製宜發展富民強村產(chan) 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多點開花”“串珠成鏈”。

  美酒飄香的汨羅長樂(le) “甜酒小鎮”、蝦肥蟹美的湘陰鶴龍湖“蝦蟹小鎮”、獨具韻味的臨(lin) 湘羊樓司“竹器小鎮”……一批產(chan) 業(ye) 特而強、功能聚而合的特色村鎮拔節生長,生機無限。

  產(chan) 業(ye) 興(xing) ,則村民富。如今,嶽陽村集體(ti) 經濟有效融入七大農(nong) 業(ye) 百億(yi) 產(chan) 業(ye) 鏈、農(nong) 業(ye) 特色小鎮創建,深入開展“迎老鄉(xiang) 、回故鄉(xiang) 、建家鄉(xiang) ”活動,1372個(ge) 村集體(ti) 經濟收入逐年提升,脫貧群眾(zhong) 的腰包更鼓、勁頭更足、生活更幸福。

  人才振興(xing)

  科技特派員躬身鄉(xiang) 野

  “新型葉麵肥,營養(yang) 更豐(feng) 富均衡。”“香稻要高產(chan) ,都說這個(ge) 辦法好。”“冷空氣來襲,謹防水稻寒害。”這是“水稻老夏”在短視頻平台發布的係列視頻內(nei) 容。800餘(yu) 個(ge) 短視頻,收獲了近70萬(wan) 的點讚量,不少網友還在評論區與(yu) 老夏交流水稻種植心得。

  老夏是嶽陽市年近六旬的科技特派員夏照明。

  以往到了農(nong) 業(ye) 技術普及的黃金時期,他一準就是去了田間地頭,看秧苗的長勢、看稻田的管理。這兩(liang) 年,老夏玩上了新媒體(ti) ,當起了主播,開起了直播,但他不為(wei) 娛樂(le) 也不帶貨,他在直播間就隻做一件事:教農(nong) 民種水稻。

  當下,嶽陽廣大科技特派員們(men) 穿梭山林、躬身鄉(xiang) 野,堅持人才下沉、科技下鄉(xiang) 、服務“三農(nong) ”,帶來了科學知識的力量、技術賦能的翅膀。

  在平江縣,科技專(zhuan) 家服務團攜手平江打造聯合實驗室,選育新油茶品種,提高油茶產(chan) 量,“德字1號”油茶被命名為(wei) 全國優(you) 良油茶品種;

  在湘陰縣,他們(men) “牽線”高端餐飲企業(ye) 、加工企業(ye) 、大型超市,借力電子商務,助力賽美農(nong) 莊、李公湖黑背鯽魚養(yang) 殖合作社等銷售農(nong) 產(chan) 品2000餘(yu) 噸;

  在汨羅市,他們(men) 將雜草叢(cong) 生的荒山變為(wei) 集生態種植、旅遊觀光、現場采摘、科普體(ti) 驗、健康教育為(wei) 一體(ti) 的生態藍莓示範基地。

  人才興(xing) 農(nong) 的星星之火,早已燎原。嶽陽市進一步探索創新“鄉(xiang) 村振興(xing) 指導員”舉(ju) 措,118名縣鄉(xiang) 機關(guan) 職級公務員沉到基層,圍繞“五大振興(xing) ”當好“五員”,帶動資金、項目、技術、人才資源向鄉(xiang) 村聚集。據統計,鄉(xiang) 村振興(xing) 指導員到村以來,開展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微宣講”、屋場會(hui) 等600多場次,協調解決(jue) 各類問題506個(ge) ,助力一批鄉(xiang) 村建設重點項目落地。

  生態振興(xing)

  鄉(xiang) 村旅遊“無中生有”

  位於(yu) 汨羅江上遊的“長壽秘境”景區,是嶽陽市現在最受歡迎的旅遊景區之一。幾年前,這裏還隻是一個(ge) 國有林場,運營舉(ju) 步維艱,職工生活困難。

  “生態保護並不是要把生態封存,而是要通過科學利用將它變成地方的經濟發展優(you) 勢。”時任林場場長餘(yu) 普暉意識到,長壽生態林場有天然的生態優(you) 勢,要把生態做成產(chan) 業(ye) 、把產(chan) 業(ye) 做成生態。

  大膽改革謀出路,林場與(yu) 當地村莊共同融資數千萬(wan) 元,流轉土地680畝(mu) 建成了“長壽秘境”這個(ge) 生態旅遊景區。景區運營第一年就實現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有了這個(ge) 網紅景點,不僅(jin) 解決(jue) 了當地30餘(yu) 戶貧困戶的就業(ye) 問題,每年每戶還可增收1萬(wan) 元以上,流轉土地的農(nong) 戶還拿到了分紅。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生態本身就是價(jia) 值。農(nong) 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嶽陽越來越多的鄉(xiang) 村走上了生態旅遊的“快車道”。

  觀鳥采桑湖、尋味六門閘,一眾(zhong) 遊客前往錢糧湖觀鳥、攝影、踏青;地處北羅霄山脈腹地的“蘆頭境穀”,因其絕佳的自然環境和遊覽體(ti) 驗,被貼上“湖南溯溪露營天花板”“暑期親(qin) 子旅必去勝地”等網紅標簽……

  追尋“兩(liang) 山”夢,嶽陽大地造就了一大批美麗(li) 鄉(xiang) 村。

  華容縣禹山鎮八嶺村、嶽陽樓區郭鎮鄉(xiang) 麻布山等58個(ge) 村被評為(wei) “嶽陽市黨(dang) 建引領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基地”;汩羅市桃林寺鎮三新村、平江縣三市鎮高和村、湘陰縣六塘鄉(xiang) 旭日村、嶽陽縣張穀英鎮蓮花湖村入選2023年度省級美麗(li) 鄉(xiang) 村(和美湘村)示範創建名單。

  可以預見的是,在嶽陽,鄉(xiang) 村遊催生金疙瘩,好風景長出新經濟。

  治理振興(xing)

  村民共建共治共享

  吹拉彈唱,棋牌益智,還有推拿按摩,中午有免費午餐,傍晚結伴去打理菜地……在嶽陽市華容縣三封寺鎮華一村,200多位老人樂(le) 在其中的豐(feng) 富生活,成為(wei) 先行探索農(nong) 村老年人自助互助養(yang) 老的一個(ge) 典範。

  “我們(men) 村老齡化比較嚴(yan) 重,老年人達到了40%以上。”華一村村委委員謝輝說,平時老人家在家裏沒事做,一天到晚坐在家裏麵也很無聊,所以村裏成立了自助互助養(yang) 老協會(hui) ,把老人家都集中到一起,相互之間有個(ge) 照料。

  謝輝介紹,自主互助養(yang) 老可以理解為(wei) 老年人的“抱團取暖”:相對低齡、身體(ti) 好的老人發揮餘(yu) 熱,服務高齡和身體(ti) 較差的老人。這樣既緩解了養(yang) 老壓力,也讓老年人找到了發揮自身價(jia) 值的平台。

  以老幫老,關(guan) 鍵要形成良性循環。華一村自助互助養(yang) 老協會(hui) 以宜康中心為(wei) 載體(ti) ,引入“時間銀行”概念,會(hui) 員參與(yu) 自助互助誌願服務,或由親(qin) 屬代勞及向協會(hui) 捐資贈物,均可獲取“時間銀行”積分。老年人可使用積分在協會(hui) 兌(dui) 換生病照料、日常用品、免費午餐等各種服務。

  湘陰縣瓦窯灣社區由“夕陽紅”誌願者服務隊牽頭創辦“長者飯堂”,解決(jue) 老年人買(mai) 菜做飯不方便等身邊事操心事,贏得大家稱讚。

  華一村打造的安享晚年共同體(ti) ,瓦窯灣社區推出的“長者飯堂”等創新是黨(dang) 建引領基層治理的生動體(ti) 現。

  “欲築室者,先治其基”。基層治理一直都是國家治理體(ti) 係的根基所在。近年來,嶽陽市以“走找想促”為(wei) 契機,將“千萬(wan) 工程”經驗與(yu) 基層治理結合起來,積極引導村民自治、弘揚清風正氣、提升農(nong) 村基層治理效能——

  嶽陽樓區創新“群英斷是非”工作法作為(wei)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典型向全國推廣;

  屈原管理區依托“五彩之家”基層治理模式,推動“移風易俗”工作前置;

  嶽陽縣“和順堂”、汨羅市“羅江夜話”等鄉(xiang) 村治理新模式,推動矛盾糾紛就地化解。

  歸根結底,鄉(xiang) 村振興(xing) 受益在群眾(zhong) 、主體(ti) 是群眾(zhong) 。嶽陽,正以最大限度激發群眾(zhong) 的主動性、創造性,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凝聚群眾(zhong) 智慧力量。

  嶽陽主題教育中,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深刻領悟“千萬(wan) 工程”蘊含的科學思想與(yu) 方法,著力在以學促幹上下功夫,既注重“塑形”,更注重“鑄魂”,在打造鄉(xiang) 村振興(xing) “嶽陽樣板”中邁出堅實步伐,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劉敏文、李金貴)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