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綠色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的湖北智慧

發布時間:2023-10-23 11:12:00來源: 人民網-湖北頻道

  由湖北廣播電視台、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聯合製作的《改變中國的真理力量》(第二季)“綠色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的湖北智慧”10月22日晚21:20在湖北衛視播出,呈現新時代湖北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關(guan) 於(yu) “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方麵的探索。

  糧食安全是事關(guan) 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對於(yu) 促進經濟發展、保障社會(hui) 穩定、維護國家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湖北是農(nong) 業(ye) 大省、魚米之鄉(xiang) ,糧食產(chan) 量連續10年穩定在500億(yi) 斤以上,淡水魚產(chan) 量有望連續27年位居全國第一,油菜籽、茶葉、蔬菜產(chan) 量和生豬出欄量均位居全國前六位,是國內(nei) 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和供應基地。

  為(wei) 了展現新時代湖北在推進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不斷夯實國家糧食安全根基,建立穩產(chan) 、高產(chan) 、綠色、可持續的新型糧食生產(chan) 體(ti) 係,實現“中部綠色崛起”方麵的生動實踐,本期節目圍繞“40年專(zhuan) 注研究一條魚”的桂建芳院士、“30年琢磨一塊田”的劉四田等人物為(wei) 主要案例,講述湖北以科技創新賦能推動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故事。

  40年專(zhuan) 注研究魚類遺傳(chuan) 育種研究的桂建芳院士

  桂建芳,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的魚類遺傳(chuan) 育種學家,專(zhuan) 注魚類遺傳(chuan) 育種研究40年,他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要讓每個(ge) 中國人都吃得起魚”。初見桂建芳院士是被他慈祥的眼神而吸引,說話慢條斯理,非常幽默。他說,有人說40年研究一條魚,該有多枯燥,可要知道做科研,靜不下來便深不下去。據統計,桂建芳團隊研究的鯽魚,在全國鯽魚主產(chan) 區的占有率達到70%,累計帶來的經濟效益達到幾百億(yi) 元。特別是對湖北苗種這一塊,每年都能為(wei) 全省乃至全國供應數十億(yi) 尾的優(you) 質魚苗,極大地推動了湖北農(nong) 業(ye) 經濟發展。

  30年紮根蔬菜種植的“菜博士”

  劉四田,種菜30多年,雲(yun) 夢縣四季長青蔬菜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當地聞名的種菜能手,人稱“菜博士”。為(wei) 了選好蔬菜品種,提升蔬菜種植品質,劉四田多方考察,依托省市農(nong) 科院資源,引入最新的西蘭(lan) 花、紅葉香筍、甜玉米和南瓜等優(you) 質品種,解決(jue) 了過去蔬菜種植品種單一、品質不佳的難題。劉四田在蔬菜生產(chan) 中,引入新品種、新技術,他把長期種菜的實踐總結成“四塊田”理念。他的蔬菜合作社帶動周邊村連片種植2200畝(mu) ,產(chan) 品遠銷國內(nei) 國外各大市場,並且在國家對蔬菜產(chan) 業(ye) 政策扶持的東(dong) 風之下,他們(men) 用十年的時間,從(cong) 最早的2014年產(chan) 值140萬(wan) ,到現在達到了1472萬(wan) ,是過去的十倍。

  采訪中,劉四田拿出了厚厚的20多本日記本,向筆者講述這些年蔬菜種植的苦辣酸甜。翻開日記本,裏麵都是劉四田種植蔬菜30年來的試驗數據和心得,也是見證蔬菜種植行業(ye) 30年滄桑巨變的珍貴資料。

  循環種養(yang) 的“稻鴨蝦”模式的探索

  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nong) 業(ye) 大學教授張啟發等專(zhuan) 家提出“雙水雙綠”理念,即充分利用稻田和水資源的優(you) 勢實行稻田種養(yang) ,使“綠色水稻”和“綠色水產(chan) ”協同發展,做大做強水稻、水產(chan) “雙水”產(chan) 業(ye) ,做優(you) 做特綠色稻米、綠色小龍蝦等“雙綠”產(chan) 品。

  近年來,“雙水雙綠”種養(yang) 模式得到了全新升級。張啟發院士和“雙水雙綠”研究院院長、水產(chan) 學院教授顧澤茂合作的“稻鴨蝦”模式,是在蝦稻種養(yang) 模式的基礎上試驗成功的一種新模式,該模式利用稻田的時空和溫光資源,將稻、鴨、蝦巧妙整合發展的綠色農(nong) 業(ye) 種養(yang) 模式。蝦、鴨、燈等防控水稻病蟲草害,不用農(nong) 藥;鴨與(yu) 蝦糞便排入土壤,培肥了土壤,水稻種植期精準施肥;水稻收割後,充分曬田,綠色養(yang) 殖小龍蝦,不用漁藥;稻杆作為(wei) 小龍蝦苗種餌料,然後小龍蝦精準投喂飼料,養(yang) 殖綠色小龍蝦,形成了“雙不雙精準”技術體(ti) 係;同時,在這種模式中,水稻品種采用張啟發院士團隊多年研發的黑米品種“華墨香”,這個(ge) 品種具有“香甜軟糯”特質,是現在唯一的米飯型全穀黑米。

  采用這種模式不僅(jin) 能夠生產(chan) 綠色稻米、綠色小龍蝦,還有鴨子的收入,所以這是一項經濟效益高、產(chan) 品品質優(you) 、生態綠色的全新種養(yang) 模式。“我算給你看啊!以前農(nong) 民隻種單稻,一年每畝(mu) 地掙不到1000塊。現在‘稻鴨蝦’的模式,一年稻田畝(mu) 產(chan) 值可以達到2萬(wan) 元。”這是在見到顧澤茂教授時,他說的第一句話。

  如今,雙水雙綠“稻—鴨—蝦”綠色種養(yang) 新模式已經在湖北多個(ge) 縣市得到試點和推廣,並且成效喜人,以實際行動踐行推進化肥農(nong) 藥的減量增效打造綠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的發展要求。展望未來,以科技賦能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湖北必將書(shu) 寫(xie) “三農(nong) ”事業(ye) 的新華章。(圖/文 任航)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