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青山區:“紅色物業”賦能 老舊小區煥新

發布時間:2023-10-25 10:19: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看著被風吹破了一角的遮陽棚,包頭市青山區豐(feng) 三小區的物業(ye) 經理胡斌當場決(jue) 定立即更換。他說:“平日裏,小區的居民買(mai) 菜回來,總會(hui) 在棚下歇歇腳,遇到街坊鄰居,就聊聊家常順帶把菜摘了,現在既然它破了,就得換新的。”

  這種貼心服務是豐(feng) 三小區的日常,也是青山區黨(dang) 建引領“紅色物業(ye) ”工作成果的縮影。2020年以來,青山區建強組織,搭好框架,為(wei) 物業(ye) 行業(ye) 植入紅色基因,著力打造物業(ye) 服務融入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新模式,推動形成“人人參與(yu) 、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局麵。黨(dang) 建賦能小區和諧共治,“紅色”貫穿物業(ye) 管理始終,切實增強了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豐(feng) 三小區屬於(yu) 老舊小區,存在失修、失管等問題,物業(ye) 費收取困難,市場化物業(ye) 不願進駐。富潤社區黨(dang) 委在入戶調查了解居民意向後引進了鼎越物業(ye) 公司並成立“紅色物業(ye) ”,建立了黨(dang) 組織領導下的物業(ye) 服務機製,把物業(ye) 服務管理作為(wei) 社區基礎治理的重要組成單元,納入日常工作範疇,組織動員物業(ye) 常態化開展環境衛生管理、私搭亂(luan) 建整治、消防暢通等工作,著力改善小區環境。在容易發生碰撞的路口裝上凸麵反射鏡;為(wei) 小區18個(ge) 單元安裝感應燈;搭建電動自行車充電車棚……“紅色物業(ye) ”精準對焦居民生活的實際問題,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實現小區“麵子”到“裏子”的整體(ti) 提升。“土地平曠,屋舍儼(yan) 然”“黃發垂髫,怡然自樂(le) ”,如今的豐(feng) 三小區仿佛是藏匿在喧囂城市中的桃花源。有了行動上的突圍,就有了思想上的破冰。豐(feng) 三小區的物業(ye) 收費率從(cong) 最初不到15%一路飆升至90%以上。“我們(men) 在業(ye) 主群裏通知了,沒兩(liang) 天居民們(men) 就都把物業(ye) 費交來了,工作人員根本不需要入戶收費。”胡經理說。

  以優(you) 質服務為(wei) 著力點,解居民生活之憂。“紅色物業(ye) ”領航,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服務居民。開展物業(ye) 企業(ye) “暖心事”服務項目,促進物業(ye) “彌縫式”協助社區服務居民;每季度評選“優(you) +”“紅管家”,賦能物業(ye) 從(cong) “物”的管理向“人”的服務轉變;完善物業(ye) 服務企業(ye) 管理機製及閉環考核評價(jia) 體(ti) 係,為(wei) 物業(ye) 管理服務工作“立柱架梁”。“紅管家”主動參與(yu) 網格化治理,對網格內(nei) 群眾(zhong) 反映的問題及時關(guan) 注並解決(jue) 辦理,將便民服務下沉到“靶心”;減免高齡老人物業(ye) 費、慰問幫扶困難戶、免費上門維修等質優(you) 價(jia) 廉的“紅色”便民項目,將多元服務延伸到居民“家門口”;節假日為(wei) 居民送上米麵油等生活用品、春節前為(wei) 孤寡老人免費做家政服務、接送中風的獨居老人去醫院針灸等人文關(guan) 懷服務,將“紅色溫度”傳(chuan) 遞到居民“心田間”。

  以共享共治為(wei) 關(guan) 鍵點,提基層治理之效。創新線上居民參與(yu) 社區治理方式,暢通線下居民溝通議事平台。建設推廣“紅色物業(ye) ”信息化平台,通過“紅色物業(ye) ”智慧服務平台,居民“隨手拍”,將身邊“大小事”進行上傳(chuan) 並查看解決(jue) 進度。因地製宜發揮小型社區優(you) 勢,直接通過黨(dang) 群服務驛站了解居民需求,引導居民參與(yu) 社區治理。問需於(yu) 民,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jue) ,民事民辦,民事民評,基層治理從(cong) “源頭”上引入“活水”。社區指導、物業(ye) 執行、居民參與(yu) ,“三駕馬車”步調一致、同向發力,有效打破了社區單打獨鬥的局麵,破解了“看得著的管不到、管得到的看不著”等基層治理難題。

  談到日後規劃,胡斌提到小區老年人多,希望能搭上老舊小區改造的順風車,在“紅色物業(ye) ”黨(dang) 群服務驛站增設老年人活動中心,為(wei) 老人們(men) 開展活動提供場所。小家守護大家,大家溫暖小家。透過豐(feng) 三小區,我們(men) 看到了黨(dang) 建引領下的“紅管家”締造出的安居樂(le) 業(ye) 、鄰裏和睦、守望相助的“紅色桃花源”。(記者 劉向平 實習(xi) 生 池雪)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