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毘山遺址發現距今三千年前“宮殿級”建築基址群
10月15日,在湖州毘山遺址考古發掘研討會(hui) 上,考古專(zhuan) 家披露在毘山遺址中心區域發現約3000年前“宮殿級”的高等級建築基址群。考古發掘和研究結果表明,毘山遺址是東(dong) 南地區迄今所見夏商時期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核心聚落遺址,這標誌著浙北地區先秦考古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
中華文明探源首席專(zhuan) 家、北京大學一級教授趙輝稱,這是一次“期待已久的發現”。毘山遺址的重要發現,對進一步研究我國東(dong) 南商周時期的文明進程、吳越文化的起源提供了豐(feng) 富的實物佐證。
毘山遺址位於(yu) 湖城龍溪港東(dong) 岸毘山腳下,麵積約100萬(wan) 平方米,發現於(yu) 上世紀50年代,是浙江先秦時期最重要的遺址。早些年,考古人員就發現卜骨、卜甲、銅器、玉器等重要文物。為(wei) 配合城市建設,考古人員先後進行了6次發掘,發現了“毘山大溝”、崧澤至良渚文化的土台和墓葬群,還有諸多建築基址、灰坑、灰溝等遺跡,出土了豐(feng) 富的遺物。
2014年開始,考古人員對毘山遺址展開長達十年的考古發掘工作,毘山遺址中心聚落麵紗終於(yu) 被揭開。考古領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閆凱凱稱,圍繞毘山山體(ti) ,發現了一圈由二裏橋河、龍溪港、鐵店河及古河道組成的濠溝。濠溝以內(nei) 是聚落中心,麵積約33萬(wan) 平方米,文化遺存豐(feng) 富,分布眾(zhong) 多高等級建築遺跡,同時發現了一批晚商時期的重要遺物。
在環濠內(nei) 的麻雀田地點,考古人員在東(dong) 西區各發現4座基槽式房址和7處建築基址,其中建築基址6揭露最為(wei) 完整,由三排主柱和一排廊柱組成,基槽裏鋪設地栿,做工考究。令人震撼的是,在建築基址群1,發掘出幹欄加土築高台建築組合遺存,麵積約3400平方米。高台建築由人工堆築而成,麵積約628平方米。考古人員推斷應是禮製禮儀(yi) 的重要場所。這也是南方地區同時期所見規模最大的同類建築遺存。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徐良高說,毘山遺址發現如此大規模聚落和高等級建築遺址,顯示湖州在當時已成為(wei) 東(dong) 苕溪流域的區域政治文明中心,其南北文化的頻繁交流也顯示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ti) 格局的曆史進程。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向明稱,毘山遺址文化遺存在環太湖流域晚商時期形成了相對獨立的發展階段,文化麵貌獨特,有著充分的考古地層學證據。考古專(zhuan) 家提出以其命名“毘山文化”,將有助於(yu) 完善環太湖地區先秦時期考古學文化序列。
據悉,目前,湖州當地政府也在加緊推進毘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規劃與(yu) 實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