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人民時評)
大大小小的公園,點綴成片的綠地,綿延起伏的綠道……如今在城市漫步,處處可見美麗(li) 風景。一些地方踐行“公園城市”理念,推動城市建設向著更加宜居的目標穩步邁進。
城市發展不僅(jin) 要追求經濟目標,還要追求生態目標、人與(yu) 自然和諧的目標。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ang) 愁”。將環境容量和城市綜合承載能力作為(wei) 確定城市定位和規模的基本依據,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li) 城市,是全麵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的應有之義(yi) 。
新時代以來,我國把保護城市生態環境擺在突出位置,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推進城市建設,持續拓展城市生態空間,建設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推進城市公園體(ti) 係和綠道網絡建設,大力推動城市綠化,讓城市再現綠水青山。2012—2021年,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39.22%提高到42.06%,人均公園綠地麵積由11.8平方米提高到14.78平方米。
以自然為(wei) 美,就要堅持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比如,北京持續推進“留白增綠”和“大尺度綠化”,千餘(yu) 座公園分布在首都的各個(ge) 區域;廣東(dong) 深圳選取街道邊角地或小區閑置綠地,打造出一個(ge) 個(ge) 家門口的美麗(li) 花園;江蘇泗洪培育應用大量鄉(xiang) 土樹種,凸顯城市本土特色。科學謀劃、精細落實,就能讓城市生態空間更加亮麗(li) ,百姓生活空間更加舒適美好。
城市生態空間是城市生命體(ti) 的有機組成部分,不能隨意侵占和破壞。據報道,近期個(ge) 別城市出現跟風種植網紅樹種、過度追求景觀化、急功近利推動“大樹進城”等苗頭性、傾(qing) 向性問題,雖然不是主流,但需要警惕。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li) 城市,關(guan) 係城市生態環境改善,關(guan) 係人居環境品質和人民生活幸福。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重要意義(yi) ,多措並舉(ju) 、強化落實,才能取得更多實效。
建設美麗(li) 城市,必須堅持係統思維,遵循生命共同體(ti) 的理念。作為(wei) 城市有生命的基礎設施,城市綠化應按照生態係統的整體(ti) 性、係統性及其內(nei) 在規律,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給城市生態係統健康穩定、老百姓品質生活留足生態空間。不妨將整個(ge) 城市建成一個(ge) 大公園,通過對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ti) 的構建和生態格局優(you) 化,實現人、城、境、業(ye) 的和諧統一。推窗望綠、行路見蔭、街角遇綠,當這樣的詩情畫意觸手可及,人們(men) 就能更好暢享城市生活。
建設美麗(li) 城市,也要按科學規律辦事。比如,城市綠化應科學選樹、科學種樹,盡量選擇鄉(xiang) 土樹種,審慎使用外來樹種草種,堅持適地適樹原則。除了滿足人的需求,也要給動物留下棲息空間,讓樹林有鳥聲蟬噪、草地有蝶飛蟲鳴,不斷恢複城市生物多樣性和城市生態係統完整性。同時,應堅持節儉(jian) 務實原則,切忌貪大求洋,不搞脫離實際、鋪張浪費、勞民傷(shang) 財的麵子工程、形象工程。
美麗(li) 城市,一定少不了藍天碧水、公園綠地。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實現生產(chan) 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一座座“公園中的城市”必將成為(wei) 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li) 家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