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兩部蘇產影片獲第3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發布時間:2023-11-07 15:43:00來源: 新華日報

  11月4日晚,第3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在廈門舉(ju) 行頒獎典禮,《封神第一部》《覓渡》兩(liang) 部蘇產(chan) 影片獲獎。《封神第一部》獲最佳故事片、最佳男配角、最佳攝影3項大獎,創造江蘇影史新紀錄;蘇影集團領銜出品的《覓渡》獲最佳音樂(le) 獎。記者第一時間聯係主創團隊,揭秘兩(liang) 部影片獲獎背後的故事。

  《封神第一部》由京西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無錫分公司等單位出品,是導演烏(wu) 爾善耗時9年多打磨的神話史詩巨作。電影在《封神演義(yi) 》、宋元話本《武王伐紂平話》等基礎上加入許多創新改編,將具有時代性的思考融入創作中,完成中國電影對“神話史詩”類型的拓荒。

  導演烏(wu) 爾善表示,金雞獎是中國電影行業(ye) 最重要的獎項,獲獎是一種鼓勵。這部係列電影以三部連拍的模式製作,難度可想而知,它對於(yu) 中國電影工業(ye) 的意義(yi) 甚至大於(yu) 電影本身的意義(yi) 。“劇組的前期工作人員超過8000人,後期工作人員達1565人,將近1萬(wan) 人的團隊一起工作18個(ge) 月,完成前期拍攝、後期製作,這種工作規模、周期和難度,對華語電影來說是空前的。”

  李雪健憑電影《封神第一部》獲得最佳男配角,這是他自1992年出演《焦裕祿》之後,獲得的第二個(ge) 金雞獎。李雪健說,他想把獎杯分成5份,分給5位提名者,“電影是集體(ti) 創作的結晶,榮譽是大家的”。

  影片中,霸氣奢華的龍德殿、冀州城之戰高燃馬術鏡頭,讓觀眾(zhong) 沉浸在“封神世界”中。斬獲最佳攝影獎的王昱說,他享受全情投入創作,也享受團隊合作帶來的驚喜。“這是製作這部電影的快樂(le) 所在,也是整個(ge) 封神團隊的精神所在。”

  《覓渡》由江蘇省電影集團、常州廣播電視台、江蘇恐龍園讚奇影業(ye) 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影片將從(cong) 常州走出的3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早期傑出領導人瞿秋白、張太雷和惲代英的事跡搬上銀幕,以獨特筆觸還原“常州三傑”的動蕩青春和時代風雲(yun) ,實現重大曆史題材的創新性表達。音樂(le) 人撈仔憑借《覓渡》獲第36屆金雞獎最佳音樂(le) 獎。

  撈仔說,《覓渡》的主題曲《覓渡者》,是自己在革命題材中寫(xie) 得最好的一部作品,能獲獎是意外驚喜。在撈仔的理解中,“覓”是尋找,“渡”是幫助別人,是一個(ge) 人從(cong) “利我”到“利他”的轉變。

  今年是瞿秋白譯本《國際歌》發表100周年,撈仔在主題曲中加入大量《國際歌》的元素,致敬瞿秋白。在風格的選擇上,他做了很多嚐試,希望不曲高和寡的同時盡量貼合曆史,兼顧藝術和流行。他用鋼琴與(yu) 弦樂(le) 交織出“詠歎調”主題曲,給予三位主角三種情緒:憂鬱、熱烈和理性。三種情緒交織向前,仿佛是過去與(yu) 現在的時空對話。

  記者從(cong) 江蘇省電影局獲悉,江蘇圍繞重點影片建立“重大電影製作生產(chan) 服務機製”,對電影的扶持獎勵政策覆蓋從(cong) 立項到拍攝、製作再到上映的全流程。

  從(cong) 《鄧稼先》到《秋之白華》再到《覓渡》,常州一直將本土題材看作電影產(chan) 業(ye) 生命線。常州市委宣傳(chuan) 部版權管理處處長葉亞(ya) 俊介紹,常州每年組織專(zhuan) 家對本土文藝創作題材庫進行梳理,明確每年重點題材方向,選題孵化和立項扶持,希望將更多本土題材的藝術原創留在江蘇。在葉亞(ya) 俊看來,本土題材的電影裏有戀鄉(xiang) 情結,有集體(ti) 記憶,是獻給家鄉(xiang) 人的精神厚禮。

  如果說《覓渡》是挖掘本土的典範,《封神第一部》則體(ti) 現了江蘇電影立足時代講中國故事的思路。電影工作者如何講好中國故事?烏(wu) 爾善表示,曆史的傳(chuan) 承和現實的積澱是靈感創作的核心,可以從(cong) 文化曆史中尋找題材,用我們(men) 的情感作出表達。他希望用先進的電影技術和當代的觀點重新挖掘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把中國故事介紹給全世界觀眾(zhong) 。

  從(cong) 全國“票房糧倉(cang) ”到蘇產(chan) 影片在電影節上強勁表現,在邁向電影強省的道路上,江蘇還有哪些發力點?南京藝術學院影視學院院長陳捷建議,在產(chan) 業(ye) 布局的基礎上,江蘇還應該將更多目光投向人才隊伍和理論高地的建設上。

  江蘇省電影家協會(hui) 主席侯勇表示,江蘇電影要繼續在創作和製作上發力,以全國乃至全球視野參與(yu) 到好項目中;從(cong) 產(chan) 業(ye) 和規模上發力,要“種梧桐樹引金鳳凰”。江蘇已經引入“中國電影表演協會(hui) ”,未來5年,每年都將在南京舉(ju) 辦電影相關(guan) 活動,“希望通過這些活動,邀請中國電影導演協會(hui) 、製片人協會(hui) ,向全國全球招攬影視人才,將電影打造成江蘇的一張名片。”(周嫻)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