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 人才智力強引擎 激活發展新動能
一個(ge) 人選擇一座城,是信任;一座城遇到合適的人,是幸運。
作為(wei) 省委、省政府支持打造的淮河生態經濟帶和皖北地區中心城市,當前,蚌埠正聚焦“七個(ge) 強市”建設目標,全力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更加渴求人才,更能成就人才。蚌埠堅持人才優(you) 先發展戰略,以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政策,全力聚才、用才、留才,持續集聚“第一資源”,為(wei) 打造“三地一區”兩(liang) 中心注入了強大動能。2021年以來,蚌埠市新引育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ye) 團隊101個(ge) 、領軍(jun) 人才291人、高端人才1403人,高層次人才和團隊數量居於(yu) 全省前列。
人才智力資源的匯聚,推動蚌埠市經濟運行穩中向好、進中提質,迎來了厚積薄發、動能蓄積、大有可為(wei) 、加速崛起的上升期關(guan) 鍵期。
“人才+產(chan) 業(ye) ”融合
實現雙向奔赴
9月21日至22日,2023世界製造業(ye) 大會(hui) 新材料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論壇開幕,圍繞“智匯珠城、創新賦能、海聚英才、共贏未來”主題,活動深入交流行業(ye) 最新動向,共同謀劃發展路徑,聚力推動新材料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活動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3名,以及知名專(zhuan) 家學者、企業(ye) 家等領域高層次人才200餘(yu) 人集聚蚌埠、薈萃珠城。
對於(yu) 一座城市而言,想吸引人才,適配成熟高效的產(chan) 業(ye) 鏈條必不可少。蚌埠市在大力發展矽基生物基新材料等六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基礎上,立足產(chan) 業(ye) 特色優(you) 勢、把握前沿科技大勢,確定了新能源、新型顯示、智能傳(chuan) 感器、生物化工、汽車零部件五大產(chan) 業(ye) 集群,聚力集中攻堅突破,進一步明晰了產(chan) 業(ye) 發展路徑。
浙江景昇薄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姚力軍(jun) 是掌握集成電路製造用超高純金屬材料及濺射靶材核心技術的國際知名專(zhuan) 家。他把年產(chan) 120萬(wan) 平方米全固態電致變色電子薄膜和高端鍍膜設備製造項目落戶在蚌埠市龍子湖區,這一項目不僅(jin) 填補了蚌埠汽車玻璃領域的空白,也將有力助推蚌埠汽車零部件產(chan) 業(ye) 進一步延鏈補鏈強鏈。
作為(wei) 非必要和唯一的選擇,企業(ye) 為(wei) 什麽(me) 選了蚌埠?
“在對接洽談、簽約落地的過程,我親(qin) 身感受到,蚌埠各級各部門以專(zhuan) 業(ye) 態度和優(you) 質服務,體(ti) 現出一座城市愛才重才、求賢若渴的誠意。”姚力軍(jun) 坦言,正是蚌埠市、區兩(liang) 級領導一次次的登門拜訪感動了自己。他認為(wei) ,對企業(ye) 、對人才的尊重,就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新產(chan) 業(ye) 落地最難的是融合,其本質是人與(yu) 城的融合。人才也都在尋覓與(yu) 自身優(you) 勢匹配度高的地方建功立業(ye) 。
前不久,蚌埠市腸道微生態與(yu) 腸菌移植產(chan) 業(ye) 基地項目在蚌山區開工。看到項目成功落戶珠城,帶領團隊長期致力於(yu) 腸道微生態基礎和臨(lin) 床研究的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院長秦環龍興(xing) 奮地說:“蚌埠市的大力支持,讓腸菌移植技術得以實現產(chan) 業(ye) 化發展。”
你選擇了我,我選擇了你。正是人才和產(chan) 業(ye) 的“你來我往”,成就了人與(yu) 城的夢想和追求。去年6月,南京工業(ye) 大學高分子與(yu) 材料工程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生趙壯,毅然選擇蚌埠,就職於(yu) 安徽壹石通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談及留在蚌埠的原因,他說:“蚌埠是‘材料之都’,我就是衝(chong) 著這個(ge) 響亮的名片來的。”
緊貼重點產(chan) 業(ye) 發展需要,蚌埠市分領域組織開展“人才強鏈”係列活動,成功招引一批批高端人才和產(chan) 業(ye) 項目。圍繞重點企業(ye) 人才崗位需求,麵向在外蚌埠籍企業(ye) 家、科技創新人才、技術技能人才、高校畢業(ye) 生和產(chan) 業(ye) 基礎人才,開展蚌埠籍在外人才家鄉(xiang) 行、青年人才“五一靚珠城”等活動。
7月13日,一場“院士行”專(zhuan) 場活動舉(ju) 行,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企業(ye) 家圍繞產(chan) 業(ye) 發展和人才引進等方麵積極暢談合作、推介項目。“隻有不斷引進人才和項目落地,才能推動發展再上新台階。”在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李頡看來,蚌埠有著輝煌的工業(ye) 曆史,尤其是新型顯示等產(chan) 業(ye) 基礎雄厚,搶抓機遇把科創推向新高度,轉化為(wei) 現實生產(chan) 力,將會(hui) 成為(wei) 蚌埠這座淮畔明珠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
在蚌埠,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銜接融合、協同發力,人才與(yu) 產(chan) 業(ye) “雙向奔赴”“串珠成鏈”,正鑄就美好、共贏的未來。通過人才引領驅動,蚌埠市在超薄電子觸控玻璃、MEMS測試封裝、生物發酵技術等方麵取得明顯技術優(you) 勢,為(wei) 下一步產(chan) 業(ye) 發展蓄積了動能。
今年以來,蚌埠累計組織舉(ju) 辦“人才強鏈”係列活動21場次,吸引來蚌院士、行業(ye) 領軍(jun) 人才、企業(ye) 經營管理人才等1490餘(yu) 人次,其中邀請來蚌的中國“兩(liang) 院”院士、外籍院士18名,行業(ye) 領軍(jun) 人才235名,2023年前三季度成功簽約億(yi) 元以上項目456個(ge) 。
“外引+內(nei) 育”並重
涵養(yang) 創新生態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做優(you) 生態,才能讓人才更安心,創新更活躍。
去年11月,蚌埠學院-安徽帝晶光電集團校企合作首期“帝晶班”開班。“通過在帝晶班的學習(xi) ,學生們(men) 迅速適應了工作節奏,順利地完成了從(cong) 學生到‘職場人’的角色轉化。”蚌埠學院電子與(yu) 電氣工程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院長王豔春談到,通過創新人才培養(yang) 模式,學校與(yu) 地方經濟社會(hui) 發展結合度更高了。
今年6月28日,安徽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園在龍子湖區開園,產(chan) 業(ye) 園堅持“政府引導、高校支撐、社會(hui) 參與(yu) 、資源共享、市場運作”的原則,圍繞“數字工業(ye) ”“數智文旅”“數字創意”“數字金融”“數字教育”“工業(ye) 互聯網”“創業(ye) 孵化”七大業(ye) 務板塊推動建設,實現了校地合作、產(chan) 教協同、人才共享。
蚌埠是科教資源大市,擁有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總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40/41所等國家號研究院所7個(ge) ,安徽財經大學、蚌埠醫學院等高校12所,中等職業(ye) 教育學校17所。
如何將科創優(you) 勢轉化為(wei) 發展勝勢?
近年來,蚌埠緊貼重點產(chan) 業(ye) 發展需要,堅持“外引”“內(nei) 育”並重,不斷加大與(yu) 駐蚌高校院所的合作力度,著力培育一批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型、應用型、專(zhuan) 業(ye) 型人才。
圍繞五大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需要,統籌推進院校學科布局優(you) 化調整,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總院與(yu) 安徽科技學院合作開設玻璃新材料專(zhuan) 業(ye) ,安徽電子信息學院開設新能源專(zhuan) 業(ye) ,蚌埠學院新增人工智能、材料製造等多個(ge) 緊缺專(zhuan) 業(ye) ,實現駐蚌高校學科專(zhuan) 業(ye) 與(yu) 重點產(chan) 業(ye) 的精準匹配。
聘請企業(ye) 技術專(zhuan) 家擔任學科導師,實施“雙導師製”推動精準育才,北方微電子、豐(feng) 原集團、晶穀周界、昊方機電等企業(ye) 與(yu) 蚌埠學院、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e) 技術學院等高校共建“兵器微電子班”“晶穀周界班”等定製冠名班,2022年駐蚌高校畢業(ye) 生平均留蚌就業(ye) 率較2020年增長11.5個(ge) 百分點,實現了精準育才、有效留才。
去年以來,蚌埠市共組織駐蚌高校骨幹企業(ye) 遴選100名博士、教授和企業(ye) 專(zhuan) 家,互派擔任“科技副總”“產(chan) 業(ye) 教授”“雙鏈融合專(zhuan) 員”。積極對接駐蚌高校、科研機構,共選派20名高層次人才到機關(guan) 、企業(ye) 掛職鍛煉,為(wei) 地方發展提供智力支撐,推動了專(zhuan) 家的定崗選派……
與(yu) 駐蚌高校院所的深入合作,為(wei) 蚌埠注入了源源不斷的人才動力。得益於(yu) 駐蚌高校院所豐(feng) 富的人才科教資源的大力加持,蚌埠市企業(ye) 與(yu) 北方微電子研究院組建安徽省傳(chuan) 感器共性技術研究中心,與(yu) 蚌埠學院共建矽基新材料工程技術中心。通過校企合作、共建共用的一批技術攻關(guan) 、科技研發平台,成為(wei) 高校教育鏈、人才鏈與(yu) 地方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精準銜接的生動實踐。
2021年以來,駐蚌高校院所累計與(yu) 蚌埠市企業(ye) 開展項目合作、轉化科技成果490餘(yu) 項、聯合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人才5600餘(yu) 名,高校院所的聚智賦能作用正在加速顯現。
“政策+平台”賦能
助力創新創業(ye)
人才競爭(zheng) 的核心是政策和環境的競爭(zheng) 。
去年11月份以來,以“賽創珠城,海聚英才”為(wei) 主題的蚌埠首屆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ye) 大賽舉(ju) 辦,吸引海內(nei) 外報名參賽人才團隊106支,其中博士團隊72支、海外團隊15支,集聚海內(nei) 外50餘(yu) 人來蚌創新創業(ye) 。
“航空發動機精密微孔智造及其產(chan) 業(ye) 化”項目獲得此次大賽一等獎。項目創始人劉彥說,通過整個(ge) 賽程的服務和對接,團隊充分感受到蚌埠的熱情,接下來將爭(zheng) 取項目盡快落地,與(yu) 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加強合作。
平台是引才聚才的關(guan) 鍵,更是幹事創業(ye) 的前提。
8月8日,中國·蚌埠空天智造產(chan) 業(ye) 園項目在蚌埠市禹會(hui) 區開工建設。作為(wei) 在蚌埠成長起來的本土企業(ye) ,安徽九州雲(yun) 箭航天技術有限公司已發展為(wei) 國內(nei) 商業(ye) 航天動力領域龍頭企業(ye) ,公司核心科研人員具有近二十年液體(ti) 火箭發動機設計、生產(chan) 、裝配、試驗及發射場測試全鏈條研製經驗和工作經曆。曾經獲評蚌埠市“大禹英才”的九州雲(yun) 箭董事長季鳳來介紹,公司在蚌埠發展的曆程,就好像是“捧回一株小苗,長成一棵大樹”。“蚌埠建設成本低、試驗場條件優(you) 越、區位優(you) 勢明顯、技術力量雄厚,這些優(you) 勢對企業(ye) 都有很強的吸引力,而且政府瞅準好項目,也會(hui) 進行股權投資,更加堅定了企業(ye) 紮根蚌埠發展的決(jue) 心。”季鳳來說。
人盡其才,離不開政策的助力和平台的支撐。蚌埠著眼助力人才幹事創業(ye) ,量身定製了一係列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政策,統籌開展人才工程引領、專(zhuan) 班沿鏈招才、“百企千崗高校行”攬才、助企穩崗攻堅、“賽場相馬”競才、雙創平台賦能、區域人才融合、緊缺人才開發、“雁歸珠城”聚才、人才服務暖心等招才引智“十大行動”,持續做好人才發展“引育用留”四篇文章,多渠道引進各類高素質人才及團隊,推進人才隊伍優(you) 結構、提質效,深度融合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資金鏈人才鏈,帶動重點產(chan) 業(ye) 和社會(hui) 事業(ye) 高質量發展。
聚焦重點產(chan) 業(ye) 人才集聚,蚌埠升級集成16項產(chan) 業(ye) 人才支持措施清單,實行頂尖人才頂級支持,對高層次創新創業(ye) 團隊最高給予2000萬(wan) 元股權、債(zhai) 權支持,對急需緊缺“雙創”領軍(jun) 人才最高給予200萬(wan) 元資助獎補,全麵構建人才創新創業(ye) 、培育激勵、服務保障等完整政策鏈條。今年以來,全市累計引育省級以上重大人才工程專(zhuan) 家、碩博專(zhuan) 才、高職稱人才2243人。
與(yu) 此同時,新組建的蚌埠人才發展集團,正在圍繞各類人才招引、項目孵化投資、人才公共服務、人才資源開發,打造高水平人才引育服務平台。
人是幹事創業(ye) 的主體(ti) ,有人就有潛力,有人就有希望,得年輕人者,得未來。
8月2日傍晚,一場“青春BGM”蚌埠青年人才露營沙龍活動在“靚淮河”工程現場舉(ju) 辦。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碩士一年級的宋玉趙璧說,在淮河岸邊感受到蚌埠發展的日新月異,更加堅定了自己學成之後建設家鄉(xiang) 的決(jue) 心。
蚌埠市持續舉(ju) 辦“雁歸珠城青創未來”青年人才家鄉(xiang) 行、“青創會(hui) 客廳”等活動,組織2800餘(yu) 名青年學子回鄉(xiang) 參觀產(chan) 業(ye) 園區、重點企業(ye) 和研發平台,感受家鄉(xiang) 發展變化,吸引“青年俊才”返鄉(xiang) 就業(ye) 創業(ye) 。
風來千帆競,潮湧逐浪高。
今天的蚌埠,正處於(yu) 奮勇爭(zheng) 先、再創輝煌的攻堅期,人才與(yu) 蚌埠的雙向奔赴,催發淮畔明珠城創新活力不斷湧流,創業(ye) 激情競相迸發。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若有才,來蚌埠吧,我們(men) 必將傾(qing) 情歡迎、真誠以待。
(文/李 揚 圖/蚌埠市人才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