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雲和開展香菇棚整治消除安全隱患
近日,在麗(li) 水雲(yun) 和縣白龍山街道的黃水碓村和瓦窯村,街道和村幹部正在清理香菇棚拆除後遺留的垃圾和堆放的雜物等,待驗收後這些土地將重新複墾種植。
食用菌是雲(yun) 和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城郊和農(nong) 村存在占地69.2萬(wan) 平方米的香菇棚。大量的香菇棚也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2023年以來,雲(yun) 和在全縣範圍內(nei) 開展香菇棚消防安全隱患專(zhuan) 項整治行動。
前期,各鄉(xiang) 鎮(街道)對轄區內(nei) 香菇棚進行集中調查摸底,建立“一戶一冊(ce) ”檔案,並通過發放“給雲(yun) 和菇農(nong) 的一封信”、駐村幹部下田頭宣傳(chuan) 等方式宣傳(chuan) 整治方案和政策,引導群眾(zhong) 支持並參與(yu) 香菇棚整治工作。同步建立“網格長+田長”責任體(ti) 係,推動菇棚摸底、丈量發動、麵積核對、拆除等各項工作落地落細,確保田有人巡、棚有人管、責有人擔。目前,“田長製”已設立80個(ge) 村級田長、100個(ge) 村級巡查員,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根據前期排摸的‘一戶一冊(ce) ’數據,香菇棚分為(wei) 整治提升和拆除兩(liang) 類。”整治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針對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菇棚,由鄉(xiang) 鎮(街道)出具認定意見進行整治提升;針對“人菇混居”的情況,限期要求菇農(nong) 搬出菇棚,同時拆除生活用房(或按照看護和設施用房相關(guan) 要求進行整改),菇農(nong) 搬離後生產(chan) 用房在限期內(nei) 按標準菇棚要求進行整改提升;針對長期閑置、改變用途、重點項目建設需要的進行拆除。截至目前,全縣累計拆除菇棚53萬(wan) 餘(yu) 平方米用於(yu) 種植糧食,整改提升19萬(wan) 餘(yu) 平方米。
香菇棚整治,示範帶動是關(guan) 鍵。為(wei) 此,雲(yun) 和在白龍山區委、崇頭鎮和赤石鄉(xiang) 等食用菌產(chan) 業(ye) 集聚區,開展了香菇地麵栽培、耳稻輪作等增收模式推廣,為(wei) 農(nong) 戶提供可複製的致富路徑。針對傳(chuan) 統香菇棚建築結構差、耐火等級低、消防設施不全等問題,在白龍山街道高胥村、隔溪寮村建立香菇地麵栽培大棚試點基地,強化示範帶動作用。
- 此外,雲和還將定期對香菇棚進行安全巡查,強化香菇棚安全日常監管,並同步開展香菇棚標準化建設,實施香菇棚審批備案製,與菇農簽訂備案承諾書,保障香菇棚規範化建設,確保專項整治行動取得實效長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