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澱:下好營商環境“五子棋” 構築產業發展“硬支撐”
人民網北京11月7日電 (記者董兆瑞)記者從(cong) 海澱區發改委獲悉,近年來,海澱區聚焦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以政務服務環境、創新生態環境、企業(ye) 發展環境、市場開放環境、誠信法治環境五大環境為(wei) 主線,厚培“營商沃土”,以營商環境“軟實力”構築產(chan) 業(ye) 發展“硬支撐”。
優(you) 化政務服務環境 搭好服務“台子”
今年9月29日,北京唯喜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僅(jin) 8個(ge) 工作日就收到了《北京市營業(ye) 性演出準予許可決(jue) 定》和《大型群眾(zhong) 性活動安全許可決(jue) 定書(shu) 》,在沒有實行“大型活動一件事”之前,像這樣的活動審批需要51個(ge) 工作日。通過“一套材料、一表申請、一口受理、一窗出件”的辦理,申請材料減少42%,審批時限壓縮84%,進一步降低企業(ye) 製度性交易成本,提升辦事便利度,這也是海澱區落地的首個(ge) “大型活動一件事”集成辦事場景。
不僅(jin) 如此,海澱區在公證領域率先推出“區塊鏈+公證”提效便民服務模式。據介紹,該服務場景是以區塊鏈為(wei) 基礎,通過海澱政務鏈上的24類國家數據、16類市級數據、224類證照數據,實現公證服務鏈上核驗證明材料工作,提升了服務效率,縮短了辦事時限,實現了政務服務向公眾(zhong) 服務、司法領域的延伸。
在開展建設項目審批提速方麵,海澱區還全麵實施“交地即交證”,完善“成交即交地”舉(ju) 措,實現土地交付和不動產(chan) 登記“一站式”辦理,在推進施工準備函審批改革,海澱區為(wei) 10個(ge) 項目辦理“土護降”先行手續,辦理總量位居全市第一。
打造更具活力創新創業(ye) 環境 傳(chuan) 承創新“因子”
今年9月15日,海澱區發布了《中關(guan) 村科學城通用人工智能創新引領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針對大模型所需底層技術、算力、數據、場景等關(guan) 鍵要素給予精準引導和資金支持,多維度營造開放安全、包容審慎的產(chan) 業(ye) 發展環境。方案提出,2025年海澱區將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引領區、產(chan) 業(ye) 集聚區,人工智能核心產(chan) 業(ye) 規模超2300億(yi) 元,集聚大模型企業(ye) 、機構超100家。
與(yu) 此同時,“中關(guan) 村人工智能大模型產(chan) 業(ye) 集聚區”正式揭牌,將率先建設約9.5平方公裏集聚區核心區。在核心區內(nei) ,將首批重點建設五道口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園、北大西門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園、中關(guan) 村西區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園、清華科技園等4個(ge) 人工智能特色產(chan) 業(ye) 園,總建築麵積約67萬(wan) 平方米。
在海澱區,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和科技企業(ye) 等研發鏈條不斷延伸,協同創新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研發投入規模和強度不斷加強。高科技企業(ye) 等研發主體(ti) 的投入熱情激增,也為(wei) 打贏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供著堅實保障。2022年,海澱區高新技術企業(ye) 科技研發經費支出達到2038.3億(yi) 元,同比增長7.8%,占北京市52.7%。
構建安心的發展環境 找準賦能“路子”
海澱區推進要素資源高效配置和協同聯動,深入開展中關(guan) 村科創金融服務中心建設,用好科技人才貸、認股權貸、並購貸等全國首批信貸產(chan) 品創新試點,為(wei) 科創企業(ye) 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截至9月底,中心共協助企業(ye) 辦理貸款376筆、總額44億(yi) 元。
海澱區還在全市首創政府項目投融資批量對接模式,組織項目所在的7個(ge) 街鎮、4家區屬國有企業(ye) 與(yu) 30家駐區銀行開展集中對接,54個(ge) 項目簽署合作意向,意向融資總額超800億(yi) 元,融資需求覆蓋率達80%。
除此之外,海澱區還持續升級“管家式”服務,豐(feng) 富以海澱組團“人才E+”工作站、高精尖產(chan) 業(ye) 人才服務工作站、創新創業(ye) 服務中心、離岸貿易服務中心為(wei) 代表的公共服務平台體(ti) 係,全鏈條孵化體(ti) 係和科技服務體(ti) 係加速迭代。
營造市場開放環境 壓實監管“擔子”
海澱區不斷開展市場準入服務升級行動,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推動“一業(ye) 一證”改革就是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的一項舉(ju) 措。所謂“一業(ye) 一證”,就是把一個(ge) 行業(ye) 準入涉及多個(ge) 審批事項整合於(yu) 一張“行業(ye) 綜合許可證”上。截至目前,海澱區已上線29個(ge) 行業(ye) ,實現9個(ge) 行業(ye) 案例落地,其中美容美發、書(shu) 店、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連鎖菜店、電影院、口腔門診6個(ge) 行業(ye) 為(wei) 北京市首例。
除此之外,海澱區在全市率先建立住所(經營場所)標準化登記模式,進一步提升區域資源透明度,通過智慧引、自主點選、智能匹配完成登記獲得營業(ye) 執照,截至目前,共計4145戶企業(ye) 按照住所標準化登記模式完成了設立登記,梳理住所(經營場所)負麵清單地址6994處。
建設誠信法治環境 擴大品牌“圈子”
記者了解到,海澱區設立7家國際知識產(chan) 權服務大廳工作站,為(wei) 創新主體(ti) 提供國際知識產(chan) 權谘詢、數據檢索、資源對接等服務;設立規模1000萬(wan) 元的知識產(chan) 權運營擔保基金,獲批成為(wei) 全國首批知識產(chan) 權服務出口基地、首批商業(ye) 秘密保護創新試點地區,成功推薦4家企業(ye) 和中關(guan) 村創業(ye) 大街等3個(ge) 園區成為(wei) 市級示範基地,除此之外,還在全市率先與(yu) 北京市知識產(chan) 權保護中心、中國(中關(guan) 村)知識產(chan) 權保護中心簽訂《知識產(chan) 權協同保護合作框架協議》,協同推進轄區知識產(chan) 權保護和糾紛化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