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樓縣:創新工作法 搬遷群眾再“紮根”
石樓縣是山西省46個(g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之一,“十四五”以來,該縣把做好易地搬遷後扶工作作為(wei) 鞏固銜接的重頭戲,實施“五二”工作法,讓搬遷群眾(zhong) 更好地融入新環境,穩步邁進幸福生活。
突出社區黨(dang) 群活動陣地建設,石樓縣在集中安置點打造具有黨(dang) 建聯建、綜合治理、群眾(zhong) 自治等多種功能的社區黨(dang) 群服務中心。突出“黨(dang) 支部+網格”建設,把黨(dang) 支部建在網格上,在安置社區成立60個(ge) 黨(dang) 支部、214個(ge) 黨(dang) 小組。在每棟居民樓設立一個(ge) 黨(dang) 員中心戶,實現社區黨(dang) 組織“網格結合、無縫覆蓋”。
夯實基礎設施,該縣將集中安置區建設納入城市建設一體(ti) 推進,實現與(yu) 城區同質同標。夯實基礎服務,集中安置區均配套小學及幼兒(er) 園,搬遷學生實現就近就學;配套衛生院,配備醫務人員,搬遷群眾(zhong) 醫療條件得到保障。構建“一體(ti) 化”群眾(zhong) 服務體(ti) 係,集成物業(ye) 、網格、土地托管、警務等服務,開通24小時便民服務熱線,通過開展6點半課堂、青年誌願者服務等活動,不斷增強搬遷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時,聚焦以產(chan) 業(ye) 保障增收,著眼遷出地和安置區兩(liang) 個(ge) 方麵:整自然村遷出的實施拆除複墾,撂荒地實施宜機化改造,通過全鏈條托管服務土地1萬(wan) 餘(yu) 畝(mu) ,帶動搬遷群眾(zhong) 戶均節本增效1600元以上。截至目前,全縣24個(ge) 幫扶車間共吸納勞動力800多人,其中幫助老年脫貧勞動力走上簡易化崗位46人,實現搬遷群眾(zhong) 就地就近就業(ye) 增收。聚焦以就業(ye) 促進增收,通過建立培訓基地,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可持續”的就業(ye) 幫扶體(ti) 係,形成互動互促的良好局麵。
維護好經濟權益,該縣保證2900戶搬遷戶的退耕還林等各類農(nong) 業(ye) 補貼不變、集體(ti) 資產(chan) 收益分配權不變、原承包地不變、轉移收入渠道不變、享受脫貧延續性政策不變,實現各類政策性收入不減少,築牢遷出後經濟收入的基礎。維護好民主權利,讓搬遷群眾(zhong) 潛移默化融入社區日常生活和管理。
此外,破解辦事“兩(liang) 頭跑”難題,該縣優(you) 化掌上政務辦理平台,設置“村民證明事項”辦理模塊,在全省率先實現搬遷安置區政務服務事項社區就近辦。破解管理難題,堅持智慧賦能,打造集中化管理平台,通過安裝42個(ge) AI視頻監控設備、170個(ge) 無死角攝像頭、智能門禁係統等,實現社區智能化管理。(張瓊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