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根發芽”到“枝繁葉茂” 陝西自貿試驗區打造開放型經濟發展主陣地
今年是自貿試驗區建設十周年。2013年9月29日,我國第一個(ge) 自貿試驗區在上海掛牌運行。十年間,全國先後分6批陸續設立21個(ge) 自貿試驗區,形成了覆蓋東(dong) 西南北中,統籌沿海、內(nei) 陸、沿邊的改革開放創新格局。這21個(ge) 自貿試驗區成為(wei) 我國對外開放的新高地、全麵深化改革的“排頭兵”和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
十年來,自貿試驗區在貿易、投資、金融、航運、人才等方麵對接國際通行規則,推出了一大批基礎性、開創性改革開放舉(ju) 措,形成了許多標誌性、引領性製度創新成果,培育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業(ye) 集群,站在了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前列,也積極服務了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共建“一帶一路”。2022年,21家自貿試驗區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國土麵積,貢獻了占全國18.1%的外商投資和17.9%的進出口貿易,今年上半年進一步提升到18.4%和18.6%。
2017年4月1日,陝西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六年多來,陝西自貿試驗區緊緊圍繞國家賦予的戰略定位,從(cong) “夯基壘台、立柱架梁”到“全麵推進、積厚成勢”,在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投資領域改革、推動貿易轉型升級、深化金融領域開放創新、擴大與(yu)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經濟合作與(yu) 人文交流等方麵開展了一係列創新實踐,165項試點任務全麵實施,36項製度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106項在全省複製推廣,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台作用日益明顯,成為(wei) 推動陝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市場活力加速迸發
自揭牌至今年8月底,陝西自貿試驗區新增企業(ye) 11.47 萬(wan) 家,是設立前的4.5倍。
10月11日,經過前期測試調優(you) ,陝西自貿試驗區西安高新區功能區“一業(ye) 一證”服務平台在“西安高新政務”微信公眾(zhong) 號上線試運行。這是全市首個(ge) 實現全程“掌上辦”“零見麵”的“一業(ye) 一證”服務平台,推動了“一業(ye) 一證”改革從(cong) 線下到線上的升級轉變,標誌著西安高新區“一業(ye) 一證”改革進入新階段。
西安高新區“一業(ye) 一證”服務平台以企業(ye) 群眾(zhong) 辦事便利化為(wei) 導向,通過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采取“登錄一個(ge) 賬號、填寫(xie) 一張表單、提交一套材料、數據推送共享、材料分類審批、證照郵寄送達”的方式,實現“一業(ye) 一證”主體(ti) 事項掌上申報、一次辦好。
該平台打破部門間數據壁壘,支持企業(ye) 群眾(zhong) 個(ge) 性化選擇需要辦理的事項,支持身份證和營業(ye) 執照等電子證照共享應用,支持同類型材料免於(yu) 重複提交,進一步精簡了申報材料,減少信息填報,讓創業(ye) 開店像網購一樣方便。
按照成熟一批、上線一批的原則,西安高新區“一業(ye) 一證”服務平台首批上線了歌舞娛樂(le) 場所、遊泳館、書(shu) 店、文體(ti) 社團、洗浴店、電影院、遊藝娛樂(le) 場所、網吧等10個(ge) 行業(ye) 。對暫不具備上線條件的“一業(ye) 一證”主體(ti) ,西安高新區將進一步優(you) 化事項標準及流程,逐步提高業(ye) 務受理、辦理等環節的數據共享和業(ye) 務協同深度,及時上網運行。
這是陝西自貿試驗區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一個(ge) 縮影。
自掛牌成立以來,陝西自貿試驗區聚焦經營主體(ti) 準入、準建、準營、準退等環節,開展全生命周期改革創新,持續深化“證照分離”改革,持續推進“證照聯辦”“一業(ye) 一證”改革,大力推行全程網辦,在提升政府服務效能中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
加快“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範區建設,陝西省人大常委會(hui) 製定出台《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陝西省高院和陝西省知識產(chan) 權局等部門出台司法服務和知識產(chan) 權糾紛多元解決(jue) 意見等政策措施,國際商事爭(zheng) 端“融解決(jue) ”等創新經驗在全國複製推廣,自貿試驗區法治服務保障水平不斷提升。
開展外籍人才創新創業(ye) 試點,鼓勵優(you) 秀外國留學生畢業(ye) 後直接在區內(nei) 工作,頒發全省首張外國人才創業(ye) 工作證,設立西北地區首隻人才投資基金,不斷優(you) 化人才發展環境,充分釋放人才紅利、助力企業(ye) 發展。
出台金融服務自貿試驗區建設36條等政策措施,開展本外幣一體(ti) 化試點和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試點,建設中歐班列長安號數字金融綜合服務平台和“通絲(si) 路”跨境電商人民幣結算服務平台等,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成效日益顯著。
一係列改革創新“組合拳”的推出,讓市場活力加速迸發。
自揭牌至今年8月底,陝西自貿試驗區新增企業(ye) 11.47萬(wan) 家,是設立前的4.5倍。今年前8月,區內(nei) 新增企業(ye) 17964家,同比增長39.3%,增速高於(yu) 全省同期23.5個(ge) 百分點。
經貿發展生機勃勃
今年前8月,陝西自貿試驗區外商直接投資2.56億(yi) 美元,占全省的25.4%;進出口總額約占全省七成。
隨著康佳集團在西安國際港務區設立生產(chan) 基地,陝西康佳智能家電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釗回到了闊別20多年的家鄉(xiang) 。
“落戶西安,康佳集團看中的是這裏的區位優(you) 勢。借助中歐班列運輸時效快、線路輻射廣的優(you) 勢,企業(ye) 將產(chan) 品出口到歐洲、中亞(ya) 、東(dong) 南亞(ya) 等地,開啟‘一帶一路’大市場。”陳釗坦言。
奔流不息的中歐班列不僅(jin) 為(wei) 企業(ye) 提供了綜合成本更低的選擇,還助力企業(ye) 開辟更寬廣的國際貿易空間。截至目前,中歐班列長安號累計開行超2萬(wan) 列,服務企業(ye) 超1.65萬(wan) 家。
9月6日,中歐班列長安號回程列車從(cong) 愛菊集團北哈州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加工園區出發,滿載著哈薩克斯坦的糧油產(chan) 品,經過大約兩(liang) 周,最終抵達西安港。
“目前,愛菊集團已建成‘北哈州、阿拉山口、西安’中外三位一體(ti) 園區,在哈薩克斯坦簽訂150萬(wan) 畝(mu) 訂單農(nong) 業(ye) 協議,累計收購油料、小麥等貨物近40萬(wan) 噸,直接帶動當地就業(ye) 1000多人。”西安愛菊糧油工業(ye) 集團副總經理劉東(dong) 萌說。
六年來,圍繞構築內(nei) 陸地區效率高、成本低、服務優(you) 的國際貿易大通道,陝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國際港務區功能區不斷創新班列產(chan) 品,實施了全國首個(ge) 陸路啟運港退稅試點政策,搭建了長安號數字金融綜合服務平台,開行了全國唯一的境內(nei) 外全程時刻表中歐班列……2022年,陝西381家企業(ye) 通過長安號進出口貨物。
六年來,陝西自貿試驗區不斷提升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建立全省統一的外商投資公共信息服務平台;陝西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牽頭出台《自貿試驗區開展合格境外有限合夥(huo) 人(QFLP)試點暫行辦法》,不斷探索利用外資新模式,法國東(dong) 航賽峰起落架維修、德國博士力士樂(le) 等一大批外資企業(ye) 相繼落戶。
同時,在政策創新、服務創新、模式創新等方麵,不斷提升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服務功能,跨境電商綜合服務等20多個(ge) 功能性平台先後建成,離岸貿易、保稅維修等新業(ye) 態創新發展。
自揭牌至今年8月底,陝西自貿試驗區累計實際利用外資29.24億(yi) 美元,占全省的35.4%。
“試驗田”上敢闖敢試
36項製度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106項在陝西全省複製推廣。
10月15日,位於(yu) 陝西自貿試驗區西鹹新區空港新城的西安鹹陽國際機場,貨物裝運,機車穿梭,一架架飛機在這裏起飛、降落。
作為(wei) 西北地區唯一的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空港新城通過建設空中貨運走廊、打造國際貿易集散中心、創新通關(guan) 監管模式等方式,加速構建輻射廣、效率高、成本低、服務優(you) 的國際航空樞紐和貿易物流大通道。目前,空港新城已累計開通客貨運航線386條,其中國際航線104條,連通全球37個(ge) 國家、76個(ge) 城市。
空港新城跨越式發展的背後離不開製度創新的支撐。從(cong) 探索建立大型樞紐機場高效運轉模式、開展“互聯網+進口快件派送”跟蹤、“一單式”空鐵聯運,到國際貨物機坪“直提直裝”、創新保稅航油業(ye) 務、144小時過境免簽等舉(ju) 措,目前,空港新城功能區已累計形成創新案例65項,其中4項在全國複製推廣。
六年多來,陝西自貿試驗區大力開展特色化改革創新。“大型機場運行協調新機製”等36項製度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政務服務跨區通辦”等106項在全省複製推廣,充分發揮了改革開放“試驗田”的作用,為(wei) 全省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絲(si) 路自貿”建設穩步推進。持續深化“兩(liang) 國雙園”國際產(chan) 能合作新模式,成立絲(si) 綢之路大學聯盟和“一帶一路”職教聯盟,建成“一帶一路”語言服務大數據平台和絲(si) 路國際文化藝術中心。
——“科創自貿”建設能級不斷提升。依托秦創原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總平台和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優(you) 勢,強化技術、資本、人才、服務等創新資源的深度融合與(yu) 優(you) 化配置。在全球設立12個(ge) 離岸創新中心等科技創新服務平台,出口技術3000餘(yu) 項。
——“農(nong) 業(ye) 自貿”示範作用不斷強化。上海合作組織農(nong) 業(ye) 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加快建設;楊淩國際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港聚集11家研究機構和外資企業(ye) ,成立了種業(ye) 等6個(ge)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創新中心,在哈薩克斯坦等地建設6個(ge) 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園區;建設“一帶一路”跨國農(nong) 業(ye) 全鏈條發展體(ti) 係著力保障糧食安全等6項改革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
六年奮進發展,蝶變邁向未來。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陝西將全麵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深入推進高水平製度型開放,著力推進“絲(si) 路自貿”“科創自貿”“農(nong) 業(ye) 自貿”建設,更加主動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努力在西部地區發揮示範作用,為(wei) 陝西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活力。(商軒 袁景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