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搭台共繪街景 北京牛街新增紅色打卡點
人民網北京10月26日電 (鮑聰穎 於(yu) 誌強)10月25日上午,在西城區牛街街道廣內(nei) 大街200號院黨(dang) 建文化牆前,居民黨(dang) 員、社區工作者、青少年和轄區的在職黨(dang) 員們(men) 正在牆上手繪牛街街景,不僅(jin) 展現著牛街的街區風貌和曆史發展,還承載著轄區居民對牛街美好未來的憧憬與(yu) 期待。
一牆一文化,一畫一風景
“這個(ge) 是紅色會(hui) 客廳,這個(ge) 是法源寺街區,這個(ge) 是咱們(men) 街道的遼燕角樓故址……”牛街東(dong) 裏社區黨(dang) 員楊叔叔給參與(yu) 手繪街景的青少年介紹道。
活動中,現場的黨(dang) 員、居民們(men) 手拿畫筆在牆上描繪,一個(ge) 個(ge) 特色地標建築、一幅幅居民生活的幸福場景在畫筆下浮現,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和合牛街的街景和特色民俗風情,原本單調乏味,毫不起眼的牆麵頓時變得活潑富有生機,構成了一幅美麗(li) 的特色文化牆,吸引了許多行人前來觀賞。
吐魯番餐廳負責人黃經理在活動中表示,“艾窩窩、驢打滾、豆麵炸糕……這都是我們(men) 牛街的特色美食,這種手繪上牆的方式不僅(jin) 形式新穎,還能清楚的將我們(men) 的特色美食文化宣傳(chuan) 出去。以前都是為(wei) 顧客將一道道特色美食從(cong) 窗口遞出去,從(cong) 來沒想過還能在牆麵上展示出去,我覺得特別有意義(yi) 。”
一樓一特色,一特一亮點
牛街東(dong) 裏社區書(shu) 記張穎介紹道,“此次活動是在街道工委的指導下,展示社區“糧”好樓院黨(dang) 建項目的重要窗口。自去年的“春日添春彩”樓院文化點亮活動以來,社區黨(dang) 委將“街坊鄰裏共繪家景”活動延伸在各個(ge) 樓院,以黨(dang) 員帶群眾(zhong) 、黨(dang) 組織帶樓院的“雙帶”形式讓居民參與(yu) 社區自治,讓老城區在居民們(men) 的手中煥發新活力。”
自去年牛街“樓院+”黨(dang) 建項目在社區取得廣泛好評以來,社區黨(dang) 委一方麵動員社區居民參與(yu) ,鞏固提升現有工作成果,還深入挖掘轄區特色,探索樓院文化建設新陣地。廣內(nei) 大街200號院作為(wei) 糧食局家屬院,有著獨特的愛糧節糧文化,社區黨(dang) 委動員黨(dang) 員群眾(zhong) ,從(cong) 糧食播種、耕耘、收獲等過程分別對應的節氣中獲取靈感,打造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四季四景”,並以樓院為(wei) 陣地,組織轄區黨(dang) 員、居民陸續開展節糧小妙招分享、糧食手工創意等主題活動,共建和諧宜居的居住環境。
一街一美景,一景一展望
牛街街道廣內(nei) 大街200號院黨(dang) 建文化牆作為(wei) 牛街主街的北大門,還承擔著宣傳(chuan) 牛街地區特色文化的重要作用。自城市精細化治理工作啟動以來,老城更新、“樓院+”黨(dang) 建項目、H街區環境秩序品質提升工作等等亮點紛呈。通過不斷探索城市治理新路徑,打造了一個(ge) 個(ge) 亮點、一座座新地標,極大地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質,現如今的牛街已成為(wei) 一個(ge) 融古貫今、和合共生發展的特色街區。
“作為(wei) 曆史悠久的街區,牛街街景手繪上牆,不僅(jin) 是在傳(chuan) 承曆史文化和保護城市記憶,同時更是一種對地區形象和品質的提升。不僅(jin) 能夠滿足人們(men) 對於(yu) 牛街地區發展的期待和向往,也可以更好地展示牛街的美食文化、民族文化和曆史韻味。”牛街街道工委副書(shu) 記馬鳴揚表示。
未來,牛街街道將全麵貫徹落實“紅牆先鋒工程”,為(wei) 堅定推動文化強區建設、全麵提升民生福祉添磚加瓦,真正打造出文化獨特、服務高效、治理精細、發展高端、宜居宜業(ye) 的“和合牛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