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一線傾聽群眾心聲(履職故事)
近日,內(nei) 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博物館會(hui) 議廳內(nei) ,座無虛席。300多名農(nong) 牧民聽著悠揚的馬頭琴聲,觀看由全國政協委員、蘇尼特左旗烏(wu) 蘭(lan) 牧騎隊長阿拉騰達來和隊員們(men) 精心編排的原創歌舞劇《烏(wu) 蘭(lan) 牧騎走邊關(guan) —望遠鏡》。“烏(wu) 蘭(lan) 牧騎就是要將黨(dang) 的聲音、民族團結主旋律唱進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心坎。”阿拉騰達來說。
每年下鄉(xiang) 演出不少於(yu) 100場,有時一天要演兩(liang) 三場,從(cong) 農(nong) 村牧區到工礦企業(ye) ,從(cong) 城市社區到邊防連隊,在基層一線總能看到阿拉騰達來的身影。每次演出結束後,阿拉騰達來都會(hui) 和農(nong) 牧民們(men) 圍坐在一起,學習(xi) 黨(dang) 的理論政策,聊熱點、談心得、話感想,聽取農(nong) 牧民心聲與(yu) 意見。“有一次我跟他說嘎查的文體(ti) 活動不夠豐(feng) 富,文化氛圍不濃,牧民們(men) 參與(yu) 度不高,他便很認真地記錄下來。”蘇尼特左旗巴彥淖爾鎮吉布胡郎圖嘎查牧民明根巴雅爾說。
通過調研,阿拉騰達來發現,部分蘇木鄉(xiang) 鎮、嘎查村存在文化設施薄弱、鄉(xiang) 村文化人才短缺、文化活動經費不足等現象。為(wei) 此他認真思考,收集整合各方信息,提出了相應的提案,“建議加強鄉(xiang) 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充實文化人員隊伍,搭建文化活動平台,組建蘇木鄉(xiang) 鎮、嘎查村文藝社團,依據各地生產(chan) 季節和農(nong) 牧民傳(chuan) 統習(xi) 俗實際情況,定期或不定期組織舉(ju) 辦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群眾(zhong) 性文化體(ti) 育活動,豐(feng) 富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文化精神生活。”
將自己的專(zhuan) 業(ye) 特長與(yu) 履職行為(wei) 結合,也正是阿拉騰達來履職的主要方式。作為(wei) 一名20多年的烏(wu) 蘭(lan) 牧騎老隊長,阿拉騰達來經常與(yu) 內(nei) 蒙古各地的烏(wu) 蘭(lan) 牧騎隊長交流探討。“要堅持發揚烏(wu) 蘭(lan) 牧騎的基本經驗、優(you) 良傳(chuan) 統,就離不開有覺悟、敢創作、肯創新的人才。”這是阿拉騰達來目前重點關(guan) 注的問題。
為(wei) 此,他積極與(yu) 當地有關(guan) 部門溝通交流,努力推動文化人才內(nei) 部培養(yang) 和外部引進,建立隊員思想能力水平全方麵教育培養(yang) 機製,加大招才引才吸才工作力度,為(wei) 當地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提供人才支撐。
立足本職工作,阿拉騰達來表示,將進一步圍繞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邊疆地區發展等領域中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未來,我將繼續堅持發揮烏(wu) 蘭(lan) 牧騎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履職盡責,為(wei) 維護邊疆穩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提出更多有價(jia) 值的提案。”阿拉騰達來說。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02日 18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