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江淮行丨滁州南譙區:跨界融合 攀高逐新
在皖蘇交界處,一條滁河,將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和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分隔兩(liang) 岸,曾經居民往來都成了“老大難”問題。如今,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已讓滁寧兩(liang) 地緊緊“牽手”,成為(wei) 跨界一體(ti) 化的新樣本。
5年來,在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戰略的指引下,兩(liang) 地從(cong) 山水相連到人緣相親(qin) ,再到攜手並進,“好鄰居”變成了“合夥(huo) 人”。得益於(yu) 此,滁州市南譙區乘“風”起舞,攀“高”逐“新”,謀劃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和半導體(ti) 等主導產(chan) 業(ye) 。如今,共建紅利逐一顯現。
今年一季度,在安徽省45個(ge) 市轄區經濟運行“賽馬”評議中,位居全省第1位,二季度繼續保持安徽省第一方陣位次,投資“賽馬”獲省政府激勵……跳動的數據,耀眼的榮光,映照著南譙區在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中的拚搏擔當,記載著南譙區在新征程上的鏗鏘步伐。
南譙區的滁河風光帶。南譙區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攀“高”:產(chan) 學研互通 產(chan) 業(ye) 更高端
一體(ti) 化,不是簡單的“1+1=2”,而是優(you) 勢互補、協同發力,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新優(you) 勢。
在位於(yu) 南譙區的滁州高教科創城,這座充滿科技感、未來感的科創園區,將被打造成長三角地區“創新高地”。在這裏,一批批科研人員,開始繪就屬於(yu) 他們(men) 的故事。走進滁州高教科創城功能農(nong) 業(ye) 科技園,安徽科技學院長三角功能農(nong) 業(ye) (食品)研究院院長尹雪斌正帶領團隊,分析研究功能農(nong) 業(ye) 的最新產(chan) 品,不斷積蓄創新的動能。
所謂“功能農(nong) 業(ye) ”,是指通過生物營養(yang) 強化等生物技術手段,使農(nong) 產(chan) 品達到營養(yang) 化、功能化,針對人們(men) 硒、鋅等必需礦物質缺乏的問題,讓消費者“吃出健康”。
安徽科技學院長三角功能農(nong) 業(ye) (食品)研究院的部分功能農(nong) 產(chan) 品種子。人民網記者 周坤攝
2020年6月28日,長三角(滁州)功能農(nong) 業(ye) 創新創業(ye) 基地簽約活動暨中國功能農(nong) 業(ye) 協同創新基地開工儀(yi) 式在滁州高教科創城舉(ju) 行,這標誌著全國首個(ge) 功能農(nong) 業(ye) 雙創基地正式落戶滁州。
邊規劃、邊建設、邊科研。3年多時間,研究院快速推進科研工作,在功能農(nong) 業(ye) 領域取得一係列亮眼的科研成果。
“前沿技術不是空中樓閣,但落地孵化需要較長的時間。”尹雪斌說,在南譙區,以研究院為(wei) 核心,打通了產(chan) 學研的通道,讓核心技術產(chan) 生實用價(jia) 值有了更多可能。
關(guan) 鍵技術,正在加速突破;科技創新,正在塑造新優(you) 勢。
前幾年,南京工業(ye) 大學教授崔朝亮所在的團隊開發出高抗汙染PVDF超濾膜,實現了製漿造紙廢水的零排放,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然而,科技成果如何快速實現轉化?
南京工業(ye) 大學在滁州高教科創城設立的科創基地及工程訓練中心,恰好解決(jue) 了這一難題。
在滁州久盈膜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在檢查剛剛生產(chan) 的膜絲(si) 。人民網記者 周坤攝
2020年,滁州久盈膜科技有限公司在這裏成立,主要產(chan) 品為(wei) 中空纖維超濾膜及其環保設備,一舉(ju) 打破了進口超濾膜在我國高端市場的壟斷地位。
崔朝亮也從(cong) 一名大學教授,轉變為(wei) 高科技企業(ye) 創辦人,其項目團隊21人中,包括12名博士、9名碩士,有的就是崔朝亮的學生,畢業(ye) 後直接留在了滁州。
如今,皖蘇交界的滁河,再也不是滁寧之間的“阻隔”,而成為(wei) 合作的“橋梁”。
近年來,滁州高教科創城引進高層次人才項目14個(ge) ,各領域高層次人才137名、行業(ye) 急需緊缺人才30餘(yu) 名,落戶並孵化科技企業(ye) 300多家。逐步建成集科技研發、戰新產(chan) 業(ye) 、高教研學、城市服務等於(yu) 一體(ti) 的四大功能板塊。
逐“新”:創新更澎湃
南譙區從(cong) 製造業(ye) 起步,以實體(ti) 經濟見長。若要說起產(chan) 業(ye) 發展的短板,則是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的缺失,科研對實體(ti) 產(chan) 業(ye) 的創新升級驅動力不足。不過,乘著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的東(dong) 風,這一問題也迎刃而解。
在南譙區的安徽凱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廠房裏,一根根鋼條在軋機裏快速前行,經過軋製、衝(chong) 裁、冷彎成型等工序,變成太陽能光伏邊框產(chan) 品,其中一半出口國外。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如此繁忙的生產(chan) 線上,隻有一名工人操控,大部分工序都是該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設備進行操作。
安徽凱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無人化生產(chan) 車間。人民網記者 周坤攝
安徽凱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曉峰稱,未來當項目全部達產(chan) 後,一個(ge) 廠房裏隻要8個(ge) 工人,就可以操控15條生產(chan) 線,一年產(chan) 值達10億(yi) 。
“當然在智能設備開發的過程中,我們(men) 會(hui) 遇到很多技術難題。這時候,我們(men) 就會(hui) 借助南京高校院所強大的研發優(you) 勢,來幫我們(men) 合力攻克核心技術方麵的難關(guan) 。”黃曉峰說。
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在協同創新的導向下,項目、人才、專(zhuan) 利等要素在南譙區加速流動,為(wei) 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提供無限可能。
黃曉峰坦言,如今,搬來南譙區以後,公司營業(ye) 額比以往提高1.5倍,今年預計將達到3億(yi) 元。
而放眼整個(ge) 南譙區,今年上半年,南譙區推動工業(ye) 經濟轉型升級,完成技改投資14.8億(yi) 元,增長144.1%,居滁州市第3位。並且新增省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17家,創曆年新高。
走進中通快遞滁州轉運中心,剛剛投產(chan) 的智能分揀中心一派繁忙,來自全國各地的快件匯聚這裏,經由快速運轉的智能分揀係統掃描後,按照既定路線,快件再次被傳(chuan) 輸帶精準投入指定中轉區。
在這裏,自動化分揀係統讓高科技賦能傳(chuan) 統快遞行業(ye) ,實現區域快件的快速準確分揀、打包、轉運,大力提升了企業(ye) 效率。
“良好的產(chan) 業(ye) 生態是我們(men) 選擇這裏的重要原因。”中通快遞滁州轉運中心人事綜合部負責人李秋生告訴記者,落戶一年時間,南譙區給中心帶來眾(zhong) 多政策支持,讓中心與(yu) 其他企業(ye) 交流和合作更加便捷,也為(wei) 企業(ye) 帶來更多合作機遇和發展空間。
從(cong) “皖東(dong) 一隅”到“開放之地”,變化背後,是南譙區站在了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的最強時代風口。南譙-浦口合作產(chan) 業(ye) 園裏貨車的喇叭聲、南譙-浦口省際毗鄰區新型功能區裏塔吊的轟鳴聲、滁州高教科創城半導體(ti) 生產(chan) 線的運轉聲……交織成了長三角一體(ti) 化高質量發展的“協奏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