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手語老師”、AR字幕翻譯眼鏡……三裏屯讓政務服務無障礙
“您好,請問您想辦理什麽(me) 業(ye) 務?”10月19日,居民何阿姨來到三裏屯街道政務服務大廳辦理業(ye) 務,為(wei) 了減少等待時間,何阿姨與(yu) 值班工作人員伸手比劃起來,還拿出手機想要打字和工作人員溝通。
原來,何阿姨是一位聽障人士,這次來到政務大廳是為(wei) 了補辦殘疾卡。得知何阿姨的情況工作人員立馬開啟“綠色通道”,優(you) 先為(wei) 她辦理業(ye) 務,並將她帶到大廳內(nei) 的AR字幕翻譯眼鏡服務窗口,在現場工作人員的幫助引導下,很快就完成了補辦殘疾卡的全部流程。
一個(ge) AR字幕眼鏡,就能幫助聽障群體(ti) “看見”聲音。“AR眼鏡可以通過語音翻譯,在眼鏡上方呈現文字信息,聽障者就可以通過閱讀文字,來提高對話溝通的理解力,彌補了通過助聽器、人工耳蝸、以及手語接收信息方麵的不足。”三裏屯街道殘聯理事長章雪超說道。
與(yu) 此同時,街道政務服務大廳還有一位“新麵孔”,他正麵對一名來辦業(ye) 務的聽障人士,透過屏幕雙手不時和他交流,認真讀取他的訴求。據悉,在服務窗口設置AR字幕翻譯眼鏡的同時,今年9月,街道殘聯在有需求的辦事窗口放置了遠程視頻手語翻譯服務二維碼,為(wei) 聽障人士提供實時手語服務。聽障人士隻需掃描二維碼,即可遠程與(yu) 手語老師實時連線,對業(ye) 務辦理雙方進行實時交流和翻譯,解決(jue) 了在辦理業(ye) 務時遇到的溝通障礙,整個(ge) 辦事流程變得順利而輕鬆,大幅縮短了溝通時間、提高了辦事效率。
“以前有聽障人士來辦理業(ye) 務,隻能通過寫(xie) 字和簡單肢體(ti) 動作來交流,費時費力,這回有了遠程視頻手語翻譯服務和AR字幕翻譯眼鏡,提高了辦理效率,通過智能設備以及線上“手語老師”達到業(ye) 務交流零障礙,既省時又省力,實現業(ye) 務的高效辦理,也讓居民在業(ye) 務辦理時更加舒心。”三裏屯街道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說。
三裏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孫鴻豔表示,遠程視頻手語翻譯服務是三裏屯街道的最新試點項目,由羽逸手語工作室提供遠程視頻手語翻譯服務,“小碼解決(jue) 大問題”,為(wei) 使用手語的聽障人士提供更加便捷的無障礙交流方式,同時也是街道“政務服務無障礙”的一種形式,此項暖心服務目前已經覆蓋三裏屯街道政務服務大廳、溫馨家園、社區居委會(hui) 以及商圈黨(dang) 委等14個(ge) 政務服務場所。
據了解,三裏屯街道在做好無障礙硬件設施改造的同時,也加大了對小區、商圈無障礙環境巡查,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要求產(chan) 權單位升級整改。同時,在無障礙軟性服務方麵也做了很多探索嚐試,引入多種科技助殘、公益助殘形式,有解決(jue) 出行最後一公裏上下樓難題的爬樓機、升降機,解決(jue) 老年人或聽障人士交流不便的AR字幕眼鏡,每月舉(ju) 辦手語沙龍普及手語知識等。
“無障礙環境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複雜的係統工程,必須久久為(wei) 功,將各項行動轉化為(wei) 長效機製,街道將督促、聯合相關(guan) 部門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加強無障礙設施在規劃、建設、管理等方麵的協同共治,守護好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ti) 的‘詩和遠方’,我們(men) 希望三裏屯成為(wei) 一個(ge) 包容開放,時尚友好,出行交流便捷的‘無障礙環境建設示範城區’。”孫鴻豔說。
接下來,三裏屯街道將繼續完善無障礙環境建設,持續提升無障礙服務質量,以更有溫度、更加便捷的服務方式,實現業(ye) 務辦理“無差別”、群眾(zhong) 服務“更貼心”,為(wei) 特殊群體(ti) 提供更加便捷暖心的服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