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江蘇靖江企業手持造船訂單量占全球11.9% 鏈上發力船企揚帆
《人民日報》2023年11月2日3版 版麵截圖
製圖:蔡華偉(wei) 數據來源: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等
原題:江蘇靖江企業(ye) 手持造船訂單量占全球11.9%
鏈上發力 船企揚帆(經濟新方位·縣域經濟觀察)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占全球總量的48.7%、68.5%和54.7%,均居世界第一。在江蘇泰州靖江市,當地造船企業(ye) 的訂單排到了2026年,成為(wei) 我國船舶業(ye) 轉型升級、穩步向好的縮影。
作為(wei) 靖江的支柱產(chan) 業(ye) ,造船業(ye) 占當地經濟生產(chan) 總值比例近23%,帶動6萬(wan) 多名從(cong) 業(ye) 者就業(ye) ,占當地總人口比例接近10%。日前,記者走進靖江多家造船相關(guan) 企業(ye) ,看小船如何變大船,船企如何揚帆向前。
產(chan) 業(ye) 崛起:
從(cong) 造木船到造高端船
位於(yu) 長江下遊揚子江段的靖江,臨(lin) 江近海,擁有52.3公裏“黃金水道”、35公裏深水岸線,優(you) 越的港口航運條件,為(wei) 當地發展大用水量、大運輸量的造船業(ye) 提供了條件。
上世紀70年代起,靖江從(cong) 造木船開始,邁出了造船業(ye) 發展的第一步。一直到90年代,瞄準1萬(wan) —5萬(wan) 噸“大廠不願造,小廠不能造”的市場缺口,靖江造船廠錯位發展,1997年,1.2萬(wan) 噸散貨船“虹春”號成功下水,成為(wei) 全國首艘由地方船廠建造的萬(wan) 噸船。自此,靖江進入批量造大船的發展新階段,逐漸成為(wei) 我國最大的民營造船基地。
幾大造船企業(ye) 堅持錯位發力,為(wei) 市場提供不同的主打產(chan) 品:新時代造船公司的大中型散貨輪、油輪,揚子江船業(ye) 集團公司的集裝箱船,南洋船舶製造公司的特種船型,各自占據重要市場份額。
如今,新時代造船和揚子江船業(ye) 更是成為(wei) 全國造船業(ye) 龍頭企業(ye) ,可建造從(cong) 1萬(wan) 噸到數十萬(wan) 噸不等的不同船型船隻,特別是國際船舶市場的“搶手貨”——LNG(液化天然氣)動力船舶。
LNG燃料需在零下163攝氏度低溫下儲(chu) 存,船舶建造難度極大,生產(chan) 技術一直被日韓船企壟斷。靖江船企攻克船型設計、分艙布置等LNG雙燃料動力船舶生產(chan) 、研發的技術難點,2022年,新時代造船成功交付自主研發設計的11萬(wan) 噸船,成為(wei) 全國首艘由地方民營船廠建造的大型LNG雙燃料動力船。
從(cong) 首艘萬(wan) 噸船到首艘大型LNG雙燃料動力船,靖江造船業(ye) 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每年有上百艘大型船舶駛向大洋深處,訂單排到了2026年。今年前三季度,靖江實現造船完工量占全球總量的11.3%、全國總量的23.2%;新接訂單量占全球總量的15.9%、全國總量的23.2%;手持訂單量占全球總量的11.9%、全國總量的21.8%。
延伸鏈條:
配套企業(ye) 發揮合力
造船是個(ge) 係統性工程,隻進行船舶殼體(ti) 的建造組裝,附加值較低。隻有拉長造船產(chan) 業(ye) 鏈,提高配套企業(ye) 的發展水平,才能提高整個(ge) 產(chan) 業(ye) 的競爭(zheng) 力,推動產(chan) 業(ye) 由大向強。
目前,靖江基本形成造、修、拆、配套完整產(chan) 業(ye) 鏈,擁有船舶造修拆企業(ye) 16家、船舶配套企業(ye) 200餘(yu) 家,配套產(chan) 品覆蓋船用錨鏈、船舵、特種黏合劑、裝飾材料等近百種,本地配套率超過40%。
如此成績得來不易。例如看似不起眼的船用塑料管,在靖江海鴻塑膠科技有限公司攻克技術難關(guan) 前,國內(nei) 船廠隻能購買(mai) 進口產(chan) 品。
比起鋼管,塑料管重量輕,耐腐蝕性能好,在船上維護保養(yang) 更方便,價(jia) 格也低,但塑料管耐火性能差。“兩(liang) 個(ge) 艙室連接處的防火堵料受熱後能迅速膨脹,才能將管子燃燒留下的孔洞堵上,防止火勢蔓延。”海鴻塑膠副總經理包煒介紹,為(wei) 了實現這個(ge) 方案,整個(ge) 技術攻關(guan) 花費了5年時間。相同的質量,海鴻塑膠的產(chan) 品價(jia) 格比進口產(chan) 品便宜30%,一經推出就迅速打開國內(nei) 市場。如今,海鴻塑膠的國內(nei) 船用市場覆蓋率達70%,並獲得進入國際市場的技術認證。
不隻是船用塑料管,即便小如將管道一節節連接起來的法蘭(lan) 配件,在靖江造船產(chan) 業(ye) 鏈中也有大學問。
富源船舶配件有限公司車間裏,常務副總經理曹忠權指著大大小小的鋼板說:“這些都是來自本地船廠的下腳料,進廠檢驗後,可以直接用作法蘭(lan) 生產(chan) 。”一般企業(ye) 生產(chan) 法蘭(lan) 是將回收廢鋼回爐再造,做出的法蘭(lan) 材質上會(hui) 有差異。富源船舶采用的是原船鋼板的廢鋼,材質相同,產(chan) 品穩定性更好。“今年投資1.5億(yi) 元智能化改造生產(chan) 線,投產(chan) 後,不到50秒就能下線一片法蘭(lan) ,管徑從(cong) 10毫米到1.2米,能更快為(wei) 船企供貨。”曹忠權說。
過去,在靖江造一艘船要兩(liang) 三年,現在得益於(yu) 完善配套,最快40多天就能出廠一艘船。
自主創新:
核心技術引領國際標準
堅持自主創新讓靖江造船企業(ye) 得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中突圍轉舵,乘風破浪。
在江蘇亞(ya) 星錨鏈股份有限公司,車間裏不同規格的錨鏈琳琅滿目。在船舶上,錨鏈一端連著錨,一端連著船,關(guan) 係著船舶的安危。強度和耐腐蝕性是評價(jia) 船用錨鏈的兩(liang) 項重要指標。“通常強度高了,錨鏈的韌性會(hui) 下降,需要從(cong) 原材料端就開始攻關(guan) 。”亞(ya) 星常務副總經理張衛新介紹,公司通過改變鋼材原料的成分配比、優(you) 化生產(chan) 工藝等方法,提升了錨鏈的綜合性能和耐腐蝕性。
在技術難度更高的海洋係泊鏈領域,亞(ya) 星也已實現全球領先。係泊鏈主要用於(yu) 石油鑽井平台、漂浮式風力發電平台、海洋牧場等浮體(ti) 設施。“我們(men) 突破了係泊鏈領域‘卡脖子’技術,主導編製了世界上首個(ge) 專(zhuan) 門關(guan) 於(yu) 海洋係泊鏈的國際標準。”亞(ya) 星董事長陶興(xing) 介紹,40多年來,亞(ya) 星從(cong) 一家最初為(wei) 內(nei) 河航行的小漁船生產(chan) 錨鏈的村辦企業(ye) ,成長到如今為(wei) 國內(nei) 90%的萬(wan) 噸以上船舶供貨的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靠的是不斷進行的科研攻關(guan) 。
靖江市委書(shu) 記張長平介紹,靖江正著力推進造船產(chan) 業(ye) “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雙鏈融合,建設“構成要素齊全、產(chan) 業(ye) 規模領先、產(chan) 業(ye) 鏈條完整、產(chan) 業(ye) 分布集中”的船舶產(chan) 業(ye) 集群。
《人民日報》2023年11月2日3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