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態環境成為金華美麗底色
從(cong) 北山之巔到白沙古堰,山光水色風姿綽約。從(cong) 希望田野到城市中央,鄉(xiang) 村城鎮移步換景。滿目皆青翠,處處好生態,八婺大地宛如畫廊。
近年來,金華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沿著“八八戰略”指引的路徑,緊握綠色發展的如椽巨筆,篤定擘畫“美麗(li) 金華”新圖景,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良好生態環境成為(wei) 八婺大地最美底色。
綠水青山,藍天白雲(yun) ,是普惠福祉。近年來,金華協同推進減汙降碳,不斷提升生態環境顏值。其間,打響全省藍天保衛戰第一槍,全麵推進能源、產(chan) 業(ye) 、運輸和用地四大結構調整優(you) 化,全域創成“省級清新空氣示範區”。在全省率先開展“五水共治”,成為(wei) 全國首批12個(ge) “達到治理目標、黑臭水體(ti) 消除比例100%”的地市,連續9年奪得“五水共治”最高獎項“大禹鼎”。深入實施能源、工業(ye) 、交通、建築、農(nong) 業(ye) 、居民生活、科創等“6+1”重點領域碳達峰行動,建立適應產(chan) 業(ye) 發展的能耗分配機製,實現碳排放全鏈式閉環管理。2013—2022年,金華市區PM2.5濃度從(cong) 70微克/立方米降至27微克/立方米,AQI優(you) 良率從(cong) 57.1%升至89.3%;全市地表水斷麵Ⅲ類以上水質從(cong) 不到35%提高到100%。2022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能源消費量下降1.8%,單位工業(ye) 增加值能耗下降5.2%。
生態保護修複是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促進自然生態係統質量整體(ti) 改善的重要保障。2023年,金華對市區湖海塘實施水生態修複,在湖底種植矮生苦草、刺苦草、龍須眼子菜和小茨藻等水生植物,提升水生態穩定性,有力推進“河—湖—林—田”和諧共生。近年來,金華全麵實施以“三線一單”為(wei) 核心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ti) 係,持續深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與(yu) 修複。高標準推進全國首個(ge) 地市級國家森林城市群——金義(yi) 都市區森林城市群試點建設,開展新植千萬(wan) 株珍貴樹、新增百萬(wan) 畝(mu) 國土綠化等增綠行動,大力推進森林資源保護,森林麵積、森林蓄積和森林覆蓋率均呈現增長態勢,創成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市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1%以上。全力推進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和森林公園創建,建成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地40處,數量列全省第二。其中,省級以上濕地公園12個(ge) ,數量居全省第一。
在金華,草木鳥獸(shou) 享受著“偏愛”。生物多樣性保護,被金華人“放在心上”。比如:為(wei) 拓展魚類的棲息空間,金華在金華江、東(dong) 陽江、武義(yi) 江、蘭(lan) 江、浦陽江等流域構建生物廊道,成為(wei) 魚類洄遊的便捷通道。據介紹,金華在全省率先印發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方案,成立生物多樣性保護委員會(hui) ,建立金華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聯席會(hui) 議製度,構建政府、企業(ye) 、社會(hui) 等多元化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格局。在全省率先開展生物多樣性友好城市試點工作,實體(ti) 化運作全國首個(ge) 生物多樣性保護博士工作站,為(wei) 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提供科技支撐。成功培育省級生物多樣性體(ti) 驗地1個(ge) (熊貓豬豬兩(liang) 頭烏(wu) 體(ti) 驗地),另有6個(ge) 體(ti) 驗地列入省級培育名單,成為(wei) 人們(men) 了解當地生物多樣性、培養(yang) 保護生物多樣性理念的好去處。據統計,目前,金華擁有陸生野生動物404種,種類數量占全省的51.14%;擁有野生植物2540種,占全省的46.18%。
優(you) 美的生態環境推動生態環境公眾(zhong) 滿意度連續11年提升,讓金華成為(wei) 宜居地。“如今空氣清新,城市變綠了,水也幹淨了,河湖邊還能看到很多水鳥。”市民王巧說,生活在這裏真幸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