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正創新中賡續曆史文脈(人民論壇)
“心相約,夢閃耀”。10月22日晚,第四屆亞(ya) 洲殘疾人運動會(hui) 開幕式在浙江杭州奧體(ti) 中心體(ti) 育場隆重舉(ju) 行。用“金桂花冠”向每一名運動員傳(chuan) 遞“逐夢折桂、舍我其誰”的美好寓意,以“金石篆刻”的藝術化表現詮釋殘疾運動員“精誠所至,金石為(wei) 開”的拚搏精神,運動員入場時不同季節、不同風格的西湖十景借助地屏和網幕驚豔亮相……杭州亞(ya) 殘運會(hui) 開幕式上,充滿東(dong) 方美學的藝術構思,傳(chuan) 遞詩情畫意的“中國式浪漫”,展現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體(ti) 現中華文化守正創新的盛大氣象。
文化因賡續而繁榮興(xing) 盛,傳(chuan) 統因創新而曆久彌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宣傳(chuan) 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強調“充分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於(yu) 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堅持守正創新,既是文化發展的必然規律,也是賡續曆史文脈、譜寫(xie) 當代華章的內(nei) 在要求。
曆史長河,奔流浩蕩;文脈傳(chuan) 承,弦歌不輟。中華文明經曆5000多年的曆史變遷,但始終一脈相承,為(wei)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豐(feng) 厚滋養(yang) 。今年中秋國慶假期,文旅行業(ye) 加速複蘇,傳(chuan) 統文化之風勁吹。在江蘇蘇州平江曆史文化街區,遊客們(men) 在古色古香的院落中聽評彈、看演出;在重慶,非遺民俗展精彩不斷,萬(wan) 盛金橋吹打、酉陽土家族擺手舞等表演讓遊客感歎不虛此行;在江西龍虎山景區,團扇、燈籠等現場手作和獨竹水上漂等傳(chuan) 統技藝驚豔亮相。人們(men) 在一個(ge) 個(ge) 文旅項目中感受到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也更加深切地認識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泱泱中華,曆史悠久,文化厚重,文脈綿延,我們(men) 要堅定文化自信,保護好、傳(chuan) 承好、發展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當然,守正不是守舊,更不是固步自封、墨守成規,而是需要與(yu) 創新相結合。事實上,隻有在創新基礎上守正,才能與(yu) 時代同發展、共進步;隻有在守正基礎上創新,才不會(hui) 偏離方向。堅持守正創新,以守正促創新、以創新固守正,才能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得到更好傳(chuan) 承。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中華文明是革故鼎新、輝光日新的文明,靜水深流與(yu) 波瀾壯闊交織。”中國人民的理想和奮鬥,中國人民的價(jia) 值觀和精神世界,始終深深植根於(yu) 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沃土,同時又隨著曆史和時代前進而不斷與(yu) 日俱新、與(yu) 時俱進。守正創新,既是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恪守正道、革故鼎新觀念的傳(chuan) 承和弘揚,也是推進文化建設的必然選擇。
如何守正創新?關(guan) 鍵就在於(yu) ,找到傳(chuan) 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連接點。曆史文化的滋養(yang) ,既在思接千載的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參與(yu) 的切身體(ti) 驗之中。近年來,從(cong) 故宮博物院的《千裏江山圖》係列文具、國家圖書(shu) 館的《永樂(le) 大典》信箋等文創產(chan) 品廣受歡迎,到《中國詩詞大會(hui) 》《典籍裏的中國》《唐宮夜宴》等蘊含中華文化氣度風範的作品不斷湧現,再到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廣東(dong) 潮州牌坊街等“老街巷”變為(wei) “新地標”,一個(ge) 個(ge) 案例無不啟示我們(men) :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傳(chuan) 統文化融入日常生產(chan) 生活,實現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有機銜接,進一步激發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生機與(yu) 活力。
比甲骨文更早的賈湖刻符龜甲,鐫刻曆史“骨相”的殷商卜骨,辛棄疾、趙孟頫、祝允明真跡……中秋國慶假期,成都博物館“漢字中國——方正之間的中華文明”特展每天吸引約1.7萬(wan) 人前來觀展,80%以上為(wei) 年輕觀眾(zhong) 。今天,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長,也對文化建設有了更多期待。“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曆史文脈、譜寫(xie) 當代華章”,我們(men) 有這樣的信心和決(jue) 心。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24日 04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