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錢塘:共富新“稻”路繪出鄉村新“豐”景
時下,正值稻香魚肥之季。在杭州錢塘區某處農(nong) 場,金燦燦的水稻與(yu) 阡陌有序的水渠、田間道相映成趣,村民們(men) 一邊查看前段時間投放的魚苗長勢一邊交談著,勾勒出一幅“稻在水中長、魚繞稻間遊”的鄉(xiang) 村新“豐(feng) ”景。
“今年5月,我們(men) 試著在稻田環溝內(nei) 對馬口魚水花苗進行標苗。通過試驗發現,在稻田中標苗,不僅(jin) 可以降低苗種成本,還能提高苗種的存活率。”看著魚兒(er) 在田間遊來遊去,農(nong) 場場長沈良興(xing) 奮地說。
“稻—馬口魚”綜合種養(yang) 是一種“稻漁共養(yang) ”的新模式。10月18日,全省稻漁綜合種養(yang) 現場交流會(hui) 在錢塘區召開,會(hui) 上發布了“稻—小龍蝦”“稻—鱉”“稻—魚”“稻—黑斑蛙”等浙江省稻漁綜合種養(yang) 十大新型模式,其中“稻—馬口魚”就屬於(yu) 近年來浙江省創新推廣的稻溪流性魚類共生模式。
從(cong) 2022年起,沈良就帶領團隊試點實施稻漁、稻鴨綜合種養(yang) 。要做好種養(yang) 的高質量管理,沈良與(yu) 團隊首先在田塊四周進行環溝開挖。每條溝寬3米、深1米,坡角小於(yu) 45度,開挖麵積控製在10%以內(nei) 。同時,在環溝內(nei) 配置鼓風機和底增氧設施,在環溝上方加裝防鳥網,在進排水口加裝細眼網袋等措施,以降低管理不當造成的損失。
一田兩(liang) 用,提質增效的目標很快見效。預計到2023年11月底,馬口魚就可采取捕大留小方式逐步銷售。據初步估算,“稻—馬口魚”綜合種養(yang) 模式,畝(mu) 均總增效可達2890元,而且水稻收割後,隻要對環溝內(nei) 側(ce) 適當加高田埂,還可繼續實施“小麥—馬口魚”共生模式,越過一個(ge) 冬天,小規格的魚就基本可以達到銷售規格,畝(mu) 均總產(chan) 量也能大幅度提升,過去的“巴掌田”,如今變成了奔向致富路的“聚寶盆”。
同時,稻漁綜合種養(yang) 模式還能有效改善稻田的生態環境。稻田是一個(ge) 天然濕地,能夠有效分解養(yang) 殖尾水中的氮磷元素。稻田飛蟲的蟲卵等也為(wei) 馬口魚提供了天然餌料,增長馬口魚生長速度的同時,還降低了飼料成本。“而且減肥減藥後的稻米品質更高,售價(jia) 更高,更綠色更安全。”沈良表示。據了解,在省水產(chan) 技術推廣總站技術專(zhuan) 家的指導下,錢塘區“稻—馬口魚”共生規模逐步擴大,從(cong) 2022年的40畝(mu) ,到2023年已達275畝(mu) ,2024年更有望突破1000畝(mu) ,該農(nong) 場還成為(wei) 全省唯一一家規模化實施稻田養(yang) 殖溪流性魚類的主體(ti) 。
作為(wei) 杭州市產(chan) 糧大區,錢塘區水係河網發達,土地平整機械化程度高,有著發展稻漁綜合種養(yang) 的獨特優(you) 勢。自2022年以來,全區推廣新型綜合種養(yang) 麵積8000餘(yu) 畝(mu) ,各模式綜合畝(mu) 均肥料使用成本可下降30%以上,農(nong) 藥使用成本可下降50%以上。
“我們(men) 還將邀請更多的養(yang) 殖專(zhuan) 家和農(nong) 技專(zhuan) 家到田間指導,推進產(chan) 銷聯動,確保新型綜合種養(yang) 工作穩健、高效發展。”錢塘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錢塘區亦是浙江省稻漁綜合種養(yang) 的一個(ge) 縮影。自2019年實施稻漁綜合種養(yang) 百萬(wan) 工程以來,浙江省稻漁綜合種養(yang) 推廣麵積已達78萬(wan) 畝(mu) ,畝(mu) 均增效2000元以上,建成省級重點縣13個(ge) 、重點基地163家,水稻與(yu) 小龍蝦、河蟹、鱉、魚和蛙類等綜合種養(yang) 模式不斷湧現。稻田裏的精耕細作,擦亮了綠色生態農(nong) 業(ye) 底色;多元化生態養(yang) 殖模式,有效降低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成本,提升了農(nong) 民收益,也讓共同富裕之路越走越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